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子就去跟彆人商量轉讓的事。那家商戶也是虧損怕了,就提的條件,開口也不狠。冬子誠懇地說到“你不虧,我就不虧,你把成本拿回去了,我們就可以成交。”
現在已經是三月份了。全年的租金已經提前交了半年,冬子把整個半年的租金,都給了他,並且,他櫃台投資的裝修及其它雜費,算一萬塊錢,冬子也給了他。雙方自願轉讓手續一簽,再到車站方辦了合同,兩清。
在車站候車廳有了固定攤位,沒有風吹日曬,勞動強度反而比小樊與許玫那邊,還輕些。
冬子考慮到這一點因素,跟燕子商量,是不是把他們兩組人對調。他是考慮,兩個女生,在外麵風吹日曬的,比較辛苦。
但燕子不這樣認為。“你看出來,他們主動提過了嗎?小蔣都沒提這事,你提,就多事了。更何況,他們都積極得很,為什麼?掙錢嘛。要知道,現在,文化宮的生意,肯定還是比車站好,小樊與許玫,掙得更多一些,掙錢才是她們的目的,對不對?你把她們從掙大錢的位置調到掙小錢的位置,是在幫她們?”
“那,讓小蔣跟小樊在文化宮擺,讓許玫和小向在車站,不行嗎?”
“那更不行,你犯了兩個錯誤。”燕子給冬子一分析,冬子覺得很有道理。
小蔣與小樊是戀人關係,如果讓他們組成一個實體,公事辦成了私事,如果在賬目上,或者在經營質量上有問題,那不僅害了牌子名聲,還害了他們兩人,互相猜疑。兩口子合夥自己乾事可以,幫彆人乾事的夫妻檔,往往矛盾還要多些。
讓他們分開與彆人配合,兩人為公,互相監督,這樣,避免了個人因素,也公平,大家都放心。最好的朋友,也怕互相猜疑。
更何況,小向明顯是喜歡許玫的,許玫卻又看不起他,這兩人在一起做事,許玫是非常彆扭的,更不好了。
另外一個因素得考慮。在文化宮賣羊肉串和鹵鴨子的,都是本地人,而許玫才是容城本地人。大家認她的口音與本地人的身份,也算是這個牌子的一個特點。如果換作兩個外地人,生意做得不親切,甚至有人懷疑,你這牌子都外包出去了,不太正宗。
而車站,消費群體主要是外地人,小向這種臉皮厚自來熟的方式,恰好用得上。
人用其長,回避其短,是用人的訣竅。但僅僅這還不夠,如何將人員組合為最佳搭檔,是對人性的了解與洞悉。在這方麵,燕子比冬子高多了。
冬子從小生長在被生活善待的環境裡,考慮問題是一廂情願地往好的方向想。但燕子受到的生活折磨多,好壞兩方麵的考慮,就比較有經驗。
後來的事情證明,這種組合的好處,幾乎讓他們避免了一次大的災難。
再一個需要操心的,就是兩個門麵的設計。從大的框架來看,如果按小姨父的提示,做一個餐館,那就得通盤考慮。
其實,辦餐館,讓大家習慣羊肉串及鹵鴨子,並且,將整個品牌與餐飲整合起來,也是冬子曾經想過的路子。這個思路,他已經跟重慶的齊老爺子電話彙報過。對方表示出相當大的支持。並且,如果要廚師,他可以隨時推薦。
畢竟,他的師弟們,已經培訓了很多徒弟出來,支援一兩個掌勺的,肯定不是問題。
這個餐館的規模,已經被麵積所固定。當然,雖然下麵的麵積隻有一百多平方,但因為內空很高,可以隔為兩層。樓上的,完全是客人桌,樓下的,還得劈開一半的空間,用作製作鹵菜的操作間及廚房前台什麼的。
小桌子五平方,大桌子十平方,那大小桌子,也可以擺出二十來張。如果坐滿了,也有百多位客人的容量,已經不小了。先這樣做試著經營,如果生意發生變化了,還可以另外找地方。冬子想過另外的問題,那就是,鹵鴨子的操作空間,確實需要得太大了,那是他們生意的主要來源。所以,七號門那院子,還得要租下來,用作鹵菜操作與職工宿舍。當然,還有當倉庫的意思。而外麵擺攤的,也得保持。
當外部整體風格定下來後,就定下內部的功能了。這兩樣定下來,就是具體的裝修設計了。
根據這個臨街第一個門麵的性質,大氣沉穩,當然是必須的。但是,如果不在適當的地方,體現現代的風格,那也太保守了。
現在有的人,設計仿古建築,要麼把它建得像個廟子,要麼把它建得像個四合院,都是不開化的表現。
要知道,這兩樣東西,都是不適合做生意的。與現代城市的風格,根本不搭調。你是設計城市的,不是設計文物景點。
況且,對麵c姨的現代化建築設計,就在眼前,你不可能跟它格格不入,那也是冬子的作品。當地官員之所以讓冬子先拿出設計稿出來,也是想作一些參考。
冬子想,總體以絳為主體的仿古街道,畢竟背後就是現代化玻璃幕牆的高樓,把它們的風格,通過自己的設計,調和起來,讓自己家的門麵,既有古代與現代過渡的作用,又與對麵有對照的比較,還得要多花心思。
首先是色彩,整體色彩雖然定了,但加以裝飾的色彩,一定要在明快中,與絳色不衝突。不要搞成紅配綠,為了顯眼,搞成紮眼。
其次是形狀,邊角處,取一些弧線,是冬子擅長的把戲,在這個為自家門麵設計中,冬子參考了大量的資料。甚至,為了這個,他拍了大量的等照片,寄給佛山公司設計組,請組長幫忙參考,也聽取了彭總這個曾經的設計天才的意見。
當設計圖從電腦中完善時,燕子也驚呼起來。
“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冬哥,你就吃設計的飯,我都跟著享福呢。”
這個設計草圖,給當地規劃局的領導看了後,也得到極高的評價。領導還專門把負責規劃的技術人員找來,讓冬子作了說明與解釋。好多資深的規劃人員,私底下,還找冬子取經呢。
設計得到了肯定,然後,就被c姨拿給她那個設計組去,當教材了。為此,冬子還專門給他們上了一堂課。非專業給專業人上課,冬子雖然有些緊張。但作為股東之一,也算是公司的領導,很快,冬子就找準了基調。
“後生可畏!”那位資深的設計師,從中南院跳槽過來的設計負責人,是這樣讚歎的。
施工時,倒是冬子親自監督的。所有材料,都取自於c姨代理的品牌。施工隊伍,也是c姨親自挑選的。冬子也算是施工這方麵的半個行家,所以,整個過程,還算是順利。
有人有這個誤解,說基礎工程完工了,這個工程就完成了百分之八十。其實,如果要做精細的裝修施工的話,那工作量,甚至比基礎工程還要複雜。
本來c姨的意思是,冬子門麵的裝修,材料與施工費,全由她的公司出錢,算是打個免費的廣告。但冬子堅決拒絕了,因為,那會造成公私不分。
“公司還有像我一樣的大量股東,隻是分賬,有的股份比我還多,他們背後的力量比我重要得多。如果我開了這個頭,他們家裡要裝修,你是不是也得要免費呢?不要開這個頭。況且,我既然算公司的一個股東,也算是老板之一。如果我這樣搞,如何管理下麵的經理和員工呢?”
c姨知道,冬子已經成長為一個成熟的生意人了,就不再堅持。
因為是自家的屋,冬子對裝修的要求就特彆高。每一個顏色,隻有通過他的親眼所定才可以裝。他對顏色如此敏感,以至於,許多材料的色差,彆人看不出來,他卻說不合格,反複調換,很費勁。
而拚貼材料時,對地麵牆麵平整度的要求,對粘膠及敷貼材料的粘合度及充實度,冬子都要一一檢查。光是對縫這一關,都很難過的。
“我寧要慢,不要濫。”這是冬子老說的話。他不可惜工錢,隻怕做無用功,讓人返工,更浪費材料與時間。
整個裝修過程,按這個進度,沒有兩三個月,下不來。
用c姨的話說,冬子這是在給她的裝修隊伍上課,什麼叫最高標準與質量。冬子對這一行的了解,也讓施工隊伍吃驚。他們不明白,自己這麼多年做這行,偷懶耍滑、偷工減料的手段,怎麼都被這位老板,提前堵死了呢?
他們不知道,冬子是從建材市場滾出來的,是與大量師傅與包工頭的交往中學出來的,是當年羅哥給他的機會,讓他成了這個行當的行家裡手。從這個意義上說,羅哥對冬子,是有幫助的。
給你平台的人,放心讓你實踐的人,不管他是否在其它事上虧待過你,僅憑“機會”這兩個字,他都對你有幫助。
當自己做裝修時,冬子才明白,羅哥賺的錢裡,有多少,都是來源於他對行業的了解與精明。而這些了解與精明,也是大量吃虧的實踐中,付出代價,才得到的。
經曆,就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