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
還是那個小餐館,那位忘年交的老人,不時來,而冬子,偶爾也過去一趟。有時,給公司裡臨時回來的兄弟,也去那邊端東西回來吃。兄弟們都說,這三種東西,雖然產自三個不同的地方,但都非常正宗,很不容易。
要知道,推銷員們都是走遍了大江南北的,他們吃得多見得多,要得到他們“正宗”這兩個字的評價,非常不容易。就是有時候彭總,也要冬子在晚上,去帶點東西來吃。他覺得,這個店子的東西,太好吃了。
一來二去,冬子就和店老板混成了朋友。加上,忘年交,退休老師的參與,他們與老板兩口子,就處得很好了。
雙方加了qq,偶爾也在網上聊一下。這天晚上,冬子收到qq,是老板來的。
“明天下午有空沒?”
“有空,咋啦?”
“我約了老師,還有你參加,明天下午三點來,請你們嘗一個新東西。”
“好的!”冬子覺得很興奮,老板自己推薦的,還是新的東西,肯定有意思。對於廚藝的本能喜愛,讓冬子對這個老板調味的水平,打心底裡佩服。吃過他的味道過後,冬子才明白,什麼叫專業什麼叫業餘。自己以前做的,除了羊肉串以外稍微沾邊專業的邊,其餘的菜隻能算是業餘廚師的水平。
四川人天生做菜,至少會吃菜。隻有味覺敏感的高手,才會是做菜廚藝的大家。而老師,他是個品嘗的高手,好廚師也少不了美食家的挑剔,在改進中提升。
冬子想,自己以前父親也不教,自己也沒什麼興趣學,當年父親不僅是拿了證的廚師,還受到那麼大廠的食客們的好評。如果自己當年學到了父親的手藝,僅靠自己開餐館,也可以養活自己,以及燕子他們一家人。
古人講,天災餓不死手藝人,就是這個道理。廚師這種手藝,不管是自己創業還是給人打工,都是有活路的。不像現在這樣,雖然會點設計,但總是得不到專業的承認。
民以食為天,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頭百姓,好廚師,到哪裡都受歡迎。
下午沒事,彭總到寶雞去了。冬子獨自一人,轉到這個小巷子,進餐館後,發現,退休老師已經坐好了,他麵前,隻有一碟子醋和辣醬,還有就是一碗麵湯。
冬子進來後,老板娘熱情招呼。此時,吃中午飯的顧客已經沒有了,店子裡,就他們幾個人。
“正菜做是做好了,要涼一下,你們嘗嘗,提提意見,不曉得,這次成功了沒有。”
為什麼冬天的菜還要涼一下?冬子有些不太理解。但是麵前這碗熱汽騰騰的麵湯,好像在說,我就是那個熱的。
最好的品嘗者,總是用麵湯甚至白開水漱口,然後再嘗菜,當品鑒出菜的味道來後,再配合其它作料或者菜品,來嘗試,這個菜與哪些菜配合,才更有風味。
等了好一會,老板出來了,端了一盤子鹵雞爪出來。原來隻是這個菜,冬子與老師對視了一眼。這是大街上賣得最多的東西,談得上什麼成功與失敗嗎?還要專門邀請來品嘗,搞得這隆重?
但是老板的態度卻很慎重“多提意見,多提意見。前麵試了幾次,我自己都不滿意,這一次的,我還是有點不太滿意,但找不到原因,所以,請你們來,給我提意見。”
沒辦法,誰叫咱是朋友呢?更何況,老板也是有手藝的人,他如此鄭重地對待這一盤雞爪,肯定是有原因的。
東西基本是常溫,不需要進口,隻聞到那香味,冬子就意識到,這是他從來沒嘗過的東西。
老師果然是老手,他還沒動筷子,就已經說出個名堂來了“你這是典型的四川鹵味,這是中國兩大鹵味之一,果然,隻看顏色形狀,隻聞香味,就讓人垂涎欲滴。”
冬子一聽,這中間有名堂。“老師,你說中國有兩大鹵味,除了川味,還有是那個味呢?”
“當然是粵味了。”
“不對吧?我覺得西安也有自己風格的鹵味,你說的兩個經典,好像都在南方,北方就沒有吧?”
“哎,北方的,有特色的鹵味,那隻是個彆的菜品,不成體係。而成為係列體係的,隻有川、粵兩家。”
老板聽到這裡時,對老師樹起了大姆指“對對對,我就是想在西安,推出係列的鹵品來,不知道,這個味道,在四川嘗的話,勉強過得去,但他適合不適合西安人的品味呢?”
但是冬子的求知欲卻止不住了“老師,那你跟我介紹一下,北方鹵味的特點菜,讓老板再介紹川味鹵品吧。”
對著一盤菜,還沒開吃,就高談闊論,這隻有美食家,才做得到。
老師喝了一口湯,估計隻是直到潤嗓子的作用,然後才慢條斯理地說起來。
“不分南北東西,全國都已經到處流傳的一個鹵味,大約是臘味白鹵了。這個菜,全國人民都可以接受。不管你是川味還是粵菜風格的,隻要達到這種和諧程度,西安人都能夠接受。”
老板立即說到“這東西,我也會做。它的原料我們簡稱三臘臘雞、臘肉、臘鴨各兩公斤,豬大骨、雞骨各兩公斤,草果、桂皮花椒各10克,乾辣椒30克,雞精50克,味精10克,胡椒粉、白糖各15克。用蔥、薑、八角等加入以上調料,以紗布包起來,放入三臘的鍋裡燉,加入豬大骨與雞骨,放入開水裡,汆幾鐘,去浮沫,洗好,入桶用冷水開始大火燉開,改小火煮五小時,入香料包,各類調料進入,就算是完成了。老師,我說得對嗎?”
冬子聽到,這才是專業的。各類調料一絲不亂,製作過程清清楚楚。退休老師點了點頭“對的,賓館辦酒席時上的冷盤,大多數有它。”
“我跟你們說一個單純在北方流行的,那就是北方醬湯。它的製作過程,也算是複雜的,主要特點,是裡麵加了色拉油、甜麵醬和冰糖,這是與上麵有所不同的地方。”
老師說完,也就不客氣,開始動筷子了。冬子嘗到,這雞爪入口,肉就比較酥,一吸就出來了。但那味道,得分好幾個層次,表麵是一個味道,而肉是一個味道,最後骨頭部分,那味道更為濃烈。冬子有些不太理解,為什麼,從外到裡,味道更濃呢?
冬子把這個問題拋出來,老板笑了。
“這隻不過是在鹵之前的發,也就是吸附的時間長而已。況且,燉的時間很長,所以依據各部分對調料的吸附能力不同,而造成了味道不同。我不可能,把一根雞爪上的三償東西,分開了鹵,對不對?”
冬子這才明白,這鹵與燒烤,因為烹飪方法不同,所以效果也就不一樣。其實,在上火之前,發的過程是大致相同的,既要時間長,但還不能過。時間短了,它的味道沒進入裡層。時間太長,它會產生發酵的味道,嚴重的,還產生肉的變質。
但是燒烤與之相反的是,它的味道,從外到裡,是由濃到淡的,大量的辣味與胡椒孜然,都把味道停留在表麵了。
“你這裡麵,肯定加了甘草和砂仁的,對不對?”老師問到。
“那肯定嘛,川味,莫說是鹵菜,就是火鍋底料,這東西也是少不了的。要說起來,過去老一輩,最講究的,在做火鍋時,或者有些鹵菜,會用到28味中藥呢。”
聽到老板這樣說,冬子明顯驚呆了。川菜師傅是草藥醫生嗎?
“有這個說法,我倒不太清楚,究竟是那些。但是,以重慶火鍋的生猛,如果沒有中藥來調和,哪個人吃了,都是上麵舒服,下麵不舒服的。甚至,上下都不舒服。”
冬子笑了起來,這個說法,不能明著解釋,都知道,上麵是吃的嘴,下麵是拉的地方。
“當然,中藥雖然多,也會君臣佐使。這28味中藥,空間哪是君臣,哪是佐使,沒人教過我,但名稱,我還是記得的。”
老板背起了那些藥的名字,讓冬子大開眼界。第一類,大概屬於常見調料,但也是可以入藥的。比如八角、桂皮、花椒、小茴香、香葉、丁香、胡椒等,算是全國通用的調味中藥。
第二類,是平時聽說過的,比如白寇、南薑、三奈、陳皮等。前麵還說過的,甘草、砂仁等。
第三類,倒很少聽說過,好像隻有醫生以及四川廚師才明白。比如香茅草、草果、紫雲、哈蚧、地龍、羅漢果、香菜籽、白芷、千裡香、排草、靈草等等。
我的天,這麼多中藥,彆說分清楚它們的作用,就是把它們的名稱及各自的分量記下來,也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