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如何燉好一鍋狗肉,林愁可是非常有心得的。
畢竟他曾經暗暗計劃了九年如何把吳小黑燉成一鍋上好的神仙肉,九年啊,就是紙上談兵也能寫出好幾本兵書了,更何況我們林老板還把計劃付諸了實際行動。
那麼結論應該就是,被狂追了十二條街的黑狗燉出來後格外美味
啊呸!
林愁把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甩出腦袋,燒了一大缸開水把這條足有八十公斤左右的六爪扔進開水缸中浸泡。
狗肉不帶皮,滋味去一半。
所以麻煩一點,也是相當值得的。
狗肉滾三滾,這才是第一滾。
大火塘開火預熱,同時給六爪褪毛。
因為毛發眾多,即使經過滾水褪毛也不能完全除儘,會留下些許殘餘或是斷裂的毛發藏在毛孔中。
這時就需要上火塘炙烤,一方麵烤掉殘存的毛發,一方麵可以使狗皮脆韌,賦予其與眾不同的口感。
炙烤時同時往火塘裡添上一些青綠的茅草和艾草,出煙降溫,亦可提味。
烤到狗皮變成煙熏金黃且微微有油脂滲出時,關火上案板。
剁去六蹄和頭部,掏空內臟,除了肝臟和一點腸間網油外全部棄之不用。
將六爪斬成大塊,用帶莖的嫩薑鋪滿煮湯大鼎的底部,再擺上狗肉,澆白酒,加水覆過狗肉,大火燒開。
這是第二滾。
當然,也有稱第二滾為狗肉不經炙烤直接下滾油鍋炸製,不過林愁認為炙烤更能保證狗肉的本味。
水開後表麵浮出大量的血沫和雜質,倒掉湯鼎內的水和薑片,隻撈出狗肉入冰水盆浸泡。
往複換新冰水,直到狗肉塊的溫度完全降到水溫,肉質繃緊、沒有薑辛味為止。
再下湯鼎中,加水燉煮。
狗肉宜配甘香,最好不要與蔥薑蒜同煮。
待水微微翻出氣泡時,加入八角、桂皮、陳皮、香葉、小茴香粒和草果。
林愁手中並沒有最適合烹飪狗肉的雞眼藤——也就是巴戟天,稍稍有些遺憾。
至此,為第三滾。
鍋裡煮著狗肉,林愁也不急,洗淨剛剛特意留下來的六爪的肝臟和網油。
網油薄而透明,仔細的用網油把肝臟包裹住,再掛一層米漿,放到火塘上烤了起來。
彆看做法極簡,這東西可是大名鼎鼎的上古八珍之一,當時被稱之為肝膋(gānliáo),是同樣赫赫有名周天子傳下來的菜單。
“嘶。”
“什麼味道?小林子,你是在炒米嗎?”
林愁也不答,湯鼎中沉浮的狗肉的香氣很快彌漫了整個小館,並向更遠處擴散開來。
椰樹小屋內,大胸姐剛剛結束對血神大人的祈禱,就見小雪和小四夾著尾巴鑽進床底下,說什麼也不肯出來。
“奇怪!”
大胸姐看了兩眼,然後一股肉香就飄進了鼻孔裡,肚子開始“咕嚕咕嚕”的抗議。
山腳下的棚屋門窗緊閉,吳科裹著好幾層被子,急得上躥下跳抓耳撓腮,出了一身熱汗。
眼見著小館升起渺渺炊煙,現在倒好,連香味兒都飄過來了,讓他如何不急?
“這該死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