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
“我是這樣想的,我們一起找一塊地,所有手續,都由我來跑,土地嘛,我們按五五分都行,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g。”
從賺錢上來說,c姨的提法,肯定是個極好的機會。但是,冬子還是搖了搖頭。
“你是不相信我的消息,還是不相信我的判斷?”c姨明顯急了,畢竟,沒見過,這到口的肥肉,他居然不想要的。
“我沒有理由不相信你,你也沒有理由騙我。你信息來源及判斷,都是我不能比的。姨,我也曉得,你是想幫我,真在跟我做好事。但是,這種倒賣差價的方式,我還是不太想做。”
“這怎麼叫倒賣差價呢?”c姨知道,這個冬子的道德潔癖又來了。通過多年生意場上的打拚,她見過不少人,但很少見到有冬子這種道德潔癖的生意人。當然,不是沒有,但那是什麼人物?那是一等一的大人物,他們所做的事業,對其它人,都是降維打擊,所以,根本不需要耍聰明。
但自己是什麼?是底層拚殺出來的掙錢的人。一般的生意人,掙錢,才是你最大的道德。不掙錢的生意人,把股東的錢,員工的就業,甚至稅收的產生,產值的gd,這些社會責任,都拋之腦後。這種人,一般做不了生意,或者,隻做一次,就會虧損。這隻存在於那種自給自足的小商品經濟時代,在如今這個大市場時代,注定要被淘汰的。
一個人對社會有責任感,不是要你做一個所謂的道德完人。而是要在你的領域內,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商業上的道德,就是掙錢。當然,隻要合法,你就是道德的。
所謂專業人做專業事,在社會分工如此精細的現代,一個人不可能擔當全能選手,你隻能在某一個行當出色,並且遵守某一個行當的道德模範。所以,眼前這個冬子,要麼是腦袋不開竅,要麼是,心有宏大的誌願。
此時,這個閱人無數的c姨,有一點看不清麵前這個人了。做生意,有極大利潤的事,為什麼不上前?
有可能是年輕人的一腔熱血蒙蔽了他的雙眼,聽慣了雞湯,讓他把道德理解成固執和偏激吧。c姨決定,得開導他一下。
“小陳,你以為,我這是在囤地賣地吧?利用關係得到信息,就搞空手套白狼,是不是?”
“c姨,我不會那麼想。況且,你也沒違法,我不能說你。你是一個好人,這點,我確信。”
“不不不,你不信。那你聽我慢慢來講。”於是,c姨開始了她的長篇大論。
其實,她第一個目的,是要貼近市場。要知道,今年過去後,商業街的裝修生意,就已經過了大半了。而後麵幾年的生意,甚至十年內,都將是以南湖以南的新區為中心。在機關都搬到那邊以後,發展的重心,就會在那邊。這是內地城市地產開發與商業重心的普遍規律。
也許在一線城市,比如上海深圳,商業中心與行政中心並不重合,甚至還有意拉開一些距離。那是因為,它們是成熟並且外向的經濟體,它們經濟活動的重心,是麵向全國甚至全球的,市場的力量,遠遠大過行政的力量。
但在內地城市,幾乎所有重要的資源,都掌握在行政機構手裡。在容城這樣的地方,最大的較高收入群體,就是公務員了。工資福利較好,並且是一個穩定增長的消費群體。跟著富人走,才會賺到錢。
而新產生的世間富人,其實就是拆遷戶,他們有餘錢進行大把的消費,這就是新增的市場。既然新來的主要客戶,都主要集中在那邊,那邊就是市場了。
不管裝修也好,開飯店也好,那邊,利潤的增長速度一定比老城區快。這就是風口,這就是機遇。很多時候,選擇大於努力。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
所以,c姨決定,要將公司,真正地搬到那邊去。因為這邊算遠離市場了,並且,麵積與規模都不太夠。所以,得買一大塊地,作為公司的新基地。當然,組合式裝修,這是新潮流,它也算是工業,所以,以工業用地名義劃地,不僅不違法,而且也正當。
隻不過,她的公司,工業隻是附屬,商業與設計施工才是主流,但這又有什麼呢?就像冬子,既做鹵菜,又做飯店,牌子還不是用的一個。你能說,你冬子做的是小吃還是酒店呢?
“隻不過,未來如何規劃我不清楚,如果我的選址落在了後來的住宅規劃上,那隻好賣地了。我不吃虧,再搬個位置就是。所以,這既是業務的需要,也是穩賺不賠,你應該理解吧?”
聽到這裡,冬子算是理解了。“對,c姨,你的考慮確實是進退自如的,沒問題,我理解。但是,我要地,恐怕就不需要了吧?”
“你怎麼會不需要,你甚至比我還需要!”c姨聲音高了起來,並且給冬子上了一堂關於級差地租與滾動發展的課,讓他知曉什麼叫原始積累,什麼叫資本運作。
什麼叫級差地租呢?其實就是土地的使用價值,因為商業價值的不同,處於不同地段的土地,價值差距非常大。這就是李嘉誠反複強調的地段、地段、還是地段。
最直觀的,是在稅務局收取商業及工業企業的土地使用稅時,就可以看出來。容城城區內,分為三個檔次,在圍繞行政機構中心的商業中心地帶,比如文化宮一帶,其土地使用稅,每平方,按8元計算。當然,新修的商業街,也是8塊了。原來是多少呢?原來是按棚戶區與老城區的價值收的,是4塊。因為商業開發,使它的使用價值提高了,稅收當然也就增高了。把相同城區的使用價值提高,這就是經營城市的目的,也是房地產大開發的結果。
而目前,在南湖以南的所謂待開發新區,相當於城鄉結合部,那裡的土地使用稅是按2元計算的。所以,現在2元時購進,待開發完畢,它就值8元了,這個差價,叫地租升級。差價就是利潤,並且是最根本的利潤。
搞清楚了級差地租,c姨又幫冬子分析了他的業務方向。
“你恐怕不是那種小富即安的人,你是要做事業的吧?”
c姨這是明知故問,冬子有上進心,答案不言而喻。她這樣問,得到冬子的首肯後,就自然地引出了下麵的說法。
你的業務始終是要擴大的。不用說飯店,也不用說燒烤,就是你的鹵菜,如果要做到規模化標準化,就必須擴大生產規模,提高自動化程度,並且,要建立高標準的生產車間。如果這個鹵菜,想打出品牌,成為真正的名特小吃,那就得建立無菌車間,最小人工乾預,最小品味差異,最大質量統一。這些,都需要在最後,建立一個嶄新並且麵積比較大的廠房。所以,需要土地。
既然你需要土地,並且是真正搞事業的,為什麼不搞一塊地呢?況且,目前花費並不大,手續也簡單。
“我不是沒這樣想過,隻不過,如果有一天我有實力,把新式車間建起來了,也不應該在居民新區,應該在未來的郊區。如果占了新區的地,有點浪費。”
“你這就不懂了,你有點迂。冬子,我問你,按你這樣發展的速度,你什麼時候,才有能力,建立起一套現代化的食品加工廠?你的資金,積累速度如何?銀行貸款或者自己融資,怎麼想辦法?而我跟你說的先拿地,其實就是在給你融資的手段,你懂麼?”
這方麵,冬子還真沒想過。
以冬子今天的實力,按最大可能算,總資產最多算得了兩千萬,還有虛的成分。按拿得出的現金算,最多也隻有七八百萬。那如果要貸款,擴建新廠房,最多也隻能在銀行貸款幾百萬。這點錢,估計光建廠房就用完了,更不用說什麼機器設備,什麼員工培訓,什麼日常生產的啟動運行的資金了。
按冬子以前自己內心的設想,起碼得有五千萬以上的資金,才有可能建立起一整套現代化的食品加工企業。這錢,可不是小錢,也不是什麼朋友們投資可以得到的數額。冬子也不太想讓朋友投資,畢竟,人家付出身家,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你身上,你背負的壓力就太大了。
但c姨所說的融資辦法,卻是個捷徑。假如,他現在在新區,占據了十畝地,從工業用地,過兩年被規劃為商業或者住宅用地,至少會增值5倍。那麼,僅這一項,就可以倒出大幾百萬上千萬出來。當然,也可以多征,賺得更多。按c姨的辦事能力,劃出五十畝地出來,都不是問題。畢竟,這兩家,至少算是同行業的優質企業。
那假如沒有規劃進住宅區呢?也沒有損失。土地就是財富,你近鄰的地價漲了,你的土地估值當然也就漲了。以這土地為抵押,找銀行貸款,完全可以貸出上千萬來。那時,再建廠,就有了資金。
土地,或者說房產,在當今的社會中,不僅僅是一個實物資產,更是一個金融資產。它是銀行貸款中,最重要最安全也就是最優質的抵押品。當代經濟活動中,金融是核心發動機,而核心的抵押品,自帶金融光環。我們可以這樣說,土地,是核心資產。
冬子聽到這裡,完全明白了c姨的意思了。她是真想幫自己,真是想自己的企業成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