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宥耷拉著腦袋,輕聲說道“兒臣知錯了。”
這樣子皇帝沒少見,所以皇帝的表情並未緩和。
“你好好在宮裡養病吧,下不為例。”
翌日,宮裡便傳出來賜婚的消息。
“賜婚?我和東陽郡王?”顧瑜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
麵前的太監似笑非笑“是呢。聖人仁善,不追究您和東陽郡王鬨的事,反而賜婚以示皇恩,郡主真是福澤深厚啊。”
聖人這是糊塗了吧?她才多大就要為權謀獻身了?顧瑜臉色怪異。
太監看出了顧瑜的疑惑,補充道“聖人旨意郡主十五歲後嫁入郡王府。”
“那我家娘子以後就是郡王妃了?”四語好奇問道。
太監笑著點點頭。
一眾人神情怪異地謝過皇恩,給太監遞了紅包,說了些感恩戴德的話,送走了太監。
屋裡剩下的人不知道該道賀還是該憂心。
“娘子不擔心嗎?”甘娘子看著臉色恢複平靜的顧瑜。
顧瑜搖搖頭“無礙,聖人說了是五年後,時間還長。”
有時候年紀小也是好事。
“那……要慶賀嗎?”古伯忍不住問道。
顧瑜亦是搖搖頭“不用,又不是什麼喜事。”
嫁給郡王不是喜事嗎?張全幾人不明白,四語也不明白,隻有甘娘子聽出了其中的意思。
“不過好歹宮宴上的事情解決了。”
是啊,沒想到陛下居然如此明察秋毫……嗯……也不對,陛下好像沒有揭穿東陽郡王,而是將宮宴的事直接蓋過去了……
宮宴的事居然是這樣結尾的……
顧宅的人想不到,王充和沈淵也想不到。
“為什麼?”陸遜忍不住疑惑。他自認謀算不輸於人,卻想不通皇帝這是何意。
王相公的書房裡,其他謀士也是一臉疑惑。
王相公吃了口茶,同樣思考。
“其實……陛下此舉也在情理之中。”一個官員突然開口說道“東陽郡王再怎麼說也是‘那位’的後人,今年也十五歲了,到了議親的年紀,據說來朝的使節裡就有想和親的。”
這個時候兩位皇子年紀尚幼,東陽郡王就被作為首要人選了。
這話讓百姓們聽了倒是沒什麼,但是這些大臣哪一個是吃素的,經這人一提醒,紛紛想通了。
“原來如此……”王充感歎道。
東陽郡王再怎麼說也是先太子的孩子。當年宣武門事變聖人飽受爭議,硬是通過十幾年的執政將聲音壓了下去。這中間有暴力手段,自然也有仁政並行。
時間已經把民眾心裡那個弑兄的文王衝刷掉了。
這事雖然沒有人再提,但是不代表這件事被所有人遺忘。
聖人養著東陽郡王,卻從未嚴苛要求他上進好學,民眾都以為這是寵溺,但明眼人都知道,東陽郡王這是被養廢了。聖人從來沒有對東陽郡王放心過。
他們這些大臣也不要求聖人對東陽郡王悉心教導。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無論當朝天子是用何種手段拿的天下,他在坐擁天下後施行的政治手段為萬民開利,且杜絕暴政,已經是個仁君了。
這樣一個使大周越來越強盛的聖人在,那麼隱患就不能在。
他們能不介意先太子之死,但作為先太子的遺孤,李宥不管在不在意,在彆人眼裡都逃不了乾係。如果彆國使節請求和東陽郡王和親,那麼東陽郡王就在不知不知覺中擁有了政治力量,這是大周不願意看到的。
“不過,和平西郡主賜婚,那西北豈不是……”有人覺得說不通。
陸遜笑笑“潤之兄,你可知平西郡主自入京來給西北寫了多少封信?西北回了多少封信?”
顧瑜每隔兩三日便修書一封問候孫長青,但孫長青從未回信,就連年節禮也是走的官驛。孫長青這是掌握了西北,懶得管這個義兄遺孤了。
這事陛下不會不知道,所以這也是陛下放心賜婚的原因。
兩個看著身份尊貴的人,實際上,什麼都沒有。這樣的人湊在一起,才不會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