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如陽光美如畫!
在很小的時候,高珮就咬著牙發誓,以後一定要努力,遠離爸媽的城市,遠離他們的束縛。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後來高珮短暫的得償所願,過上自以為自由的生活,一度曾洋洋得意,以為自己無比正確,後來才發現,原來,錯的是自己。
高珮在叛逆期,找尋改善父母的態度或是改變自己,與父母建立良好關係的相關資料時,看到了這樣一篇文章。
它是這樣講述的沒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也沒有一無錯處的父母。孩子的行為,一切來源於家庭教育,父母教化的態度。
做父母,也是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家長。
父母的理性和信任感,更能贏得孩子的內心,比起焦慮的溝通,要簡單許多。
不同時期的孩子,也有著不同的心理變化,所以做父母的教養方式,不能一成不變。
特彆是在溝通時,想想哪種方式,是最合適的,父母舒服,孩子也更樂意接受。
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也會不同,成長期,孩子總會有不同的變化,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自然得跟著變。
不然頭疼的是自己,而且孩子還會因為沒得到恰當引導,變得叛逆,甚至學習成績因此下降,或是性格怪異,做出極端的事情,最終導致無法挽回的結果。
在孩子有了自主意識後,僅淺顯的認識了對和錯,父母不妨可以看看孩子的想法。
遇事可以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試著讓他自己做主。
無論何時,對待孩子,都請記得收起家長專製。
那時,高珮恰好小學畢業升入中學,有一段時間,高珮也搞不懂自己怎麼了,莫名其妙地因為一些事情,就愛胡亂發脾氣,甚至摔東西來發泄自己的不滿。
為此,媽媽說過罵過多少遍,“高珮,你要死了啊!拿著那個東西摔,你再摔,再這樣,就給我從這個家裡麵滾出去!”
有時候,高珮回兩句嘴,引來了更激烈的謾罵“滾了你,高珮!從我家滾出去,滾去摔你的東西去,不要在我的家裡摔!”
“?”高珮楞楞地看著媽媽。
“你再用這種眼神看著我?出去了!”媽媽說著,直接做出手裡的動作,雙手扭拉著高珮的一隻手臂,轉身上前,拖住高珮,用力向自己的方向使勁一拉。
高珮當然不肯,站在原地,扭來扭去,用儘全力,一下掙脫了媽媽的束縛。
一不小心,就牽引了媽媽的身形,晃動了一下,高珮眼疾手快,趕緊伸出手,拉住了後退一步的媽媽。
“滾過去!我不想你拉!”媽媽生氣地甩動手臂,寬鬆的袖口拂過高珮的鼻翼兩側。
“你說說,你這樣的行為,給整得成,你還敢還手了,你等著,你爸回來了,我告訴你爸去。”
媽媽雙手環抱交疊在一起,站在原地,邁過臉不願意再看高珮一眼兒,那眼神,太決絕!
於是,高珮的反抗,就成了媽媽嘴裡的,因為媽媽說了高珮幾句,高珮氣不過,和媽媽動手,起了紛爭,和媽媽還手事件。
那時,高珮和媽媽之間就起了隔閡,一個不願見一個,一個厭惡感十足。
開始,高珮入住學校宿舍的時候,竟還萬般不習慣,沒想到,後來,竟成了逃避回家的借口,躲避媽媽的理由。
周末,高珮都很少呆在家裡,有時候放假,高珮竟找不到,一絲想回家的欲望。
一個星期結束了,身邊的小夥伴們,都表達著自己的激動心情,和對家人的思念,高珮卻表現得很淡然。
最後一節課,距離鈴聲響起,還剩一分鐘的時候,“哦豁~”、“哦~……”,教室裡一片躁動,同學們很是激動,坐立不安。
“等鈴聲一響,大家都抓緊時間,往外衝鴨!”
“誰第一個趕到寢室裡,誰就先一步收拾好個人物品,離開寢室……”
同學們開始小聲嘀咕,嘰嘰喳喳起來。
“哦耶!”一個男同學小聲表達著,自己激動難捱的心情。
“嘿嘿嘿,我告訴你們,我不用收拾,呆會兒我連寢室都不回,我直接空身出校門,哈哈哈~哈!”男同學陰陽怪氣地笑出最後幾聲,頭趴在桌子上,笑的一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