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玨此刻在營帳裡,從一個火藥桶裡,抓出一把黑色的砂石。
刺鼻的味道,讓林玨微微皺眉。
“雖然還有些粗糙,但確實是實打實的火藥……”
“一個營帳的火藥,足夠點燃,炸了這裡的全部輜重!”
林玨眼神閃過一抹冷意。
“就是沒有辦法辨彆,哪些是發射藥,哪些是爆炸火藥,燃燒火藥……算了,混著,都點燃得了。”
林玨皺著眉,同時瞥了一眼一旁的係統麵板的直播間,他還想著,官方那邊,能不能有什麼信息發過來,幫他區分。
結果隻看見,直播間的彈幕,又被刷成了亂碼。
“大明朝就有火藥了?我們這時候,科學技術不會比西方還發達吧!不會是造假吧?”
“大哥……當年讓你多讀書,你非要去陪母豬!明代的兵書中,比較完整的記載了明代火藥配方的就有《火龍神器陣法》、《武編》、《兵錄》、《武備誌》、《火龍經》、《西法神機》、《火龍掣要》等等,《紀效新書》,《城守籌略》等也對火藥的品種有零星的記載。《兵錄》中甚至指出:“性直者主遠擊,硝九而硫一;性橫者之爆擊,硝七而硫三。””
“對,沒錯,我記得有人統計過,明朝時,零零總總的火藥配方加起來,除去宋代、西方的火藥品種和配方,及不同兵書中重複的內容,火藥配方,就有大約九十多種。火藥品種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火繩槍、火炮、火門槍的發射藥,另一種是爆炸火藥、噴射火藥、燃燒火藥。”
“對對對,宋代的時候,好像就有顆粒火藥了,而且元代火器出土時,同時發現了顆粒火藥,而明初東勝衛遺址考古也曾發現一枚鐵殼地雷,內含顆粒火藥。咱老祖宗,牛批!”
“書裡不是都有講過嘛!大夏的火藥技術,來自於中藥和方士,火硝就是中藥的一種,《本草綱目》記載,李時珍有謂“頭疼欲死,鼻投消末”,即指火硝而言。火硝、雄黃各等分為末,點少許入眥內,治諸心腹痛及腰疼,名“火龍丹”。”
“所以說,很早以前,大夏的火藥製備技術就遠遠超過西方了唄,遠邁世界……那為啥到了清朝,咱們又落後那麼多啊?甚至被人欺負成那個樣子。”
“你問我?我他娘的也想知道,你還是去問問大清的愛新覺羅吧……”
……
而在直播間的彈幕,正熱烈的同時。
林玨正偷偷的,把一個個裝著火藥的木桶,搬出營帳。
也多虧了此刻瓦剌大軍的注意力,都在京城的西直門。
這才給了林玨機會。
輜重營帳外的那些守衛輜重的瓦剌士卒,收了銀子之後,也沒再惦記林玨。
但是林玨知道,自己還是要小心。
不能耽擱太久。
沒有空把所有火藥桶,都規則的放置。
差不多,能引發連鎖爆炸,就可以。
以明代火藥的威力,還不足以把整個瓦剌軍營都炸了。
但是燒毀輜重,讓攻城的瓦剌騎兵撤防救火,還是能做到的。
夜色下。
一桶桶火藥,被林玨破開大洞!
有些粗糙的火藥粒,從桶裡,漏到地上。
這些粗糙的火藥……都是土法製硝,煉出來的,和幾百年後,近現代工業製的硝無法比擬。
但是在當今世界,這已經算是高端技術。
可惜世事無常。
大明的火藥技術,管製非常嚴厲,大明火器在朝廷的管製下,私人更是不得擅造!發展由此受限。
到了清朝,火器發展,更是完全停滯!
當葛英蘭國的尖船大炮,第一次轟開大清的國門時,那時清軍使用的單兵火器在技術水平上與晚明甚至根本沒有區彆!仍是火繩槍。
在火炮方麵也沒有變化,仍然沿用明末引進的紅夷大炮形製,在鑄造質量上,甚至相比明末清初還退步了。
而早在十八世紀,西方國家就完全淘汰了火繩槍,全麵換裝燧發槍,並以套管式刺刀淘汰了冷兵器。在此基礎上,西方諸國,還發展出了橫隊戰術,也就是“排隊槍斃”。
同樣是在十八世紀,西方諸國,也先後完成了炮兵改革,火炮技術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