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古城的圓形輪廓恰似身龜,六座城門似龜首、尾和四肢。桐溪塥和洙泗溝作為城市內部的水循環係統,猶如龜腸曲折城中。而城中道路就像龜甲的裂紋,這種寓意美好的城市格局叫作金龜永壽。
而桐城市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階梯形分布。西北部山區為大彆山東段餘脈,重巒疊嶂,挺秀爭奇;中部丘陵扇麵展布,傾降平緩;東南部平原阡陌縱橫。
境內更是河道交織,形成大沙河、掛車河、龍眠河、孔城河四大水係,彙入菜子湖,經樅陽閘注入長江,這些都使得桐城可以極大限製日軍重武器的施展,山河地勢又使得桐城縣易守難攻,而是非常適合打伏擊。
換言之,控製住桐城,也就可以有效地控製華東北麵的日軍來支援,而且桐城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處山口,易守難攻,還非常適合打伏擊戰,林一凡隻需留下一個團駐守山穀,一個團駐守縣城即可阻擋住合肥等地日軍的增援。
林一凡麾下的大部隊沒有在桐城縣多逗留,安排好之後,林一凡便領著大軍繼續前往安慶了,但他沒有直接兵臨安慶,而是出兵進攻樅陽,林一凡自然是不會輕易攻城的,他要的是圍點打援,把氣勢鬨大,讓日軍以為他這裡的威脅最大,進而削弱武漢和南昌方麵的軍事壓力。
而且,他知道日軍必定是早已把兵力都集中進了安慶城內,嚴陣以待了,他也沒必要一上來就硬碰硬,不如先進攻防守薄弱的周圍縣城,打亂日軍的部署,先給他們造成一定的恐慌。
國民政府方麵為配合這次“武漢反攻戰”,在大戰剛剛開始的時候,軍事委員會令便第3、第5、第6戰區各以有力一部出擊,策應第9戰區作戰,其中第6戰區所屬部隊,便在陳誠的指揮下,乘敵空虛猛攻宜昌。
陳誠是老蔣的心腹,實力相當雄厚,第6戰區以約15個師的優勢兵力向宜昌發動猛攻,日軍第13師團拚死頑抗,雙方展開了十分激烈的戰鬥。
雙方交戰的一開始,日軍第13師團便已經死傷慘重,一麵將後勤人員、傷兵投入戰鬥,一麵緊急求援。一周內,日軍第11集團軍不得不急令第39師團馳援宜昌。兩日後,第6戰區部隊發動總攻擊,日軍第13師團陷入絕境,師長內山英太郎中將甚至寫下遺書,準備自殺。
不過,隨著第三天,日軍第39師團增援到達戰場,挽救了第13師團的危局。但國民政府的作戰目標卻完成了,在這次反攻作戰中,殲滅日軍近7000人,還使得日軍不得不調派武漢周邊原本就緊張的防禦力量。
其實,在長沙會戰勝利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增強指揮機構與作戰能力,決定調整作戰序列,最新的成果就是新編第9戰區。同時決定以第5、第9兩個戰區所屬部隊進攻武漢的駐守日軍。
於是乎,參加武漢反攻戰的部隊以及空軍、海軍,總計達到了九個集團軍、三十一個軍,作戰飛機約一百多架,艦艇七十餘艘,總兵力近六十萬人。
與此同時,國民政府的各兵團部隊紛紛分彆利用鄱陽湖、大彆山脈等天然屏障,組織抵擋日軍援兵,圍困武漢的作戰目標。蘇聯和美國的援華誌願航空隊同時參加了這次會戰。
武漢會戰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指揮十三個軍負責長江南岸的作戰,第一第二兵團羅卓英,王耀武所部防守南潯線,並沿鄱陽湖配置兵力,以南昌為主要作戰目標,同時以外線之勢擊破西進增援日軍,防止日軍通過南昌及迂回長沙。
第四兵團則是確保九江至瑞昌線正麵牽製,並沿江構成陣地帶,防止日軍由瑞昌西進,直趨嶽陽、蒲圻、鹹寧,背後偷襲反攻武漢的主力。
至於湯恩伯軍團,則是控製於各重要據點之間,以便隨時策應一線作戰。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六個軍負責江北外圍,特彆是桐柏山等地作戰,另以第一戰區在平漢鐵路今北京一漢口)的鄭州至信陽段以西地區,防備華北日軍南下;
老蔣還命第四兵團李品仙所部為右翼兵團,利用長江北岸大彆山南麓丘陵湖沼的有利地形遏敵取捷徑攻略武漢。
而中央兵團,則布置於太湖、潛山西北山地,相機南下側擊西進之敵;林一凡為主的左翼兵團,則是控製於大彆山北麓與淮河之間,利用地障,重在阻敵迂回武漢之北。
當然了,這個時候,也少不了河南,江蘇,江西等地的敵後遊擊戰;以第二線兵團,策應一線作戰。
第三戰區在安徽蕪湖、安慶間的長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東地區,防備日軍經浙贛鐵路杭州一株洲)向粵漢鐵路廣州一武昌)迂回,這其實已經是一場波及小半個中國的大反攻了。
而這種戰略部署,體現了以內線進攻武漢為主,陣地防禦和遊擊為輔的戰略進攻格局,也體現了國民政府幾年對日作戰之後取得的軍事進步。
其實,日軍在進攻長沙失敗,損失慘重之後,便開始積極準備戰略防禦了。
而日軍指揮部的戰略眼光,還是有的,阿南惟幾就決定了先以一部兵力駐守安慶,作為武漢防禦的東翼基地,然後以合肥的駐軍主力沿淮河進攻大彆山以北地區,由桐城攻擊進攻安慶的國軍,另以一部沿長江西進,主力沿長江兩岸進攻。
與此同時,最核心的是以阿南惟幾本身指揮的侵華日軍5個師團沿長江兩岸層層防守武漢;兩個師團沿大彆山北麓阻擊長江北麵的國軍。而海軍第3艦隊120餘艘艦艇,航空兵團500餘架飛機協助作戰。
而華中派遣軍直轄的5個師團分彆擔任對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區的警備任務,以鞏固後方,保障此次防禦作戰。
林一凡作為東翼的主力,他要做的,就是攻取安慶,甚至威脅日軍的所謂後方。
.
林一凡派去攻打樅陽縣的是手下當前最強的孔森所部前往,除了有意給日軍一些“小小的“震撼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還肩負堵住第一批趕來救援的日軍部隊的任務,隻要打退這批日軍,後麵的仗就會好打很多。
樅陽縣城的城牆是土石結構的,飽經了幾十年的風霜,看起來並不是很結實,上麵還有一些子彈和炮彈打出的痕跡,但並不激烈,應該是當初日軍進攻縣城時造成,城門緊緊閉著,城牆上有梁左炮台,依稀可見日軍巡邏兵,剩下的應該都躲在掩體之後。
國軍獨立師的裝甲車和火炮在距離城牆幾公裡的地方一字排開,準備向這座縣城發起凶猛的攻擊,師長孔森就站在炮兵陣地的後方,用望遠鏡緊緊地盯著遠方的城牆。
“準備炮擊!”他冷冷地命令道。
“是!“
炮兵們迅速轉動炮管,瞄準城牆的方向,然後拉開炮閂,把炮彈塞進炮筒,拉動炮繩,同時裝甲車的引擎也在發出轟鳴,緊接著炮膛發出震耳欲聾的怒火聲,瞬間,炮彈如同冰雹般砸落在了城牆之上。
“轟!轟轟!轟轟轟!“
轟炸聲響徹天地,城牆在炮火中顫抖著,磚石飛散,樅陽縣城的上空被濃厚的黑煙籠罩,那是炮彈在城牆上升起的硝煙。
“裝甲車和前鋒小隊,前進!”孔森的目光堅定而冷酷,他大聲下令道。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