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禦書房裡的風聲
禦書房內,夜色沉沉,燭火搖曳。
聖上正靜坐案前,手中攤開一份折子,眉頭緊鎖。
折子上寫得清清楚楚:
——“近來京城流言甚囂塵上,顧雲初夫人插手鹽鐵、乾預軍需,恐有不臣之心。”
聖上將折子放下,輕輕吐了口氣。
片刻後,太監總管小心翼翼問:“陛下,這流言……要不要立刻查辦?”
聖上並未立刻答話,而是緩緩踱步。
他心中其實十分清楚,顧雲初與沈寒川一向行事穩妥,且多次在軍政大事上提出良策。單憑流言,絕不足以定罪。
可問題在於:流言四起,已經動搖人心。
“若不澄清,恐怕朝中有人借題發揮;若貿然庇護,反被說我偏私……”聖上低聲自語,心思搖擺不定。
最終,他收斂神色,下令道:
“傳旨,中書省暗查此事,不得驚動顧府。朕要看,到底是誰在背後挑撥。”
太監領命而去。
二、中書省的密探
中書省的官員個個老辣,受命之後,立刻安排密探潛入京城各處。
先查——顧府進出人員。
又查——顧雲初近日可有與江南商賈往來。
甚至連顧府的采買清單、丫鬟婆子的言語,都有人暗中打探。
一名中書官員翻閱暗探送來的冊子,冷哼道:
“果然不尋常。顧府近來采買了大量紙墨與賬冊,難道真在暗中掌控商會賬目?”
另一人卻搖頭:“未必。顧夫人素來愛記事,或許隻是自用。流言未必就是真相。”
“哼,未必?那就查!隻要有一絲蛛絲馬跡,便能坐實!”
於是,京城中出現了許多“陌生麵孔”,或在茶樓旁側耳傾聽,或在顧府附近假裝挑擔路過。顧府上下的一舉一動,儘數落入暗眼。
三、顧府察覺
書房中,顧雲初捧著茶盞,安然坐著。
沈寒川卻麵色沉沉:“有人在盯著府裡。這幾日,門口挑擔賣菜的換了兩波,腳步雖穩,但眼神生澀,一看便是做戲的。”
顧雲初輕輕一笑:“看來,聖上已被流言動搖。”
“那你還如此鎮定?”沈寒川皺眉。
“越是此時,越要鎮定。”顧雲初放下茶盞,語氣清明,“若我們急於辯解,反而坐實了他們的說辭。不如靜待風聲更盛,讓他們自以為得計。”
沈寒川沉吟片刻,最終點頭:“好,我聽你的。但若他們敢造次,我必不會善罷甘休。”
四、背後的推手
與此同時,錢承祖得知聖上已下令暗查,心中大喜。
“哈哈!果然中計!”他在書房中擊掌大笑,“聖上疑心重,一旦起了懷疑,縱然顧雲初百般辯解,也難以洗清!”
幕僚卻提醒:“大人,此事仍需小心。顧雲初不同於尋常婦人,她行事縝密,恐怕另有後手。”
錢承祖冷笑:“後手?她再有後手,也難敵朝堂風向。待流言坐實,我便可借機反咬,將她與沈寒川一同扳倒!”
說罷,他命人繼續放風,將“顧雲初插手鹽鐵”的謠言推向更誇張的境地。
五、聖上的猶疑
數日後,暗探的第一批回報送至禦前。
“啟稟陛下,顧府並無與江南商賈往來之跡。”
“但顧府門口,每日往來甚多,或許有暗中聯絡。”
“顧夫人近來頻繁會見學子、商賈,雖表麵談論書籍,卻不排除暗中談及錢糧。”
聖上聽完,臉色愈發凝重。
“查不到確鑿證據,卻處處有可疑之處。”他喃喃低語。
“陛下,顧夫人行事隱秘,或許更該警惕。”旁邊的中書官員低聲道。
聖上沉思良久,緩緩吐出一句話:
“繼續暗查。但切記,不得驚動顧府。”
他心中隱隱有股不安,卻始終壓下。
喜歡重生1978:軍婚撩人,糙漢寵請大家收藏:()重生1978:軍婚撩人,糙漢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