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
李老師擅長製作湯,除了蝦羹湯或者功夫野菌湯之外,全國各地的一些地方特色湯,他也會不少g。但是,湯,畢竟不算是正菜,所以,在廚師界,專門研究它的人,並不是很多。
這倒不是因為湯不貴,被人看不起。
比如,今天,許多所謂有錢人,為了奢侈,點的菜裡,最貴的,可能是湯了。比如給客人,每人一碗燕窩湯,或者人參湯,或者蟲草湯,那可是天價。
但大家普遍人為,那不是廚師的手藝好,那隻是因為食材貴。廚師的勞動與創造價值,無法在湯中體現出來。所以,廚師們,都以燒大菜而驕傲,並不以湯論短長。
“你也彆說,自從火鍋流行起來,那火鍋也算是一種湯,對不對?”吳老師顯然帶有安慰的性質。
冬子的說法就更不一樣了。
“按古代人類從直接燒烤進入陶器時代後,就進入了水媒烹飪時代,煮成為了最主要的烹飪手法。而湯,是煮的直接結果。所以,從文化上講,湯,可能是人類烹飪最富曆史感的東西了。”
雖然文化撥高,能夠給人以高大上的感覺,但是,人們對廚師在這方麵所付出的心血,重視不夠,確實也讓李師傅這種專業人才,感到有些不滿。
“全國人都喝湯,但把喝湯當成飲食的主要內容的,我走過許多城市,還是開封,讓我震撼。”李老師跑過的地方真多,看樣子,見識不少。剛好,這個城市,冬子沒去過。要說對古都的了解,冬子都是建立在西安的模式上的。
黃河流域的北方與中原地帶,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如今也是麵食最為流行的地方。但要說,開封這個古城,以湯為主,那確實沒聽說過。
李老師果然對開封有感情,雖然他在那邊,隻呆過半年時間,也是在那邊的一個酒店裡當川菜大廚。但他的描述,是充滿感情色彩的,一開口,就出來某種文藝的範。
那是一座曆史輝煌的城市,先後有七個王朝定都於此。它也是座命運多舛的城市,泛濫的黃河水攜帶著泥沙,幾次將它淹沒,至今,開封城的地底下,還掩埋著多座古城池。
到了近代,黃河水漸漸歸於平靜,但隨著省會西遷鄭州,開封的知名度也大不如前了。
以至於,說起開封,很多人腦海裡自動浮現的是一個額頭上有月牙的黑臉男子。
雖然失去了很多,但有一樣被開封人緊緊地握住,就是美食。早餐、豫菜、小吃和夜市一同構成了開封豐富的飲食體係。
在飲食並不算十分發達的華北平原,開封算得上一個有些特殊的存在了。
先來說說早餐。一碗湯、一塊饃,看似簡單的組合,卻日複一日地點亮了開封人的每一天。
在中國的飲食序列中,湯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
“唱戲的腔,廚師的湯”,湯中蘊含的風味物質,讓一道菜、一碗麵立刻擁有了特殊的滋味。在河南,洛陽、鄭州、商丘、南陽……幾乎每個城市都有自己引以為傲的湯食。
開封也是如此,羊肉湯、驢肉湯、羊雙腸湯、胡辣湯、雞血湯、四味菜……在冬日的清晨,一碗湯就是開封人離開溫暖被窩的最大動力。
羊肉湯之於開封,就如同牛肉麵之於蘭州、腸粉之於廣州、鹵煮之於北京一樣,它不是當地最名貴或者最知名的美食,卻是當地人揮之不去的味覺記憶。
羊湯館可能是開封數量最多的餐飲館子了,全開封城各個角落都有它的分布。
開封的羊湯館,一般門口就會支起一口大鍋,淩晨兩三點鐘,羊骨、羊肉就要下鍋開始熬湯,這樣才能趕上早上五六點鐘開門。
在開封,羊湯館一般會將羊肉、羊雜等事先燉熟切好,食客進門時就說好要羊肉的還是羊雜的,要多少錢的。
隨後,掌灶的師傅取過一個海碗,將切好的羊肉或是羊雜放進去,再加入香菜、味精等調味,有的店家還會問你要不要加點羊油,隨後從沸騰的湯鍋內盛一大勺羊湯衝入碗中,乳白色的湯上漂浮著嫩綠的香菜。
羊湯館的餐桌上一般會有兩個小罐,一罐鹽,一罐油潑辣椒,鹹淡味道皆由自己掌控。調好後,再拿過一塊剛出爐的鍋盔,這可是羊肉湯的絕配,掰成小塊放入湯中,就可以開吃。
這鍋盔可不是現在商場裡爆紅的荊州鍋盔,而是一種北方的吃食。
將麵發好後反複地揉,擀平後壓製出各種花紋,隨後放進特製的大鍋中烤熟。烤熟的鍋盔顏色均勻,搭配上各種花紋,看起來非常漂亮。
一張鍋盔可不小,常見的直徑多是30多厘米。
因為是蒸烤製成,鍋盔的水分含量較低,嚼勁十足,能夠長時間儲存。除了搭配羊肉湯之外,鍋盔也是製作燴饃的主要原料。
繼續說羊肉湯,泡了鍋盔的湯一碗進肚,還想再喝點湯怎麼辦?沒關係,開封的羊湯館都可以免費續湯。不過,吃羊湯要趕早,一般過了中午,大多數羊湯館都會關門了。
開封雖然全城都有羊湯館,最著名的還是東大寺一帶,當地人稱那裡“寺門”,這裡聚集著多家羊湯館,基本不會踩雷。
在開封,羊湯不僅可以單獨成為一道經典早餐,也可以為其它的早餐增添滋味。
另一道開封經典早餐“四味菜”就是如此。
四味菜,也叫四味燴菜,其中“四味”指的是牛酥肉、燒丸子、煨麵筋和黃花菜。
酥肉、丸子和麵筋需要先在油鍋中炸製,炸好後再加上黃花菜,四種食材分彆放入由八角、桂皮、肉桂等多種香料熬出的料湯中煨著。
經營四味菜的店家一般門口要支起五口鍋,其中四口煨著“四味”,還有一口鍋中是沸騰的羊湯。
當有客人點單,四口鍋裡分彆舀出一些,放到大白瓷碗裡,然後將沸騰的羊湯衝入碗中,撒上香菜,客人根據自己的口味加上鹽和辣椒。
就這樣一碗熱氣騰騰的四味菜,吃的時候可以搭配鍋盔或是燒餅,在這個微涼的時節,也很容易吃出一身大汗淋漓。
同羊肉湯一樣,四味菜做的也是早餐生意,過了中午一般就會關門。
最受開封當地人喜愛的四味菜,同樣是在寺門——趙家名吃四味燴菜,四味菜根據食材多寡分為15元和20元兩檔,再配上一塊兩元錢的鍋盔,就是一道完美的暖身早餐。
羊肉湯也好,燴菜也好,不僅是開封人的心頭好,在河南的很多城市,都有它們的蹤影。
不過,有一碗湯絕對是隻屬於開封人的,出了開封很難找得到,那就是羊雙腸湯。
開封最有名氣的羊雙腸店——西門鄭羊雙腸是這樣介紹羊雙腸湯的羊雙腸,原名“霜腸”,約始於清朝中期,經營者肩挑扁擔,一頭為火,另一頭為肉。三更過後,沿街叫賣,倘有食者,便取湯下料,其以羊大腸為主,餘料為輔,待湯滾,則食其肉、飲其汁。時天未亮,觀之大腸外一層薄油,實似霜下。即譽名“羊霜腸”。
從這段介紹不難看出,羊雙腸湯最早選用的是大腸,因為大腸的油脂含量更為豐富,口感也更韌,相比之下,小腸的油脂含量要少一些。
不過後來,有人開始用羊小腸製作羊雙腸湯,並認為“雙腸”指的是“大腸和小腸”,就是一種謬誤了。
今天,一碗羊雙腸湯除了羊腸之外,當地人還特彆喜歡加入“羊外腰”和“羊衣孢”,羊外腰是羊的睾丸,而羊衣孢則是羊的胎盤。
和其它的早餐店類似,賣羊雙腸湯的店鋪也是門口就支著一口大鍋,燉著沸騰的湯,客人挑選好食材,在鍋中燙上幾十秒,放入大白瓷碗中,再衝入湯。
在衝湯之前,很多店會問客人“要不要油”,如果客人點頭,就拿勺子舀事先煉好的肥油。
隨著熱湯的衝入,油脂並不會輕飄飄地浮在湯的表麵,而是在湯中形成小顆粒,使湯喝起來變得更香更潤滑。
其實很多大飯店的後廚在做湯時也有類似的操作,湯在出鍋前打入熱油,一方麵湯不會很快冷掉,另一方麵湯也會變得更潤。
鹽和辣椒還是由自己來加,配上鍋盔,可以一口湯一口鍋盔,也可以將鍋盔泡入湯中。
羊雙腸湯有獨特的內臟美食的氣息,香臭香臭的,也使它成為下水愛好者的最愛。如果平時就不喜歡吃下水,建議謹慎嘗試。
經營羊雙腸的店鋪普遍麵積不大,最有名的是開封古城西門的西門鄭羊雙腸,店內也不過就是幾張桌子而已。
開封重口味的湯並不隻有羊雙腸湯一個,還有雞血湯。
雞血湯也是開封本地的特色,外地少見,不過近些年,河南省內的一些城市也有雞血湯的店鋪開起來。
開封的雞血湯是采用整雞燉煮熬湯,將雞血、雞腸、雞心、雞肝、雞肉酥肉等各種食材備好。
吃的時候,將點好的食材在湯中燙一下,然後加入鹽、味精、胡椒粉、香油、香菜等調味,最後再倒入高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