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這營寨孤懸城外,萬一烏桓人傾巢來攻,怕是凶多吉少。”
劉忠急道:“他們有馬倒是方便,隻是我們......”
兩人商議半晌,也沒拿定主意。
最後決定派從事崔琰帶著勞軍之物,去漢軍營寨探探口風,順便勸何方進城。
崔琰便是那個鼓噪士卒殺出城外的人。
隻是一番忙活,也是眼高手低,隻是救下不少百姓,對戰場的增益微乎其微。
當然,這也不能怪崔琰,他雖然有些軍事經驗,但也不多。
很快,西側城門緩緩打開,崔琰帶著一隊士卒和一些青壯,拉著幾頭豬羊、還有不少財帛,朝著漢軍營寨而來。
遠遠地,就看到營寨外的斥候警惕地望過來,見是漢人裝束,才沒有放箭。
“在下甘陵從事崔琰,奉周相、王上之命,特來勞軍,還望通報。”
崔琰勒住馬韁,對著斥候拱手道,聲音溫和卻不失禮數。
斥候不敢怠慢,連忙轉身入營通報。
不多時,何方帶著許褚、太史慈等人出營相迎。
崔琰見狀,連忙翻身下馬,再次拱手:“何司馬馳援甘陵,解我全城之危,琰代甘陵百姓,謝過司馬!”
“崔從事客氣了。”
何方拱手還禮,“保境安民,本是此行之職,何足掛齒?”
兩人寒暄幾句,崔琰便指揮士卒將勞軍之物送入營寨,然後看向何方,語氣誠懇地說道:“司馬,如今烏桓人仍在城外,兵力遠勝我軍。
甘陵城雖殘破,卻也能暫避鋒芒,王上與周相都盼著司馬能率部進城,共守此城,不知司馬意下如何?”
何方聞言,笑了笑,帶著崔琰往營寨內走,一邊走一邊說道:“崔從事有所不知,我部皆是騎兵,進城之後,馬匹難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且城內地窄,騎兵難以展開,反而成了累贅。
到時候烏桓人根本不需要攻城,隻需要四麵圍定,就困死某等。
這高坡營寨視野開闊,能及時察覺烏桓人動向,我軍騎兵來去迅捷,可隨時襲擾他們的糧道、哨探,讓他們不敢全力攻城。
若是彼等來攻打我,人少我自吞之,若是人多,爾等自然可趁機出兵,攻打烏桓人的營寨。”
他頓了頓,指向烏桓營寨的方向:“況且,烏桓人經此一戰,銳氣已挫,短期內不敢再大舉進攻。
我軍守在城外,與城內守軍形成掎角之勢,烏桓人投鼠忌器,反而不敢輕舉妄動。
待後續援軍趕到,或是摸清他們的糧道,便可一舉將其擊潰。”
崔琰點了點頭,覺得何方說的極有道理。
“叮,你說服原曆史五姓七望之清河崔氏奠基人崔琰,名聲+5,為333。”
對於係統的提醒,何方直接無視,他現在對名聲已經沒有太大的追求。
若是增加武力的話,他還有些興趣。
不過今天雖然砍殺了十幾個烏桓人,武力值卻沒有提升......
按照係統的說法,他基本都是在許褚的保護下,去砍殺逃遁的烏桓人,瞄準的都是人家的後背,自然不會增加什麼經驗。
隻是五姓七望,稍稍引起了他一點興趣,後世清河崔氏貴極。
當然,也因為崔琰被曹操殺死,而清河崔氏中更顯貴的一支是來自於崔琰的從弟崔林。
“司馬深謀遠慮,琰佩服。如此,我便回稟王上與周相,讓他們放心。”
崔琰心中的擔憂消了大半,忍不住讚歎道。
何方正好看了崔琰的圖鑒,發現他對自己的親密度很高,於是趁機說道:“我聽說季珪年少時喜歡擊劍,崇尚武功,為何如今又讀起《論語》和《韓詩》?”
崔琰微微一怔,他沒有想到,何方居然對他如此了解。
於是認真的解釋道:“......”
喜歡漢末職場,小兵迎娶何太後請大家收藏:()漢末職場,小兵迎娶何太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