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
“哈哈哈,冬哥,你也醒了?酒沒喝多嘛!”小袁笑到,這最後一杯酒,兩人都不想喝,一個愛講,一個愛聽,還能夠互有交鋒,太爽了。
對於小袁來說,在單位基本屬於菜鳥級彆,根本沒當老師的資格,今天算是過了癮。對於冬子來說,有這樣一個久入職場的師兄,還說自己聽得懂的故事,也很不錯。
“劉邦是個無賴,你說得對。他是個不務正業的村治保主任,連帽子都沒有,是用竹子做成用紙糊的,整天混跡市井,連他父親都罵他,不如他哥專心務農。但是,這人善於借助大勢,用利益來忽悠人,用感情來籠絡人。最後得了天下,感情的假麵就撕下來了,為了利益,他可以殺掉自己稱兄道弟的人。所以說,沒有永遠的感情,隻有永恒的利益,對嗎?”
“對是對,但這是對大人物而言的吧?”冬子稍微有些不服。
但是,曆史事實就擺在那裡,冬子也覺得不好辯駁。劉邦殺韓信,就是證明。當然,後來的七王之亂,也有這個原因。所謂的稱兄道弟,所謂的白馬盟誓,隻不過打感情牌求利益事,當不得真的。
但是,人人都有感情的,這也不可否認。難道,在利益麵前,感情就那麼值得鄙視嗎?冬子不願意相信這個結論。
“我承認,感情是有的。但它太珍貴,需要的條件太多,並且,它必須滿足大量的利益條件,才配談感情。回到我開始的那個觀點,隻有你具備了承擔感情的物質條件,才可以大談感情。”
冬子覺得,他的觀點讓人不寒而栗,反駁到“那相濡以沫,舉案齊眉,就不存在了?”
“那是抱團最暖了,是弱者心態。我先說舉案齊眉,梁漚孟光的故事嗎?前提是有的,有什麼呢?有希望。老婆知道,丈夫有成材成名成就的希望,她抱著這種希望來熱情地對待丈夫,也是投資感情,為今後收獲更大的利益作準備。如果你要反駁,我問一句,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句話如何理解?”
冬子不想理解,在他心目中,自己的父母感情如此之好,也沒看到百事哀。難道,僅用抱團取暖,就可以解釋嗎?
看到冬子的表情,小袁就知道,他還不服。
“那你說的相濡以沫吧,那更是最為悲哀的抱團取暖的故事,更不是好事。這是莊子編的一個故事,大意是兩條很恩愛的魚,被打到岸上,沒有水了,要死了。怎麼辦,你吐點口水給我,我吐點口水給你,以期望互相幫助下,給雙方延長點生命。其實,沒用。所以,莊子借這個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此時這樣互相結命,不如兩個在江湖裡自由生長,從不認識。”
“按你這樣說,世界上就不存在貧賤夫妻的恩愛了。”冬子說這話時,自己內心中有一種痛。他知道,這個痛與自己與燕子的感情有關。從小看到父母的生活,不能夠被小袁的幾句道理,就毀滅了它的意義。
“當然存在,但很稀少,因為稀少,所以珍貴。人們歌頌它,就是因為它的珍貴性。比如我們古代的藝術作品中,最多的是帝王將相,因為成就這種地位的,是極為少數的人。寫愛情,也寫才子佳人,畢竟,才子是條件,佳人也是條件,這兩個稀缺的條件湊在一塊產生稀有的愛情,是極為罕見的,所以吸引人。”
冬子馬上發現了他的漏洞“你說的才子佳人,好像跟利益關係不大吧?”
“嘿嘿”小袁狡黠地一笑“關係也很大,隻不過有所隱藏,不太明顯。你想,才子,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中舉做官,你看,古代戲曲中,哪個才子沒做官?沒做官的才子,主要是兩個,一個是梁山伯,那是悲劇。還有一個,是聊齋,那裡麵的才子,因為沒考上功名,隻能跟鬼談戀愛,娶不到佳人的。”
“那佳人,是天生條件,跟利益有關嗎?”
“當然有關,佳人可以找到好女婿啊?沒有錢財的家庭,娶個佳人回來,武大郎是怎麼死的?”
冬子笑到“莫老把潘金蓮拿出來說事,她也不算正經的佳人,當然長得好看就是了。”
“對嘛,要是正經的佳人,怎麼可能嫁武大郎呢?就是跟大財主當二奶,也比嫁武大郎強吧?哪怕是個妓女,長得好看,掙錢也不少,比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得多少錢?”
他這張口閉口就是錢,冬子很反感。其實他不知道,自己這種反感心態,是不正常的。一般反感彆人談錢的,都是那幫沒錢的家夥。沒錢呢又想錢,不像如陶淵明那樣,可以做到安貧樂道,超越錢。想錢人沒錢,還反感彆人談錢,就是虛偽了。但人們總把這種虛偽,冠以高尚的理由,這就不對了。
看冬子有些不服氣的樣子,小袁決定另外舉例了,還得與曆史有關,老說戲曲,可能對冬哥衝擊力不夠。
“你聽說過蘇秦和他嫂子的故事吧?”
“你是說戰國時那個蘇秦?他跟他嫂子有故事?”這冬子就很詫異了。
“這裡我們不扯愛情,我們說家裡的親情,好不好呢?”小袁知道,跟一個年輕人扯愛情,總是會引起情緒上的衝突。所以,避實擊虛,或許是個辦法。
“你莫亂想,他跟嫂子沒亂。我是說故事,原來蘇秦跟鬼穀子學過一段辯論與政治外交的辦法,覺得自己差不多了。把父母分給自己的財產全部變賣,換成金銀與行頭,到處遊說君王,以為可以撈個官當,結果,錢花完了,官沒當成,灰頭土臉地回了家,這個故事你聽說過吧?”
冬子當然聽說過,要不然,就沒有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了。以前聽到這故事時,是老師們用來佐證“書中自有黃金屋”或者激發人們努力學習的。
看到冬子點頭,小袁覺得這個開頭不錯,就繼續說到“他第一次回來時,嫂子對他的態度,才是最關鍵的。他流落回家,妻子裝著沒看見他,繼續在織布機上織布。這夫妻感情也算是沒什麼好說的,但妻子織布,也沒什麼錯。但他嫂子的反應,就更讓人傷心了。”
“什麼舉動呢?”如果不說愛情,隻說親情,冬子還是聽得進去的。
“你知道,古代長嫂如母,是管家的。敗家的小叔子回來了,再有怨氣,再看不起人,給碗飯給饑寒交迫的人,應該吧?她不,她居然不給蘇秦做飯,還給臉色看,你叫這窮愁潦倒的蘇秦怎麼看?”
冬子笑到“隻有自己發狠,再苦讀了。”這段勵誌的故事,不知道聽了多少遍。
“但是,當蘇秦再次出山,成功歸來,佩六國相印,成百上千輛車子回家時,他嫂子跪在路邊迎接時,渾身篩糠,嚇得不行。畢竟自己以前那種態度對待小叔子,心裡還是害怕的。但蘇秦卻把她扶起來了,還問了一句話,是個成語,你曉得吧?”
“是不是那個前倨後恭?”冬子反應過來了,好像回到中學上曆史課,搶答了老師的問題,感覺有點小成就感呢。
“對了,蘇秦問的就是這個問題。說,嫂子,以前你對我那麼差,為什麼現在對我這麼恭敬呢?真不愧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他嫂子也是一個豁達的人。她回答到想不到小叔子,今天地位這麼高,這麼有錢,我當然要恭敬了。你猜,蘇秦此時是怎麼反應的?”
冬子對後來的事記憶不深刻了,隻那把探求的目光盯向小袁。小袁說到“蘇秦覺得嫂子說了實話,並沒有責怪她,反倒給嫂子送了一大筆錢。這就是蘇秦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他參透了人性。人性本來就是這樣的,嫂子是個正常的人,說的實話,蘇秦當然能夠理解。”
一段話能夠改變冬子對親情的理解,也算不容易。前提是,冬子今天,幾乎沒有什麼親情,所以好拋棄過去的觀念。但是,如果把這種親情移植到冬子對父母的看法上,他是無論如何不會同意的。
“還有一個問題,愛情也是這樣?”
小袁意識到,真正的挑戰來了。其實,這個問題,他自己也沒想好,因為他至今還沒談戀愛。過去在大學,是因為沒錢。談感情傷錢,談錢傷感情。而今天,雖然工作了,但在佛山,要找到合適的,也比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