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玨聽著張達的聲音,張了張嘴,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沉默良久之後。
林玨才聲音低啞的開口。
“我沒有出現,也沒關係吧!嶽帥,最後,不依然,帶大軍,直搗了黃龍府?”
張達回頭,深深望了林玨一眼。
“是嗎?你是這樣覺得的?”
“那次北伐,算是嶽帥的第五次北伐,也是最後一次北伐……”
林玨不知為何。
在聽到那句“最後一次北伐”時,心臟狠狠地跳動了一下。
他眉頭緊蹙。
“什麼意思?”
“最後的北伐……是指嶽帥直搗黃龍,已無再北伐的必要,還是說,嶽帥出了什麼意外。”
張達並沒有直接回答。
而是帶著林玨,來到一處小院兒的門口。
小院兒裡,有嫋嫋炊煙飄出。
籬笆圈出的籬笆院很是規整,裡麵還能看見,堆好的柴火垛。
但是張達沒有帶著林玨,立刻走進小院。而是幽幽開口。
“淳熙十年,雖然金遼南下極快。”
“主要的意圖還是劫掠。”
“而女媧河以北的各地兵馬,雖然散亂,但畢竟也曾歸於嶽帥統製!”
“自嶽帥重新披甲,率軍北上後,各地亂軍,原抗金義軍,快速整合!”
“僅有六個月,就重整北地義軍,殺得金遼兩軍,潰不成軍,丟盔棄甲。”
“而後再次北上,這一次,決心誓要,收回燕雲十六州。”
張達的聲音,在這時一頓。
“但收複燕雲十六州的進程,並不順利……”
“最大的不順,起於燕雲十六州的百姓。”
張達無奈的一歎。
“多年以來……燕雲十六州,雖不再是漢土,但燕雲十六州的百姓,一直自認為漢民!”
“有宋以來,大宋數次北伐燕雲十六州,都有百姓來迎接宋軍,不僅當向導,還曾到處擊殺契丹官吏軍隊。”
“當年遼朝末年,要不是燕雲十六州的人民各種聯絡大宋,為大宋提供各種遼國和金國作戰的情報,並且積極穿針引線引導宋金結盟。恐怕這燕雲十六州,以當年宋廷的昏聵,連個毛都撈不到。更不可能短暫收複!”
“在宋遼最後一場大戰,幽州城巷戰中,燕雲十六州的漢人為了能幫助宋軍,積極為宋軍指明城內情況,並且積極協助宋軍行動。”
“甚至,在宋軍被遼軍打的大敗要潰敗的時候,為了能讓宋軍重新振作起來,燕雲十六州的漢人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拆除了幽州護城河上的吊橋,為了就是能讓宋軍置之死地而後生。結果,宋軍寧可淹死在幽州的護城河裡,也不願意回身與遼軍血戰。”
“燕雲十六州的百姓,對大宋,仁至義儘啦。可是大宋,卻一次又一次把燕雲十六州的百姓出賣。寒了燕雲多少百姓的心!”
“尤其是淳熙七年那次……”
“由於嶽家軍的強勢,燕雲十六州的百姓,本以為再次看到了希望……不少燕雲百姓,甚至也自發成了義軍,也打起了“嶽”字旗,就盼著,嶽家軍,將燕雲收複!”
“可是最後……大宋讓那些百姓失望了。”
“嶽家軍,讓那些百姓失望了。”
“嶽帥回朝,大軍回轉。”
“在燕雲之地,打起“嶽”字旗的燕雲義軍,一下子成了孤軍,成了笑話。”
“而原本肝膽俱裂,本來都打算把燕雲十六州舍棄的金人,見嶽家軍,沒有繼續北上,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把屠刀和憤怒,發泄到了燕雲百姓的身上。”
“那幾年,燕雲百姓,日子不好過……非常不好過!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拒。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
“所以三年後,待嶽家軍,重整山河,再次殺來時,燕雲十六州的百姓,卻已經不再信任我們了……”
張達低下頭,少見的陷入沉默。
林玨站在張達身後,張了張嘴,卻不知該說些什麼。
這又是誰的錯!
燕雲十六州,被割去近兩百年。
一百多年的期盼,在一兩年之間全部敗光,燕雲人民認不認可宋?
等了一百多年,等來的卻是什麼?
先是北宋宣和二年。
宋金達成的海上之盟,宋金兩國約定合擊滅遼,事後兩國以長城為界,以北歸金,以南歸宋,以前每年支付給遼的歲幣在滅遼後按例轉付給金朝。金人一開始是打算履約的,可架不住大宋戰五渣的同時還敢讓太監領軍!
雖然集中全國禁軍精銳十五萬人打進了遼國析津府,也就是唐幽州,後來的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