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發臉沒抬,手卻沒停。他左手邊放著算盤,右手在鍵盤上挪動,像兩個世界的人共用一副軀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課程持續到九點。中途電力跳了一次閘,大家等了十分鐘才重新亮起燈。有人走了,但也有人留了下來。
散場時,林曉棠把積分卡發下去。每人一張,上麵印著姓名和編號。“每上滿十節課,積一分。一分可以換一套文創產品,或者優先參與分紅項目。”
張嬸接過卡片,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這……真能換錢?”
“不僅能換錢,還能換機會。”林曉棠說,“下一批訂單,誰願意負責包裝改進?報名就能加分。”
人群開始騷動。有人互相打聽哪門課最容易,有人已經開始商量結伴來上課。
陳默站在台階上,看著他們離開。風吹過曬穀場,卷起幾張沒收好的講義。他彎腰撿起一張,是建築組的圖紙複印件,邊緣已經被手指摩挲得有些發毛。
第二天清晨,黑板上多了幾行新字。是夜裡有人偷偷練過粉筆字寫的:“輕鋼+夯土=穩”“綁紮間距15公分”“分層夯實,每層不超過20公分”。
趙鐵柱來的時候看見了,嘿嘿一笑,掏出魯班尺量了量,點頭:“對路。”
中午,王德發拎著飯盒過來,吃完沒走,坐在角落打開電腦。這次他沒帶手套,指節直接貼在鍵盤上,一個字一個字地敲。
林曉棠路過,瞥見屏幕上的標題:《村級財務監督日誌試行)》。
她沒打擾,轉身去了工坊。投影儀已經預熱好,今天的課程是“竹材防蛀處理流程”。她把一段浸泡過的竹片拿出來切開展示,斷麵清晰,無蟲孔。
傍晚,人比昨天多。連幾個平時打牌的老漢也來了,說是“聽聽新鮮事”。
陳默照例站在中間講話。說到一半,王德發拄著拐杖走到報名表前,拿起筆,在電商運營那一欄,顫巍巍寫下自己的名字。
全場靜了一下。
陳默看著他:“德發叔,這課要學打字、用郵箱、看數據,可能比記賬難。”
老頭把筆放下,抬頭:“我不怕學不會,就怕你們不讓我學。”
掌聲再次響起。
課後,林曉棠整理資料,發現王德發留在桌上的筆記本。翻開第一頁,密密麻麻抄著拚音字母表,第二頁是“電子郵件”四個字的拆解練習,寫了整整三頁。
她輕輕合上本子,把它放回原處。
一周後的晚上,所有課程進入實操階段。建築組在工坊外搭了個小型示範牆,文創組開始製作新批次香薰模具,電商組則嘗試登錄平台後台,填寫產品信息。
陳默坐在村委會燈下,翻看最新的簽到表。三十七人完成首周課程,十八人達到十分積分目標。他在本子上寫下一行字:“能力,是比訂單更穩的根基。”
林曉棠走進來,把最後一份資料歸檔。他頭發有點亂,野雛菊發卡歪在耳側,臉上帶著倦意,眼睛卻亮。
“明天開始,我要教他們拍產品照片。”她說,“手機就行,重點是怎麼拍出質感。”
陳默點頭:“讓王德發也來聽聽,說不定以合作查賬還要看圖片憑證。”
她笑了一下,正要說話,門外傳來敲門聲。
趙鐵柱站在門口,手裡拎著一把新買的u盤。“我在鎮上找了家店,把所有教程都存進去了。萬一哪天停電,也能拿去彆人家電腦上看。”
他把u盤放在桌上,拍了拍灰。“咱們村,不能隻靠一個人記事。”
陳默拿起u盤,插進電腦。文件夾整齊排列,每個都標著課程名稱和日期。最後一個文檔名為“備份全員可讀”。
林曉棠走過去,雙擊打開了它。畫麵亮起,是她站在工坊前講解竹編結構的身影。背景裡,陽光斜照,幾個人蹲在地上跟著學。
喜歡歸鄉崛起:我在青山村當首富請大家收藏:()歸鄉崛起:我在青山村當首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