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
人的本性是不可能改變的,所有的外因隻是一種偶然。就像冬子與李雯今天的關係一樣,離得很近,卻又很遠。
在醫院,當李雯的姑媽送來飯時,李雯不僅吃了電話通知的蒸蛋,還吃了些飯。本來李阿姨是想讓冬子再陪李雯的,冬子借口有私事,逃離了醫院。
因為冬子還是有顧慮,晚上,一個大男人在女性的病房,畢竟很不方便。況且,自己跟李雯什麼關係都沒有。讓李雯能夠治療和吃飯,他已經完成全部任務,也就沒有理由留下來了。
但是,冬子出了醫院門,走到街上,又不可避免地思念起燕子來。他總覺得,對另外的女生好,似乎有點對不起燕子。其實,此時燕子在哪裡,在做什麼,冬子不知道。甚至,燕子是否心裡還有冬子的位置,冬子也不知道。但是,冬子就願意這樣想,那是因為他自己。
他願意相信,燕子也許正在思念自己。他甚至幼想,燕子目前處於困境之中,需要自己像奧特曼一樣,去拯救她。而這幾天,為了另一個不相關的女生,自己付出了精力,好像有點對不起燕子的思念與盼望。
其實,對燕子的思念,某種程度上,隻是冬子給自己的過去,留下一個美好的想象。他隻是不願意放棄,那些逝去的美好,就這樣完全消失在自己的生命裡。
他充滿熱情地活下去,仿佛隻剩下最後一個理由了。父母去世,甚至無法判斷自己是否是父母親生的。隻不過,他願意相信,是父母的親生子女。這個問題太複雜且沒有線索,而追憶過去美好的唯一線索,還有燕子。
他此時,加倍努力地走在街上,到處尋找燕子的身影,好像在贖罪一般。而天空的小雨依然在下,冬子並不以為意,也許,讓雨水淋得自己更慘,才能夠更有力地證明自己。
看啊,我是多麼思念你啊,燕子。看啊,冬子為了你,寧願在雨中淋濕。但是,燕子,你在哪裡呢?冬子鼻子一酸,差點流淚,雨水打濕了他的臉。
當全身濕透後,冬子覺得,贖罪儀式完成,他得回店子去了。當他回到店子裡時,發現店子門並沒有關,他走進去,發現老板正在裡麵按計算器算賬。
“你怎麼了?”
“羅哥,你的任務完成了。”
“我曉得,李姐給我打電話了。我是說,你怎麼淋成這個樣子,不曉得買把傘嗎?”
“熱天又不冷,不必了。羅哥,你回去吧,我來守店子。”
羅哥還問了問李雯的情況,冬子簡要介紹了一下。羅哥突然意識到自己耽誤時間了“算了,不問了,你趕快換衣服,洗個熱水澡,免得感冒。”
冬子洗完澡再出來,羅哥已經走了。冬子其實還沒吃晚飯,看了看廚房的情況,基本沒菜。看樣子,這幾天,黃姐也不是在店子裡吃的。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冬子出來,拿了把傘,鎖上門,走到街上。此時到農貿市場買菜不現實,已經關門了。他準備找個餐館,隨便吃點東西。
不自覺地,走到了三嫂酒店。結果,一進門,三嫂就叫了起來“是小陳啊,稀客稀客,怎麼,找我有事?”
“三嫂,我是來吃飯的,屋裡沒菜了,在你這裡隨便吃點。”
此時,三嫂的老公也出來了,看見冬子,遞給他一顆煙,冬子擺擺手表示不會。這是當地的禮節,不管你會不會抽,總得象征性地給你遞煙。三嫂的老公在李拐子的葬禮上當大師傅,對冬子的印象很深。他聽說冬子來吃飯,就很高興。“來來來,小陳,喜歡吃什麼,自己點,我不收你錢。”
“那怎麼行,你是做生意的,我這樣壞了規矩。”
三嫂說到“我們也沒吃飯,這樣吧,我們一起吃,隨便炒兩個菜,你陪我們。最主要的,是你幫我們提提意見,行不行呢?”
這個理由不太好拒絕,因為人家把你當自己人,你就不能太矯情。
她丈夫在裡麵炒菜,三嫂子跟裡麵喊“搞硬一些,你曉得嘛?”
裡麵回答“曉得!”
這句話的意思,是要她老公炒幾個硬菜,或者叫狠菜,就是拿得出手的好菜的意思。冬子有些不好意思,但人家很熱情的樣子,不好推辭,何況,人家全家人跟到一塊吃。
三嫂子畢竟是這條街上最精明的生意人之一,當然是先誇了冬子的手藝,還有他的為人。
“我們都沒想到呢,你居然還送了人情,這麼年輕,還這麼懂規矩,以前是三嫂子小看你了。更何況,你這炒菜的手藝,人人說好,我老公也是佩服的。你跟哪個學的呢?”
“沒什麼手藝,都是家常菜。”冬子謙虛了一下,他很怕回答這種問題,因為免不了要牽扯到去世的父母親。
三嫂是多麼厲害的人,怎麼看不出冬子的回避呢。她馬上把話題轉移了,問起了李雯的情況。“聽說,李雯又病了,不吃不喝的,還是你有辦法,把她勸轉的?”
這事她怎麼知道?冬子小看了街頭巷尾新聞的傳播速度,這條街上雖然是開放的,但人情事故,還帶有農村的特點,就是愛傳閒話。
“不是我勸,是她自己想通了的。”
“你就莫謙虛了,今天黃姐來我這裡吃晚飯,都已經跟我說過了。哎,你們年輕人的事,還是你們年輕人來解決,三嫂就不多嘴了。”
這話的意思表麵上沒毛病,但總覺得有些怪。
冬子隻好把話題扯到其它事情上“人家家裡有大事,我們都是幫忙。你為了這事,幾天盒飯沒做,那損失就大了去了,對不對?”
“小陳你真是懂事呢,啥都想得到。損失是有點損失,但是,錢哪有掙完的時候呢?本鄉本土的,為人最重要,對不對?要不然,我們都趕不上你這個外鄉人呢。”
說話間,三嫂老公的菜端上桌了。畢竟是餐館,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了,火也大,出菜很快。
在三嫂的慫恿下,冬子不得不陪他老公喝了兩杯。席間,冬子還誇讚這菜的味道顏色都很好。而三嫂的老公,因為有行家的誇獎,也顯得很得意。
冬子吃完後,對她一家表示了感謝,三嫂送他出門時加了句“小陳,隻要你不想做飯,你就來我這裡吃,莫談錢的事的,我們不是外人了,知不知道?”
這句話,讓微微有點酒意的冬子,有些感動。不是外人,在這個外地,居然找到了某種故鄉的感覺。
冬子不知道,三嫂這句話包含著豐富的含義。遠遠超過心靈溫暖這回事情,遠遠超過冬子的預期。從這一天起,冬子就感覺到,自己的生活有了變化。
當冬子走在街上,哪怕是騎在車上送貨,路上擦間而過的當地人,總會偶爾遇到彆人給他打招呼“小陳,忙啊?”
“送貨,你吃了?”
“沒呢,晚上到你那裡吃。”
“好!”冬子覺得,有人願意來你家吃飯,就是不把你當外人。就像第一次同學會,同學們都到他家來一樣。當然,這些打招呼的也就這麼一說,並不是晚上真要來吃。大多數是在李雯父親的葬禮上認識的,他們都吃過冬子炒的菜。
冬子不知道,他當時給李雯家的人情簿上那三百元禮金有多麼重要,那上麵隻有死者的親友或者鄉鄰才有記載的。也就是說,村裡的人,已經把他當成鄉鄰了。並且,他後來對李雯所做的一切,已經傳得很廣了。鄉親們有成熟穩重的,即便說冬子與李雯並沒有談戀愛,也都認可,冬子是個好人,在今天這個時代,這種年輕人,很少了。
當然,偶爾也有羅哥的好朋友,也是村裡的,或者準確地說,也是這條街上的,來羅哥店子裡蹭飯吃,除了跟羅哥喝酒以外,也稱讚冬子的手藝。
冬子知道,這些拆遷戶們,大多數是有錢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生意,也算是小老板,肯定不是來打秋風,欠這一頓飯菜的。其實,估計有羅哥的有意邀請,再加上,不把冬子當外人。
因為每次冬子炒菜時,來的人都要勸冬子,坐下來喝一杯。他們說街麵上的事,也不避諱冬子。有時偶爾,還故意給冬子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