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侯可知曹操兵力多少?”
孫策一聽,頓時臉色黑沉起來,有關曹操擁有百萬兵眾之事,他亦有所聽聞,當即沉吟不言。
諸葛亮卻自問自答道。
“馬步水軍,共有百萬之眾。曹操就兗州時,已有青州軍二十萬,平了袁紹,又得三四十萬;中原新招之兵三四十萬。曹操聚有百萬之眾,勢鼎天下,兼之足智多謀之士,能征慣戰之將,何止一二千人。天下除中原曹氏外,現存勢力乃西北文氏,江東孫氏,益州劉氏,還有由我主據守的荊州。倘若曹操各個破之,不出十年間,天下儘落曹操之手。
若要對抗曹操,唯有多家勢力聯手,方可與其分庭抗禮。時今文不凡正起兵侵犯益州劉季玉,兩家惡戰,曹操正欲趁虛先奪荊州。荊州一失,無論其北上還或是南下,以其兵馬之眾,皆是穩操勝券!到時所剩一家,孤掌難鳴,除投降保身外,無路可走矣!
魯肅在旁,聞言失色,以目視諸葛亮,示意他莫要激怒孫策。諸葛亮卻視之不睹,孫策臉色連變,霸目連起惡色,仿佛一頭即將暴走的怒虎。就在此時,周瑜急出言喝道。
“孔明此言差矣,若我東吳得之南郡、江夏之地,加之長沙、桂陽二郡,荊州臨江之地,均屬我東吳。即時我大可陳兵於四郡,進可攻,退可守。以我主之英雄,東吳之險固,曹操未必便能得誌也!”
諸葛亮聽言,不禁發聲而笑。周瑜眉頭一皺,正欲喝問。諸葛亮爭先便道。
“曹操雄圖大略,公瑾如何不知!?即時縱使江東儘得荊州臨江四郡,但兵馬之眾,亦不過三十萬餘。曹操以百萬雄師而對之,且不說吳侯、公瑾乃世間英雄,不畏強勢。但若兵士見之,隻怕未戰先俱!加之吳侯雖有項籍之勇,但曹操麾下亦有典惡來、許仲康等絕世猛將,曹子孝、張儁乂、夏侯兄弟皆是悍勇識略之將才,為其出謀劃策之謀士,如‘鬼才’郭奉孝,‘毒士’賈文和等輩,皆有曠世之才。倘若吳侯當真欲要與曹操硬抗,以亮之愚見,隻怕不足三成勝算!!!吳侯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周瑜聽言,臉色一寒,暫不答話。此時,薛綜忿然而起,故意激怒諸葛亮喝道。
“竟若如此。我主何不早投曹操,亦可得一王爵之位,江東諸臣亦可保得家小無患!”
魯肅滿臉愕然,急與薛綜反駁道。
“君言差矣!江東基業,已曆二世,豈可一旦棄於他人?此言實乃大逆不道之謬論!萬不可再言!“
薛綜正欲張口以對,忽然孫策霸目迸發出兩道寒光,他早已暗中得知,薛綜近年與曹操細作多有接觸,收了不少金帛。此番劉曄進江東,劉曄更是屢屢出入薛綜的府邸。此時,薛綜不顧他先前落下不可再提降曹之言,他更是確認這薛綜已暗投了曹操。
薛綜不知他即將大禍臨頭,與魯肅互相爭辯,諸葛亮卻在一旁袖手冷笑。周瑜看得眼切,臉色一寒,冷聲問道。
“孔明何故哂笑耶?”
周瑜話音一起,薛綜與魯肅頓時停止了爭辯,投眼望去。諸葛亮畢恭畢敬地施落一禮,隨即說道。
“亮不笑彆人,隻是在笑子敬不識時務耳。”
諸葛亮此言一出,眾人不由一陣詫異,魯肅滿臉急色,不知為何這諸葛亮忽然倒戈,反倒來對付起自己,疾言厲色問道。
“孔明竟欲孫劉兩家結盟,如何反笑我不識時務?”
諸葛亮默默地大量了孫策一番,隨即轉眼望向薛綜笑聲道。
“依愚之見,薛敬文主意欲降操,甚為合理。”
薛綜一聽,立即大笑起來,但卻未發覺,他的主公孫策此時臉色黑沉得快要滴出水來,那雙霸目更是殺氣騰騰。隻聽薛綜笑言道。
“哈哈哈!諸葛孔明不愧是識時務之士,必與我有同心。曹公勢大,天下遲早由其所統,依我之見,若孫劉兩家皆降於曹公麾下,不出三年,天下便可太平矣!此實乃天下百姓之萬幸也!”
魯肅聽言,氣得一陣麵容顫動,急向諸葛亮喝道。
“孔明,你乃忠義之士,如何也說此大逆不道之言!?”
諸葛亮暗中用餘光一直大量著孫策,見孫策怒不可及,隱隱將要發作,心中欣喜無比,即向魯肅答道。
“正如薛敬文所言,曹操勢鼎天下。天下無人可擋。獨有劉皇叔不識時務,屢屢教與孔明,賊勢雖大,不可屈忍。孔明乃為人臣,豈敢忤逆我主之意,故不得不與曹賊強與爭衡。今荊州四麵處敵,曹賊強橫出兵將欲來犯,存亡未保。曹操若得荊州,惡勢再漲,隻手遮天,薛敬文決計降曹,可謂是未雨綢繆,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貴。國祚遷移,付之天命,何足惜哉!吳侯依宜聽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