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句話落下,村委會院子裡靜了幾秒。
接著,有人輕聲重複了一遍:“監督不是挑刺,是心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另一個聲音接上,再一個,再一個。
陳默站在人群外圍,聽見這些話一句句傳開,像風拂過稻田。他低頭看了看手裡的筆記本,封麵已經磨得起皮,內頁寫滿了字。他忽然鬆開手,任它垂在身側。
林曉棠走過來,手裡拿著最新一版電子存檔。“所有修改同步更新了。”他說,“衛生室、小賣部、祠堂門口,我都貼了大字板。”
陳默點頭:“還得再加一處,在曬穀場邊上。”
“我已經讓趙鐵柱去搭架子了。”
王德發這時緩緩起身,走到建議箱前,打開鎖,取出裡麵的紙條。一共七張,他一張張看過,最後拿起一張寫著“能不能直播查賬”的條子,看了很久。
“直播。”他喃喃道。
林曉棠解釋:“就是用手機拍下來,實時放給大家看。”
王德發皺眉:“那不成了演戲?”
“不是演。”陳默說,“是讓大家親眼看見過程。就像現在這些人在這兒看一樣,隻不過有些人不在村裡也能跟著看。”
王德發沉默片刻,忽然問:“需要我出鏡嗎?”
“你要是願意。”
他哼了一聲,把紙條夾進《鄉村財務三十六忌》裡,沒再說彆的。
下午兩點,陽光斜照。陳默正在檢查塑料膜是否牢固,忽然聽見腳步聲。幾個孩子跑過來,手裡拿著粉筆和硬紙板,自發在地上畫起簡易圖表,教更小的孩子認“工分”“績效”“預算”這些詞。
一個老太太坐在小凳上,戴著老花鏡,逐行比對著自家記錄和公示表。他兒子站在旁邊,拿著計算器,一項項複核。
林曉棠把最後一份材料歸檔完畢,走出來時看見這一幕,站住了。她沒說話,隻是輕輕撫了下鬢邊的發卡,野雛菊的花瓣顫了顫。
王德發坐在門檻上,翻開那本舊台賬,鄭重寫下:“青山村首設監督建議箱,收有效建議七條,其中一條被采納,定為‘查賬日’。”
他合上本子,抬頭望向公示欄,陽光照在防水膜上,反射出淡淡的光。那張表格完好無損,每一個名字都清晰可見。
李秀梅收起話筒,相機仍掛在胸前。她沒,有拍照,隻是靜靜看著眼前這一切,嘴唇微動,像是在對自己說一句話。
陳默走到他身邊,問:“說什麼呢?”
他笑了笑,聲音很輕:“這村子,值得好好寫。”
遠處傳來敲擊聲,是趙鐵柱在曬穀場邊緣釘木樁,準備搭建新的公告架。錘子起落之間,木屑飛濺。
林曉棠轉身回屋取打印紙,馬尾辮甩動,發卡上的野雛菊輕輕晃著。
王德發把賬本抱在懷裡,拄拐站起,朝建議箱走去。他從衣兜裡摸出一張疊得整整齊齊的紙,猶豫了一下,投了進去。
陳默看見了,卻沒有追問。
風吹進來,掀起公示欄一角。他伸手按住,動作自然,像是守護一件早已熟悉的東西。
喜歡歸鄉崛起:我在青山村當首富請大家收藏:()歸鄉崛起:我在青山村當首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