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
如果你要體驗成功的感覺,年輕人,我建議,你先考個駕照,弄輛車開開。
冬子拿到駕照後,小袁就把車鑰匙丟給他了。“每天上下班,你來開車,反正都是一棟樓,算是實習。”
小袁是過來人,他懂得,第一次擁有車子操控的感覺。如果你像冬子這樣的階段,你恨不得每天都在車上。小袁的指點加上冬子的聰明,他很快適應了在城市街道駕車的各種潛規則。
小袁號稱老司機,但他的駕齡並不長。但不妨礙一個口才極好的人,習慣性地給人傳授人生經驗。按小袁的總結,老司機開車有五在特征第一,刹車前,總要習慣性地看一下後視鏡;第二,超車果斷,從不拖泥帶水,不給彆人找麻煩;第三,堵車不慌,不按喇叭催人,也不會給彆人插隊的機會;第四,與大車保持車距,要麼遠離它,要麼迅速超越它;第五,在快速路上,儘量不與另外車道的車,並排行駛。
這些都被冬子掌握成習慣了。一次,小袁要出差,恰逢雙休,冬子決定,自己開車出去跑著玩。
廣東的春天總是來得快,春節剛過不久,溫度就到十幾二十度了。打開車窗,風吹進來時,那種感受,真是爽快。
南方的花朵總是來得快,路過田野,你都感覺得到,那些花兒,等著你去聞香。青草與泥土,也在歡迎你的到來。路過一片樹林時,你會發現有嫩葉等著你去采摘。
一個人開車是孤獨的,但是自由。這與單身和談戀愛的區彆差不多,各有各的好處。
冬子把車子開離了城市,決定到農村去看看。南方的農村,早就蘇醒了,往山裡走,溪水嘩嘩的。車行柏油路上,輪胎沙沙的。發動機有輕微的震動,身體有一種酥麻感,一切都是那麼自然。
最初的體驗總是美妙的。開車帶給人幾個好處。第一,他給人一種優越感。主要是速度帶來的對比,與路邊的行人自行車相比,開車的速度感受優越極了,而優越感,會給你的人生增添意義,究竟這種意義所指的是什麼,倒想不起來。對於冬子這種長期處在壓抑心情的人來說,好久了,都沒體會過這種優越感了。
或許是在中學時,他因講笑話,暫時獲得同學的關注,取得了瞬間的優越感。或許是同學聚會時,他因為羊肉串烤得好受到同學的誇獎,取得部分優越感。或許是在羅哥商場裝修時,那種設計效果出來時,大家紛紛好評時,得到一些優越感。但是,上述的優越感覺,隻是短時的,不連續的,波動的。而開車時,這種速度上的優越感,卻是持久的,可以自我控製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對堵車給人的心理壓力,就有一個新的解釋渠道了。對於開車的人來講,堵車應該是常態,排隊依次通過也寫進了道交法。但是,人們在此時,為什麼特彆生氣呢?
假如說,他有急事,要趕時間,這倒有些理由。但許多沒有急事的人,在堵車時,也會患路怒症,這是為什麼呢?還有一種人,即使車輛不堵,但凡有人與他搶道,或者彆車,也就是兩秒鐘快慢的事,根本用不著生氣,但為什麼,一些人的反應特彆暴躁呢?
其實,這是一種優越感喪失的憤怒。所有事關優勢地位的喪失,都會引起憤怒。比如一個班長,在全班戰士麵前充滿了優越感。但如果把他貶為一名普通戰士,他就會憤怒或者沮喪。但是一名戰士,從來沒有優越感的人,他因為一無所有,所以,不在乎把他換到一班或者二班,總是當戰士嘛。
無產階級失去的隻有鎖鏈,而得到的,將是整個世界。
優越感的取得來之不易,一旦受到威脅或者被迫喪失,那一種被剝奪的感覺,非常難受。但難受有多種表現形式,為什麼堵車後,總以憤怒的方式展示出來呢?因為你對堵車的現狀無能為力。
或者說,有人對你超車,你也沒有多少辦法一樣,你表達不滿的方式,就是憤怒。如果你有任何負麵情緒,卻沒有辦法緩解它,沒有能力改變它,你就會憤怒。
王小波說過,本質上,所有憤怒,都是對自己無能的表現。
開車所帶來的速度上的優越感,遇到堵車排隊,優越感喪失,而自己無法解決,就會患路怒症。
所以,要真正充分享受這種優越感,老司機們都是有經驗的往農村開。在鄉村公路上,車子少,能夠超越你速度的東西很少,破壞你優越感的機會就少。況且,鄉村的一切節奏都是比較慢的,與你車子的速度比較起來,那種對比,相當明顯。
這是開車的第一個享受。第二個享受是操控感。在平時生活中,我們能夠操控的東西有多少呢?少得可憐。我們普通人,沒當官,指手畫腳沒人聽。就是在家裡,抱怨多了,也討人嫌。我不能操控彆人還罷了,我們甚至不能操控自己。比如上班要穿正裝,哪怕你再不喜歡也不行。比如在辦公室不能說話。比如在公交車上,表情與姿態都要受到限製。
而在車上,你可以操控自己的方向與速度,可以隨意地唱歌而不怕打擾彆人,可以按按喇叭放大自己的聲音,可以聽歌隨意切換電台。你不僅操控著自己身體與五官,而且還操控著這大一個汽車機械,在汽車所包裹的這個小世界裡,你就是王,你左右著一切相關。
操控感中,不包含某總自由感。你車輛駕駛技術不熟練時,是車子操控你。現在,你終於可以複仇了,當你技術熟練時,你就有一種操控車子的感覺。這是翻身解放的感覺,這是一種逆襲的快感。
第三種感覺當然是自由感了。當你擁有車輛時,你突然發現,你的活動半徑變大了,那麼相對的,世界就變小了。就像小時候,水深沒過我們脖子的小河,給我們以敬畏的感覺。但我們長大後,河水最多淹到我們的腰。此時,戲水才有真正的快樂。
所有的科技,都是人體能力的擴張,都是各種功能的延長。比如挖掘機增加了手的力量,而汽車,就擴張了腳的能力。所有的自由都是相對的,在比較中產生。但每一次進階,都會給你舒展。
相對自由的概念雖然在哲學上是不徹底的,但在現實中,又是具體可比較的。比如,當組長,可以指揮全辦公室四十幾號人,那是一種能力的擴張,控製力的延長,但他要受到部長的製約。部長,可以調配這百來號人的來去,但要受到總經理的管理。
哪怕是皇帝,也要受到身體的約束。哪怕全天下的美女都歸他,他的身體也不允許他自由發揮。所以,擴張身體能力,就成了追求快樂的手段。久而久之,手段本身就成了目的。我們身體能力越強,就感受到越來越多的自由。
車輛不僅延長了腳的能力,也開闊了視野,也縮短了時間與空間。其實,時間與空間是一對密不可分的概念,這兩者不能分開說。
比如從甲地到乙地,你可以說距離100公裡。但這隻是個冰冷的數字,與人的感受無關。如果你走路去,得走兩天,如果你開車,隻需要一個小時。這樣,把時間算進來,就與人的感受相關了。
以前覺得遙不可及的距離,今天變得很簡單,生活好像展開了另一幅畫麵,當你擁有汽車時,你就會體驗到。
汽車內的電台,總在播放粵語歌曲,冬子並不是很喜歡,但這是在廣東,本地電台總是喜好本地聽眾。他知道,小袁在車上外接了一個u盤插口,可以轉換u盤內的歌曲聽。
結果一打開,發現小袁的口味比較怪。冬子是聽流行歌曲的人,比如說周傑倫、王力宏,可是,在小袁的u盤裡,一個也找不到。
冬子出於好奇,把車子停在一個樹木公路邊上,在鄰近田野的地方,想仔細聽一下,小袁喜歡的歌曲。
這裡麵的歌曲,好像是一種叫搖滾的音樂。據說搖滾是八十年代的音樂,難道小袁有複古的愛好?他隻不過比冬子大兩三歲,怎麼在音樂上,就有代溝了?
比如竇唯的《無地自容》,冬子覺得在哪裡聽過,但無法進入到歌曲的意思中去。冬子聽起來,總得有些誇張,有些無病呻吟。“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相遇相識相互琢磨。”
人與人之間,難道一見麵就要相互琢磨嗎?美好的愛情,哪怕隻有一瞬間,那一刻,不應該有真實嗎?冬子不太理解這種情感。
聽了幾首後,終於有一首,讓冬子欲罷不能。鄭鈞的《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那一刻,冬子想起了燕子。是的,這好像是燕子在給自己說的話。
難道,我們就真這樣散了嗎?難道過去的單純與美好,少年東山上的時光,就不會再來了嗎?難道過去的我們,與今天完全無關了嗎?尤其是在那少數民族女生齊唱的副歌響起來時,冬子覺得自己要流淚了。
此時,燕子,如果你在我麵前,我想當麵為你流淚,哪怕你聽完歌就是離去。我會開車了,總有一天,我也會擁有自己的車,那最我最近的副駕駛上,如果有你在,就太好了。難道,你也不給我這種機會了嗎?我們一起郊遊,一起聽歌,那是多麼美好的事,歌由你來選,你來聽,我隻是看著你,那沉醉的樣子,不行嗎?
誰知道,這首歌聽到第三遍時,冬子就聽不下去了。他覺得,自己都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了。他往下跳,聽後麵的。突然,一首歌的名字出現在屏幕上《在那東山頂上》,東山,這個刺激冬子的名字,再次出現,好像是注定的。
結果,這是一首完全的民歌,女聲清澈如水,仿佛月光灑滿了思念,給姑娘鍍上了一層銀色。這個姑娘的聲音,好像燕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