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將軍本紀!
冀州。
鄴城。
隨著袁紹進兵洛陽孟津,聲威日盛,張楊和南匈奴於扶羅也帶著“眾至數千人”投入袁紹麾下,而曹操也帶著千餘人“進屯河內”,給袁紹添加了一股力量。
韓馥忌憚袁紹力量的增強會威脅到自己對冀州的掌控,於是常常克扣袁紹的糧草。
不得已,袁紹指使王匡發動河內的學生,挨家挨戶探查官員和豪強家的情況,一旦發現有罪,就關進監獄,來勒索錢糧。像小地主常家,便因鞭打佃戶被學生告發,而被抓起來。(事見《常林傳》,此處不細表。)
後來,初平二年(191),韓馥將鞠義反叛,韓馥與戰失利。
袁紹因為糧草的問題對韓馥不滿,悄悄的與鞠義相結。
這時袁紹的謀士逢紀建議道“夫舉大事,非據一州,無以自立。今冀部強實,而韓馥庸才,可密要公孫瓚將兵南下,馥聞必駭懼。並遣辯士為陳禍福,馥迫於倉卒,必可因據其位。”
希望袁紹聯結公孫瓚圖謀冀州。
袁紹深以為然,於是寫信給公孫瓚。
但同時自己引兵北上也得找個理由不是?
於是袁紹把韓馥克扣自己糧草的事爆了出來,希望引得正麵的政治輿論支持。
大概盟主袁紹斷糧的事傳到酸棗,兗州刺史劉岱為此寫信給冀州牧府治中從事劉子惠,痛斥韓馥,並揚言如果誅殺董卓成功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回軍討伐韓馥。
範書《袁紹傳》李賢注引《英雄記》兗州刺史劉岱與其(劉子惠)書道“(董)卓無道,天下所共攻,死在旦暮,不足為憂。但卓死之後,當複回師討文節(韓馥)。擁強兵,何凶逆,寧可得置!”
取得政治上的優勢後,袁紹當即率領部隊北上,找韓馥討要說法。於此同時,見勢不妙的韓馥部下趙浮、程奐從河陽(孟津左邊不遠)回追,趕到孟津,沿黃河追擊了近500裡,終於在朝歌清水口趕上袁紹。
話說公孫瓚得到袁紹書信後,當即就集結兵馬、準備南下。
冀州韓馥得知後,坐立不安
袁術方麵軍。
孫堅部隊士氣高昂,董卓於是派遣李傕希望與孫堅聯姻,“今堅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許表用之。”
堅曰“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縣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豈將與乃和親邪?”(三國殺台詞出處。)
挺近大穀關,與董卓軍鏖戰,最終擊敗董卓軍,占領了大穀關,此時,孫堅軍距離洛陽僅僅九十裡。
被孫堅擊敗後,董卓在初平二年三月離開洛陽,前往長安,走時盜挖洛陽諸帝陵,焚燒洛陽郊外的村莊、肅清壁野。
同時任命朱儁防守洛陽。(朱儁乘機逃離了董卓。)
孫堅在洛陽擊敗呂布後,得到了一片殘破的洛陽。(得到了玉璽。)
於是孫堅乃掃除宗廟,平塞諸陵,分兵出函穀關,至新安、澠池間,與董卓軍部將繼續對峙,整備兵馬等待糧草。(董越守澠池、牛輔守安邑防白波、段煨守華陰。)
駐紮在關東酸棗的聯軍由於糧草原因,解散了。(前文司馬朗傳還提到聯軍掠奪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