林向陽最後總結道,語氣真誠,“就想著能不能把平時浪費掉的那點煤核餘熱利用起來。東西很簡單,也沒啥技術含量,就是湊巧想到了,能幫上一點忙,我們學習小組的大家都挺高興的。”
他刻意淡化了其中的“技術流”色彩,將其塑造為一種源於生活困境、依靠集體智慧的樸素創造。
王科長在一旁頻頻點頭,對林向陽這番“有思想、有成績、又謙虛”的表現極為滿意。
劉記者一邊飛速記錄,一邊暗自點頭。
這個典型,立得住。
有時代特色勤儉節約、動手創造、團結互助),有實際成效解決現實困難,維持教學秩序),帶頭人形象也好少年老成,不居功)。
“好!說得非常好!”
劉記者合上筆記本,拿起相機,“來,林向陽同學,拿著你的暖手鐵盒,我們拍幾張照片。張校長,王科長,您二位也一起吧?”
合影之後,采訪算是圓滿結束。
王科長握著張校長和林向陽的手,又勉勵了一番,表示區裡一定會大力宣傳這個優秀典型,希望“向陽學習小組”能再接再厲。
劉記者也表示稿件會儘快見報。
送走王科長和劉記者,張校長看著林向陽,目光複雜,最終化作一聲欣慰的歎息,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給咱們學校爭光了!好好乾!”
放學回家的路上,夕陽將兄妹幾人的影子拉得老長。
“大哥!市報的記者真的來了?還要登報?”
林衛國興奮得滿臉通紅,圍著林向陽問個不停,“那不是全城都知道我大哥的名字了?”
林曉梅雖然也激動,但更細心些,她注意到大哥眉宇間並無太多喜色,反而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凝重。
“大哥,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她小聲問。
林向陽看著眼前興奮的弟弟和敏感的妹妹,沉吟了一下,決定給他們敲敲警鐘。
“登報是好事,說明我們的努力得到了認可。”
他先肯定了積極的一麵,然後話鋒一轉,“但你們想過沒有,報紙一登,會有多少人知道‘林向陽’這個名字?知道咱們家?知道咱們搞的‘互助組’和‘學習小組’?”
他頓了頓,聲音壓低了些:“知道的人多了,注意咱們的眼睛也就多了。以前可能隻是院裡、學校裡的人看著,以後呢?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人,懷著各種各樣的心思來看我們。好事可能會變成麻煩,一點點小問題,也可能被放大。”
衛國臉上的興奮漸漸褪去,撓了撓頭:“好像……是這麼個道理。”
曉梅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大哥是說,我們要更小心?不能因為出了名就忘乎所以?”
“對。”
林向陽讚許地看了妹妹一眼,“尤其是家裡的事,地窖……還有那些書,以後要更加注意。在外言行也要更謹慎,不能給人留下話柄。”
他沒有明說錢叔和那些神秘物品帶來的潛在威脅,但弟妹們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
喜悅的心情沉澱下來,多了幾分清醒和警惕。
回到大雜院,氣氛更是熱烈。
顯然,市報記者來采訪的消息,已經像長了翅膀一樣飛遍了整個院子。
喜歡年代:重生1950,養仨娃!請大家收藏:()年代:重生1950,養仨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