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克絲的法穿棒!
布倫達·哈卡拉爾早早起床。
簡單洗漱了之後,她來到自己的書桌旁,從一遝厚厚的設計圖紙之中,找出了一頁空白,用筆筒之中的描線筆,優雅地用花體寫下了一行今日休息。
眨了眨眼睛,她有點擔心不是每個人都能看懂自己龍飛鳳舞的花體,思忖片刻之後,乾脆換了個顏色,在下麵用標準的筆體,重複了一遍,順便還畫上了一個簡筆畫的笑臉。
作為福斯拜羅城的“十年老店”,哈卡拉爾裁縫鋪很少休息,但今天不一樣,布倫達有不得不暫停營業的理由。
寫完了之後,她找來了幾枚大頭釘,將其釘在了自家店鋪大門上懸掛的木質告示牌上。
仔細確認了大門已經鎖好、任何前來敲門的人都能第一時間見到自己寫下的通知,布倫達這才快步離開。
三月份的福斯拜羅天氣彆說是春暖花開,就算是用乍暖還寒形容都有點太溫和了,一旦起風分分鐘讓人回到艾尼維亞之息飛揚的寒冬時節。
但即使如此,隻穿著一件薄外套的布倫達卻依舊神采飛揚,儼然一副美麗凍人的模樣。
她要去參加一場派對,這場派對將會決定她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工作重心。
“希望交流會上能有點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吧。”心中暗暗期待著,布倫達加快了腳步,“拿到一份入場券可並不容易。”
是的,接下來布倫達要參加的不是舞會,也並非沙龍,而是一場相當正式的行業交流會——確切地說,是福斯拜羅第五屆服裝博覽會之前的內部交流會。
作為如今符文之地最大的紡織品加工中心、服裝成品製造地,福斯拜羅的服裝博覽會已經有相當一段曆史了。
雖然第五屆聽起來也沒啥,但考慮到福斯拜羅服裝博覽會是四年一屆的,換而言之,這場博覽會已經有十七年曆史了。
對於福斯拜羅這座在拉克珊娜陛下到來之後才崛起的城市來說,十七年已經可以完全描摹它一路前行的曲線了。
當初的第一屆福斯拜羅服裝博覽會,由拉克珊娜陛下親自牽頭舉辦,其目標就在於向德瑪西亞的其他地區展示、推廣福斯拜羅特產的毛皮衣物。
在那場由北境三巨頭親自帶貨的博覽會之後,來自於福斯拜羅的毛皮製品,第一次以奢侈品的身份,出現在了德瑪西亞各家貴族宴會上。
而後的第二屆,核心依舊是毛皮製品的推廣,不過推廣對象已經從德瑪西亞貴族,拓展到了北境貿易商隊,以及遠道而來的艾歐尼亞人——在那之後,艾歐尼亞開始進口北境的毛皮,這些經過專門裁剪和設計的毛皮產品,為福斯拜羅帶來了驚人的利潤。
隨後的第三屆,官方推廣的意味明顯淡了很多,那時候福城三鎮正在大規模接受移民,所以第三屆福斯拜羅服裝博覽會首次出現了內部交流會環節。
不少服裝行業的從業者,都在內部交流會上取得了靈感,在那之後,隨著福斯拜羅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本地人服裝樣式匱乏的情況逐漸緩解,福斯拜羅服裝博覽會第一次“落入凡間”。
那時候的布倫達還是個剛剛離開紡織廠的新手裁縫,沒有受邀資格的她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還隻能在心中暗暗羨慕,並暗暗發誓自己也要參與其中。
可惜,在第四屆福斯拜羅服裝博覽會期間,雖然布倫達已經算是小有名氣的獨立服裝設計師、獨立裁縫了,但當時正值出口紡織業方興未艾,整個服裝貿易博覽會都多少有點跑題。
參與博覽會的人更多的將目光放在了更容易生產的新布料、紡織加工業的工業設計等環節,對於服裝設計本身並不怎麼看重。
所以雖然布倫達也能通過運作爭取一張邀請函,但她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
直到今年,第五屆福斯拜羅服裝博覽會的重點終於再次回到了服裝設計上,布倫達的店鋪也成為了“十年老店”,她這才爭取了一個內部交流的名額,並早早出發,直奔福斯拜羅大劇場而去。
今天,福斯拜羅的劇場已經被主辦博覽會的福斯拜羅服裝行業協會包下來了,在出示了自己的邀請函,並經過驗證之後,布倫達很快就進入了劇場之中。
主舞台那邊的觀眾席已經被暫時撤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分門彆類的服裝展示區,由於布倫達來得有點早,展品此時還並未全部被展覽出來,展台布置也多少有點淩亂。
但簡單看一眼,布倫達還是對這些展品充滿了羨慕。
她雖然已經獲得了內部交流會的名額,可頂多隻能站著如嘍囉,隻有出耳朵聽的份,完全沒有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的機會。
能被展覽在主會場的產品,要麼是設計極其前衛、未來可能引領潮流的作品;要麼是帶有不同地區風格、有著文化交流意義的服飾;又或者推廣了某些新設計、新材料並使之大眾化的服裝。
不誇張地說,能夠擺在這裡的服裝,哪怕隻是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作品,背後往往都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
就像是其中一件顏色淡藍、仿佛隱約有些褪色的帆布套裝,它代表著的就是福斯拜羅近些年來所流行的帆布工裝風格。
布倫達不怎麼擅長帆布服裝裁剪,但她卻很清楚這種材料、這種風格的服裝為什麼在福斯拜羅甚至整個北境如此流行。
四季分明、除了夏天之外溫度都比較低的福斯拜羅人向來有穿外套的習慣,粗糲的帆布服飾直接貼身穿正常人都接受不來,但用來做外套卻有著耐磨的優勢,因而在大移民時代,帆布服飾就在福斯拜羅大行其道。
在那個時候,你走進福斯拜羅的各種工廠,幾乎所有的工人都穿著統一規格的帆布外套,這些將可靠性作為第一需求的帆布服裝幾乎成為了所有新來福斯拜羅的移民的第一件新衣服。
而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帆布外套漸漸地為人所嫌棄,因為那代表著辛苦的工作、代表著剛剛背井離鄉之人的痛苦。
然而,隨著新德瑪西亞的建立,隨著福斯拜羅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隨著當初那些移民漸漸成家立業,這些帆布外套漸漸地有了更多的意味。
粗糲的材料和粗狂的裁剪風格不再是低端和落後的代表,而是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縮影和印記。
不過,因為福斯拜羅的北境貿易規模極大,本地人很快就發現了帆布服飾似乎在很多有大量帆布產出的地區都是很常見的,非常缺少個人風格,原教主義的帆布服飾似乎有點不夠味。
怎麼能讓它更能代表福斯拜羅、更有福斯拜羅風格呢?
裁縫們開始試圖更新帆布外套的風格,將其從過去便於工作的主體寬大、手腳鎖緊,變成了貼身裁剪、修身設計。
與此同時,帆布材料也進一步出現了細分,在有人腦洞大開地采用了昂貴的藍赭石來印染之後,各種藍色的帆布開始出現,這種代表德瑪西亞也代表了福斯拜羅的藍色帆布一經推出,立即就得到了廣泛的歡迎。
在此基礎上,又有裁縫嘗試著給藍色帆布外套毛皮的翻領和袖口——這多少有點畫蛇添足,並沒有因此獲得流行,但這一嘗試卻讓人們發現,帆布在接觸了沒有完全脫脂的毛皮之後,會變得更硬、更有型、並帶有一種特殊的細膩紋理。
於是,一種全新的服裝材料從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