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歸來之盛愛太子妃!
晚宴正式開始之前,皇上果然笑嗬嗬的問顧蘊“太子妃,你此番如此深明大義,還堅持做了好事不留名,若不是機緣巧合,如今朕與所有人都還被你和太子蒙在骨裡,說罷,你想要什麼獎賞?朕自來賞罰分明,總不能讓你白出那麼大一筆銀子,卻連絲毫回報都沒有。”
看起來倒是絲毫沒有被白日的事影響心情,不過若皇上連這點城府與養氣功夫都沒有,也不能安坐禦座四十載了。
顧蘊忙笑著回道“父皇言重了,臣媳愧不敢當。父皇實在要賞臣媳,就把您老人家的福氣賞臣媳一些罷,臣媳就缺那個東西。”
宇文承川笑著幫腔“是啊,父皇,您就把您的福氣賞一些與顧氏罷,也好讓兒臣也跟著沾光,多壽多福。”
夫妻兩個這話說得討巧,皇上臉上的笑意就更深了,與宇文承川道“你媳婦兒都嫁進皇家,成為當朝的太子妃了,還說自己沒福氣?依朕瞧,她的福氣已夠夠的,不需要朕再額外賞她了。”
轉向顧蘊,“你再想一樣賞賜,也彆與朕客氣了,再客氣朕就真不賞了,到時候你可彆後悔啊!”
顧蘊這才笑道“既然父皇堅持要賞,那,那就賞一個親筆匾額給臣媳,掛到盛京便捷客棧的大堂去罷,也好讓來來往往的客人都能就近感受一下禦筆的豐姿,讓大家夥兒都沾沾父皇的福氣。”
說得皇上越發的喜悅,他都已做好重賞顧蘊的準備了,縱然知道她定不會開這個口,他一樣會重賞她,不想顧蘊偏就開了這個口,要的還是自己的禦筆匾額,這可比賞她其他東西更讓他高興,覺得這個長媳實在知情識趣,因命何福海“取文房四寶來,朕今兒就當眾寫一個,唔,就寫一個‘忠孝大義’的匾額,賞了太子妃,讓全天下都知道太子妃的高義!”
又笑向眾人道“你們都給朕做個見證,這賞賜是太子妃自個兒要求,可不是朕要賞她的,省得她回頭後悔了,覺得吃虧了,又想朕賞她彆的,朕屆時可不會再賞。”
顧蘊笑道“能得父皇禦筆親題匾額,已是全天下獨一份的賞賜了,臣媳還想要彆的,就未免太人心不足蛇吞象了,父皇隻管放心,臣媳絕不會後悔的。”
眾人也紛紛笑著湊趣“臣等日日想皇上的禦筆而不得,如今皇上卻單賞了太子妃,想來太子妃定然與臣等一旦如願以償後的心情一樣,受寵若驚得緊,又怎麼會後悔?臣等便不做這個見證,結果也是一樣的。”
話雖說得漂亮,氣氛也是大好,好些人心裡卻是五味雜陳思緒萬千,有了皇上的親筆匾額,以後太子妃的客棧豈非越發鶴立雞群,銀子也要越發如流水般,源源不斷的流入東宮,讓太子至少於銀錢上,再無後顧之憂了?看來有些事,他們得從長計議了。
宗皇後母子婆媳臉上的笑容都勉強得幾乎看不出來,實在是他們怎麼強迫自己也笑不出來,心裡更如吃了黃連般,苦不堪言,看皇上的樣子,已是徹底被宇文承川那個婢生子和顧氏那個賤人給攏住了心,長此以往,大鄴從後宮到前廷,哪裡還有他們母子的立足之地?他們決不能眼睜睜看著那樣的事情發生!
比之宗皇後母子婆媳的急怒於心,二皇子連坐都快要坐不穩了,最大的倚仗大舅舅眼見已是岌岌可危,好容易才盼來了的嫡子這會兒也是凶多吉少,二皇子壓根兒沒有心情來赴這勞什子晚宴,看那個婢生子夫婦倆出儘風頭。
可他還不能不來,二皇子妃下午回到關雎宮已是見了紅,太醫院所有該班的太醫都使勁渾身解數,才暫時保住了她腹中的胎兒,卻嚴令她短時間內不許下床走動,更不許再勞神傷心,林貴妃既要憂心兄長和家族,又要憂心兒媳和孫子,也犯了頭疾的老毛病,——這回卻是真犯了病,不是如宇文承川與顧蘊新婚第二日去關雎宮拜會她時,她故意裝出來的了。
母妃與妻子都不能出席晚宴,二皇子若再不出席,彆人縱不想認為他們是做賊心虛,也不可能了,尤其是父皇,一旦他也認定了他們做賊心虛,他們哪還有翻身之日?何況他若不出席,他們這一派就將群龍無首,誰知道其他人會不會也臨陣倒戈了,而且若晚間再有什麼變故發生,他在至少也能儘可能的力挽狂瀾一下,而不至於等到他們最終知道發生了變故時,後果已不堪設想了!
同樣心若火燒的自然少不得四皇子和莊敏縣主,夫妻兩個都低著頭,緊抿著嘴唇不發一語,反正他們的座位離皇上遠,如今也少有人會關注他們了,他們倒是不用費心遮掩自己的情緒。
到底事情為什麼會變成了今日這個樣子,到底為什麼?都是顧氏成為了太子妃後,他們的處境才會每況愈下,離那個位子也越來越遠的,無論如何,顧氏不能再留了,隻要顧氏死了,一切便都會變回原來的樣子,他們就仍還有希望,所以,顧氏一定得死!
莊敏縣主不由攥緊了雙手,連手背上下午服侍宗皇後時,被宗皇後“無意”打翻了茶杯,叫滾茶澆在她手上,燙起的一串燎泡因受了力,而越發尖銳的痛都沒有讓她鬆開雙手,也沒有讓她皺一下眉頭,這點痛算什麼,就是要痛了,她才能記住今日的憋屈與恥辱,他日才能百倍千倍的讓賤人們都還回來!
彼時皇上已就著兩個太監拉著的橫幅,龍飛鳳舞的將“忠孝大義”四個字寫完了,並接過何福海雙手奉上的自己的印鑒,親手蓋在了義字的左下角,方笑向顧蘊道“太子妃,你還不上前謝賞?”
顧蘊便忙應聲上前,對皇上行了大禮,說了一句“臣媳謝父皇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然後才瞧著何福海領著那兩個太監將橫幅捧到了後殿去,皇上既說了是賞親筆匾額,總不能讓顧蘊自己下去裝裱。
如此晚宴方得以正式開始,一直熱鬨到二更天,皇上害乏了,方命大家都散了。
次日,皇上的禦筆匾額便一路敲鑼打鼓的被送到了便捷,便捷的大掌櫃與劉大事先已收到了顧蘊遞出來的消息,但依然激動得不知該如何是好,領著客棧上下跪在客棧大門外,誠惶誠恐的謝了賞接了匾額,忙又指揮人將其掛在了客棧的大堂裡,期間大掌櫃嘴裡還一直絮叨著“這輩子能當太子妃娘娘的掌櫃,能日日看到皇上的禦筆匾額,值了,值了!”
惹得劉大沒好氣的說他“你也給太子妃娘娘長長臉,如此上不得高台盤,果然是狗肉上不了正席。”隻可惜他自己爬梯子掛匾額時,也因太激動不慎摔了一跤,惹得大掌櫃好一陣反唇相譏。
匾額掛好後,二人便又開始指揮人放起炮仗擺起流水席來,弄得比以往便捷推出所有新活動時都要熱鬨。
民眾們瞧在眼裡,自然要問便捷這是有什麼大喜事?
大掌櫃與劉大一早便選好的幾個口齒伶俐的小夥子見問,便立時口沫橫飛的說起顧蘊是如何是高風亮節心係萬民來,又指著大堂懸掛的匾額告訴民眾,那是皇上的禦筆匾額,這可是全大鄴獨一份兒的體麵雲雲。
如此一傳十十傳百的,也就一兩日功夫,盛京城便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太子妃娘娘的高義了,一時都是交口稱讚,說就是要這樣的女子,才配做太子妃,甚至將來母儀天下,或是說有這樣的太子妃,實在是萬民的福氣。
普通民眾們倒是不至於對顧蘊的所謂“好命”,像上流社會的人們那樣打翻了醋壇子,各種羨慕妒忌恨,顧蘊就算不做太子妃,也是他們隻能遠觀隻能仰望的人物,何況她還成了太子妃,那他們就更隻有仰望的份兒了,所以他們對她擁有那樣巨大的財富,一點也不羨慕妒忌恨。
民眾們反倒慶幸是這樣一位悲天憫人深明大義的女子成為了他們的太子妃,那將來他們的日子也能好過許多,——想來這便是普通民眾粗茶淡飯卻反而更幸福快樂的根本原因了,皆因他們的要求從來便不高,也從來太容易滿足。
一時間顧蘊在盛京的聲望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連帶顧氏一族所有沒出嫁的女孩兒都成了盛京城被人爭相搶聘的對象,已經出嫁了的顧氏女也跟著沾光,在夫家的日子都比以前越發好過了。
隻可惜所有跟著沾光,在夫家日子越發好過了的出嫁顧氏女裡,並不包括一個人,不用說自然就是顧葭了。
顧蘊的深明大義與高風亮節不過短短一兩日,便已傳遍了整個盛京,又豈能傳不進建安侯府去?
董太夫人當即氣得兩眼發直,直挺挺的便往後栽去,嚇得她的貼身嬤嬤與丫鬟們忙將她扶到了床上去,又是掐虎口又是掐人中的,折騰了好半晌,才算是將她救醒了過來。
醒來後的董太夫人一開始還有些不知今夕是何夕,但也隻是一瞬間,她便已什麼都想起了,立時喝命貼身嬤嬤“去把顧葭那個掃把星給我叫來,立刻去!”
本來以為太子妃的嫁妝已足夠甩顧葭無數條街了,卻沒想到,那隻是太子妃財產的零頭而已,她竟還有一百家客棧,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便將一百萬兩銀子拿給了太子殿下去治水,一百萬兩銀子啊,不是一萬兩十萬兩,而是整整一百萬兩,建安侯府上下幾十年都吃用不儘了,就更不必說太子妃的銀子不是坐吃山空,而是源源不斷一直都會有新的產生了,——這樣一個坐擁金山銀山的媳婦,原本該是他們建安侯府,該是他們母子的!
董太夫人光想到自己竟然錯失了這樣一個財神爺,心便痛得滴血,比先前的任何一次都要痛,說來說去,還不都是怪顧葭那個掃把星,若不是她,太子妃如今早已是她的兒媳,太子妃的金山銀山也早已是她的了好嗎?
渾然忘記了當初都是她卻不過兒子的軟硬兼施,主動去顯陽侯府與祁夫人說要舍顧蘊而就顧葭的,也不肯怪自己的兒子鼠目寸光,被方雪柔迷得神魂顛倒,一心要為方雪柔母子的以後鋪路,反正就算是錯,也全是彆人的錯,他們母子是絕不會有錯的!
顧葭很快來了,一看董太夫人氣急敗壞的臉,便知道她是叫自己來做什麼的,董太夫人能知道外麵的傳聞,顧葭自然也能知道,自知道至現在,她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過來的。
為什麼顧蘊就那麼好的命啊,她都已做好自己這輩子都隻能仰望她,甚至隻能仰仗她鼻息過日子的心理準備了,卻沒想到,沒有最壞隻有更壞,在她受儘親長百般維護疼愛,已經是太子妃,成為了所有人都需要仰望的對象,太子殿下還對她萬般寵愛的前提下,她竟還擁有那麼巨大的財富,老天爺為什麼那麼不公平,為什麼啊?!
顧葭因此氣得幾頓沒吃過飯了,甚至想到了去死,反正她的存在隻是為了襯托顧蘊有多幸福有多滿足的不是嗎?死了她便可以一了百了,再不用日日受董無忌和方雪柔那對狗男女的氣,再不用受死老太婆的氣,也再不用被妒恨和不甘日夜啃噬自己的心了!
所以這會兒對上董太夫人的黑臉,顧葭半點懼怕都沒有,她連死都不怕了,還怕董太夫人的打罵嗎,何況董太夫人還不敢打她,至多也就是翻來覆去的罵她而已,根本不痛不癢。
果然董太夫人就算已快氣斷了腸子氣破了肚皮,除了破口大罵顧葭一頓,潑了她一裙子茶水以外,也不敢真將她怎麼樣,反倒將自己累了個半死,隻得恨恨的打發了她,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兩個人吵架若你一句我一句的,還能越吵越有勁,若隻一個人吵,另一個人卻一直站在原地充耳不聞,甚至自己被澆了一裙子的茶也當看不見,吵的那個人也堅持不了多久。
董太夫人又大罵了顧葭一場之事自然瞞不過方雪柔,對婆媳二人齟齬的根本原因也是心知肚明,因笑著與自己的貼身丫鬟道“我原還想著,要扳倒顧氏那賤人,少不得隻能忍痛對侯爺下手,才能讓太夫人痛下決心,誰曾想大好的機會就送到眼前來了,這可真是瞌睡來了就有人送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