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如陽光美如畫!
上了中學,可能是因為進入“青春期”的原因,高珮情緒開始變得反常,生氣易怒,甚至是愛發火。
有時候,很輕易地就因為一件小事,或是一句話,就感到憤怒,甚至發脾氣。
以至於周圍的小夥伴,看待高珮的眼光都不一樣,好像高珮是團“火球”,一觸就燃。
高珮也感到很無奈。
並不是她很想發火呀!可是,她自己就是控製不住自己。
因為某件事,引起了某個原因,自然而然就憤怒,發脾氣了。
“咦,說到憤怒,也許,人們就會有個疑問了。”
“為什麼人們,容易因為一件事而憤怒,總喜歡發怒呢?”
“這是個好問題。”
心理學課上,老師侃侃而談,高珮也聽的津津有味。
“那是因為,人們都想著壓下怒火,卻從來不提,如何表達憤怒。”
“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隻是一時爽,單純的表達憤怒,是引鴆止渴。”
高珮覺得自己的心靈好像通透了點,覺得自己好像正在被治愈。
“很多人的問題,在於把憤怒,當作心理分析的終點。”
心理學老師頓了頓,繼續用不急不躁的語速,為同學們分析心理問題。
“憤怒就憤怒了,發泄就發泄了,傷害就傷害了,這樣卻無法觸及到核心問題。”
心理學課上,老師總結了幾種憤怒的情境。
“通常情況下,人們會憤怒,會有以下這幾種情況……”
“當利益受損的時候;當期望受挫的時候(主要);當被忽略的時候;當嫉妒彆人的時候;當覺得自己被侵犯的時候(個人規範);當覺得他人被侵犯的時候(社會規範)。”
高珮聽著,好似明白,又缺似不明白,隻覺得心理學老師講述的心理學知識,內容極度舒適,讓人聽了一點都不厭煩,還想接著繼續往下聽下去。
“大部分情況下,憤怒隻是一種次級感受(sendaryfeelg),與悲傷,羞恥等構成情緒群(cster)。”
高珮聽著心理學老師往外冒的一個個英語單詞,內心對心理學老師崇敬的敬意,達到了一個臨界點。
這心理學老師,不但懂心理學,連專業術語解釋起來都那麼酷,真專業!
“用通俗的話來講,憤怒不是核心感受。當我們的期望受挫的時候,我們希望自己得到尊重,卻受到侮辱;我們希望自己被肯定,卻遭遇貶低。”
高珮覺得,心理學老師不單單是在普及心理學內容,更像是在念一首帶著詩意的經文,普度著自己。
“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原始感受是受到傷害(如果歸因到他人故意,會加劇憤怒)而產生的悲傷,焦慮。”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感受和承認這種悲傷,並不容易,也不安全。因為這往往意味著,自己的脆弱,還會引發一些對自身的焦慮。”
“‘我好沒用,對方這樣就傷害了我,甚至還會自責,‘我怎麼可以因為這個就生氣呢’。
高珮內心一萬個讚同,心裡不住瘋狂的點頭,簡直是太有道理了。
高珮強烈的目光,緊緊盯著心理學老師,盼望著心理學老師能說一點,再多說出一點!
心理學老師似乎是感受到了高珮熱切地目光,感應似地朝著高珮看過來,頷首點了一下頭,以作回應。
被心理學老師那雙水靈靈地杏仁眼注視著的那秒鐘,高珮覺得自己仿佛被賦予了某種能量,全身更有力了一點。
心理學老師收回了目光,繼續講述心理學。
“這樣的知覺本身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如果我們分享這種脆弱,委屈,彆人會不會認可我們?會不會同情我們?會不會離我們而去?”
“這時,憤怒作為一種防禦姿態,由自己指向彆人,保護了我們的脆弱和委屈,也阻止了彆人進入我們的內心,甚至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生氣的緣由。”
“那些溫和的人,有著一套邏輯。「我都已經這樣忍讓了,對方應該會適可而止」。”
“這樣的邏輯,本身又包含著一個期望,「我希望彆人理解我」。”
“當彆人未能表達出,這種理解的時候,期望會再次受挫,如果認為是自己的忍讓,換來了對方的變本加厲,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
“一定是我太過溫和,溫和到某某同學,都會欺負我”。
高珮聽著心理學老師講述分析的這些內容,覺得真的是太有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