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董卓西撤長安之際,劉虞派遣的使者田豫終於到達了長安,麵見天子後,天子也是知道的劉虞的忠心,於是派遣劉虞的兒子劉和悄悄的出了長安,希望劉虞發兵迎接獻帝東歸。(前文已寫)
劉和到達南陽袁術的地盤後,被袁術扣下,讓他寫信給劉虞,讓劉虞調兵過來。
劉虞收到信後,就準備給兵,公孫瓚卻提出不同意見,認為袁術得到兵馬後,會扣著兵馬不還,劉虞沒聽,依舊發兵。
公孫瓚害怕袁術知道自己曾經勸阻劉虞發兵,會得罪袁術,於是派遣自己的弟弟公孫越領千餘騎兵也來相助袁術。
袁術勢力大增。
公孫瓚集結兵馬後,外托討董卓,而陰謀襲冀州。
袁紹乃使外甥陳留高乾及潁川荀諶等說馥曰“公孫瓚乘勝來南,而諸郡應之。袁車騎引軍東向,其意未可量也。竊為將軍危之。”
馥懼,曰“然則為之奈何?”
諶曰“君自料寬仁容眾,為天下所附,孰與袁氏?”
馥曰“不如也。”
“臨危吐決,智勇邁於人,又孰與袁氏?”
馥曰“不如也。”
“世布恩德,天下家受其惠,又孰與袁氏?”
馥曰“不如也。”
諶曰“勃海雖郡,其實州也。今將軍資三不如之勢,久處其上,袁氏一時之傑,必不為將軍下也。且公孫提燕、代之卒,其鋒不可當。
夫冀州天下之重資,若兩軍並力,兵交城下,危亡可立而待也。夫袁氏將軍之舊,且為同盟。當今之計,莫若舉冀州以讓袁氏,必厚德將軍,公孫瓚不能複與之爭矣。是將軍有讓賢之名,而身安於太山也。願勿有疑。”
馥長史耿武、彆駕閔純、騎都尉沮授聞而諫曰“冀州雖鄙,帶甲百萬,穀支十年。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奈何欲以州與之?”
馥曰“吾衣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讓,古人所貴,諸君獨何病焉?”先是,馥從事趙浮、程渙將強弩萬人屯孟津,聞之,率兵馳還,請以拒紹,馥又不聽。乃避位,出居中常侍趙忠故舍,遣子送印綬以讓紹。
袁紹遂領冀州牧。
公孫瓚吃了個悶虧,但是袁氏勢力之盛,也不是他所能匹敵,於是隻能咽下這口氣。
袁紹剛領冀州,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延攬和拉攏冀州的名士。比如在韓馥時期不得誌的審配、田豐,被袁紹征辟為屬吏,就連先前勸說韓馥的沮授也被袁紹征辟為從事,並向袁紹建言東滅黃巾,西滅黑山,往北滅公孫瓚,威震四方,就四州可定,袁紹很高興,就以沮授為監軍。
引沮授為彆駕,因謂授曰“今賊臣作亂,朝廷遷移,吾曆世受寵,誌竭力命,興複漢室。然齊桓非夷吾不能成霸,句踐非範蠡無以存國。今欲與卿戮力同心,共安社稷,將何以匡濟之乎?”
授進曰“將軍弱冠登朝,播名海內。值為立之際,忠義奮發,單騎出奔,董卓懷懼,濟河而北,勃海稽服。擁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陵河朔,名重天下。
若舉軍東向,則黃巾可埽;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師北首,則公孫必禽;震脅戎狄,則匈奴立定。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長安,複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誅討未服。以此爭鋒,誰能禦之!比及數年,其功不難。”
紹喜曰“此吾心也。”即表授為奮武將軍,使監護諸將。
就在這時,得到冀州的袁紹以盟主的身份乾涉他州內政,這一乾涉,就出了問題
s謝謝各位小夥伴不離不棄的支持,前傳馬上完結,主角馬上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