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慈善義工_人生一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生一串 > 第一百三十八章 慈善義工

第一百三十八章 慈善義工(2 / 2)

冬子其實此時還有點想念苕貨了,想與他對質求證,那句話,是從哪裡來的。

在觀看網上各類貼子後,冬子發現,每一個主題貼後麵有一個詳細資料的鏈接。打開鏈接後,是誌願者對求助人的訪談記錄,裡麵有大量的信息。讀到這些,就好像看到一幕幕大悲大喜的人生戲劇。

冬子是個善良的人,善良的人,就更容易進入共情的境地,有些故事,甚至讓冬子的眼睛濕潤起來。

有一個孩子,五歲多被人拐賣。五歲的孩子,已經有了終身的記憶了。他在養父母家前幾年還生活得很好,人家對他再怎麼關愛,他都知道,他不是這家的孩子。

但到後來,自己七八歲時,養父母親生的兒子出生後,他的待遇就一落千丈。養父母原以為自己不會生育,才買來的他,誰知道,後來親生的出來了,他就麵臨被虐待的境地了。

他大雪天,因為一件小事,被養母趕到雪地裡,他就企圖步行回到自己老家。因為在他的記憶裡,他的老家在一座山上,他遠遠看到大山,就向那座大山走去。最後,凍昏在雪地裡。被人發現,又送回養母家裡。

一次次被打被罵,他都隻知道大山的位置,那是他精神上的家園。但他已經不記得親生父母的名字與鄉村的名字了,隻對某些畫麵感,還有記憶。

“我記得,那好像是秋天,到處掛滿了金黃的包穀,奶奶推一個帶長杆的石磨,說是包穀粑粑好吃,姐姐去摘桐子葉去了。奶奶讓我坐好,我非要起來幫他推磨。奶奶笑我屁股上長瘡,坐不住。”

這段回憶,已經很模糊了,也有心理上加工的痕跡。但誌願者中,能人眾多,他們僅根據這段話,就整理出幾條用用的信息來。

第一,那個地方產很多玉米,“到處掛滿”,說明玉米是當地主要的農作物。按地方推算,可能是個山區,這一條,也與他的回憶老家在大山上,相吻合。

第二,那個地方的石磨,顯然是農村,而且是南方的農村。因為北方的石磨,一般都是一隻手柄一個人搖的。如果是巨型的,得用驢馬來拉它,當憑奶奶那點力氣,如果能夠推動帶長柄的石磨,隻能是我國西南地區的那種石磨。

第三,關鍵詞“包穀粑粑”,信息量很大。隻有西南地區,還有就是湖南西北部的湘西地區,湖北西部的恩施地區,在武陵山區土家族聚居區,也有把玉米叫“包穀”的習慣。況且,包穀粑這種食物,也是流行於這些地區。但更有價值的是,摘桐葉。西南某些地區,包玉米粑的東西,有用梧桐樹葉的習慣,這僅限於少數幾個地區了。一般桐葉是沒用的,在冬子,它枯萎乾黃時,隻需要收攏來,背回家當柴燒,那隻叫收或者撿,不叫摘。

而當時回憶的場景是秋天,玉米收獲的季節,九十月份,楓葉是新鮮青嫩的,除了包包穀粑,沒有其它用處。因為,它是不能夠做牲畜飼料的。而且,栽種梧桐樹的地方,此時梧桐的果子正發青,需要營養的時候,一般沒用時,沒人去摘它的葉子,免得影響桐子的產量。這種桐子,是用來提煉桐油的,是著名的天然防腐劑。也是當地農民重要的附業收入之一。

那這種大量梧桐樹並且有包穀粑習慣的地方,又縮小了搜索範圍。

第四條信息,與他對自身身體的描述相關。他自己對自己身體的描述是,左屁股上,有一個肉瘤,雖然是良性的,但用手也摸得到,他自己也從鏡子上看到過,估計是娘胎裡帶來的,這就讓他有了一個防偽標記。

綜合這幾條信息,極大的縮小的比對的範圍。而與之匹配的家長尋找小孩的帖子,隻有三個了,分彆對這三個家庭血液采樣後,最終比對出,貴州某地那家庭,就是這位求助者的原生家庭。

網站上,已經曬出了,這家夥團聚的相關手續與合照畫麵,如此熟悉的場景,仿佛又經曆了二蛋回家的過程。但對比二蛋剛回家時的拘謹,這人回家時,那一種哭得幾乎要昏倒在地的場景,更加令人震撼。

因為這家父母從來沒有放棄過尋找自己的骨肉,而這個孩子,從來沒有中斷過思念自己的親人,長年受虐的恐懼中,隻有親生父母這個模糊的印象,還留在腦海裡,支撐著他走過了那漫長的煉獄般的日子。

其中還有幾篇聲淚俱下的訪談,讓冬子看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在網友留言中,有許多人,對這種破壞人倫的人販子,給予了聲討,甚至有說要把人販子判死刑的,最終受到了法律專家的否定。

從感情上講,冬子也承認,對這種製造人間情感慘劇的人販子處以罪嚴厲的刑罰。但跟隨彭總及孫總久了,與小袁法律意識接觸多了,冬子也學會了理性。

人類的基本感情,可以用來作為判斷對錯的基準,但遠遠不是判斷的最終結論。就像一個人從岸邊上船,到達人生的另一點,那終點,才是你造船的方向與結論。

學會理性思考的人,會儘量在判斷過程中,回避感情的乾擾,避免因為衝動而造成錯誤的結論。在那一幫子所謂高端的穿越討論中,理性思維的框架已經不知不覺地,在冬子的頭腦中紮下根來了。

他專門為此事谘詢了小袁,遠在佛山的小袁居然詳細地給冬子講起了,法律製度的尺度與程序,什麼叫罪刑相當。冬子聽得不耐煩,這位小袁,居然又犯了所謂專業人士的毛病。

所謂專業人士的毛病,就是常常分不清學術與科普之間的界限。

對於非專業人士講評一個問題,得用科普的方式,不能像發表論文或者專業答辯的方式。這二者的區彆在於,對專業內的人說專業話題,切入手段是下定義。而對於科普或者是非專業人士來說,最有效的方式,是打比方。對於專業來說,講究準確。對於大眾來說,講究有效。

這就是老子與莊子的區彆,老子下定義不解釋,導致懂他的人很少。而莊子編故事打比方,就得到了很高的聲譽了。其實兩者在道家學說的功勞上都非常大。老子開創了概念與體係,莊子讓人們能夠感受它。

冬子不耐煩地說到“得得得,袁哥,我可不想當律師,你給我一個簡單的理由就行。”

小袁在電話裡自嘲道“我說上癮了,對不起。”他隨即打了個比方。比如,孔子說過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這句話,怎麼理解呢?冬子也大概知道這個意思,如果對有錯的人,都是好言好語的善良對待的話,那你對於善良的人,拿什麼來對待?難道,善良的人,不應該得到更好的報答嗎?

反過來,我們對於犯罪也是一樣,得根據罪行來區分不同檔次的刑罰。比如小偷小摸的,關幾天或者兩年就行了,因為他們雖然謀財,但並不害命。

如果是殺人犯,俗話說人命關天,所以必須處以極刑,以突出懲罰這種最嚴重的行為。那麼,就沒有比拐賣人口更嚴重的行為呢?當然有。比如拐賣後為了乞討,故意把孩子弄殘廢的,這就加了一條涉嫌傷害罪了。比如,因為暫時沒賣出去,孩子又不聽話,怕暴露,臨時起意殺害孩子的。這些罪行,遠遠比單純的拐賣嚴重多了,那如果拐賣就得死刑,這幾種行為,該怎麼處罰呢?

冬子不太服氣“這種行為,都可以判死刑,不行嗎?”

“畢竟拐賣沒殺人,還不夠。如果人販子發覺自己要暴露,為了減少線索或者逃避打擊,反正拐賣也是死,殺人也是死,不如現場把人殺了,公安還少一條線索,怎麼樣?”

突然,冬子好像意識到什麼,不說話了。畢竟,健康的孩子隻要活著,就有找到家的希望。如果從一開始就把他們置於危險境地,那就太恐怖了。

此時,論壇中有一位要加好友的,冬子一看網名,不熟悉,就直接拒絕了。

結果,手機裡發來一條短信“我是小夏,論壇加你。”

冬子又重新鏈接了小夏的好友邀請,小夏的網名是一堆火星文組成的字符,基本不好打出來,但對於冬子這一代人來說,這隻是個偏好,見得多了。

因為在論壇中說話,打字,都是電腦鍵盤,比手機方便快捷,所以,他們在論壇上聊了起來。

這是一個最近正在忙的案子,一位山東的求助者尋找其在西安的家,因為這是一位十來歲就流落街頭,被彆人拐賣到山東的孩子。他當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遠方,隻跟著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而今天按年齡推算,爺爺奶奶也都去世了,也就是說,基本沒人找他了。

他隻有一方麵的信息,這就不太好比對了。以前通過信息匹配的方式,無法進行。

但是,好處是,這位十歲離家的孩子,對故鄉親人多少有些殘存的記憶信息。要找到相關線索,隻有靠本地人的大量走訪,找到孩子原來的家鄉鄰居們,在鄰居們的回憶中加以對比。

這種依靠模糊記憶進行走訪雖然是本地誌願者的強項,但工作量特彆大。

“那位孩子的願望是什麼呢?”冬子說完,忽然覺得自己不準確,那位求助者已經快三十歲了,比自己還大。”

“想見見爺爺奶奶,人也好,土也好。”


最新小说: 人生模擬,我以詞條橫推萬族 彆給我刷黑科技啦 異界未舊 快穿:每一世都要當母親 顧總,你女兒在幼兒園曝你情史 非正常武俠:彆人練武我修仙 諜戰,越坑鬼子越升職 奈何女老板硬要嫁我 三兄弟的江湖 拜師修煉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