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波劉備回來之後,接連搞出大事情、大行動。
州學建立起來了,州學附屬的預備學校也建立起來了,涼州眼看著就要步入文治大興的狀態之中了。
這……是不是有點快?
從中平三年年中劉備任職涼州牧,到中平四年年末,滿打滿算一年半的時間,劉備居然已經把涼州從戰亂狀態帶到了文治大興的狀態,這狀態轉換之快讓很多人都沒反應過來。
一年多以前,涼州還是戰亂不堪的廢土,人們艱難掙紮著求生,過著今日吃了飯明日被人當飯吃的生活。
一年多以後,涼州就成了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樂土,所有人都能在涼州享受到最起碼的和平生活。
這不得不說,是一件非常值得欣喜的事情。
跟隨劉備而來的那一批人完整的經曆了整個過程,對這些事情還有比較高的接受程度,因為很多事情本身就是他們參與進去的,他們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而對於那些帶著固有刻板印象剛剛進入涼州的人們來說,這一切就宛如天方夜譚了。
比如荀攸。
他發誓,他在此之前真的已經對涼州的發展建設做了最大程度的設想,他自己甚至都覺得他的設想已經很給劉備麵子了,真的已經到了極致了,不能繼續設想下去了。
否則涼州就不是廢土,而是樂土了。
他覺得涼州現在能百廢待興稍微說得過去就行了,不需要更多的改善,可誰曾想,現在的涼州,還就真的朝著樂土的方向大跨步的前進了。
戰亂仿佛已經遠去,文治已經到來了。
按照此前曆史的經驗來看,戰亂之後進入穩定狀態了,天下才能迎來文治,迎來繁榮和發展,接著進入盛世,涼州一隅之地,顯然已經從戰亂之中走出,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
從發展角度來說,這是正常的。
但是從時間上來看,這不太正常。
涼州混亂一百三十多年,自打漢明帝開始就出現羌亂,連年征戰不休,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就沒安分過。
期間,多少人死在這裡,多少錢花在這裡,涼州簡直是雒陽朝廷和地方反叛勢力的絞肉機、墳場,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這話真的不是假話。
每一次大家以為涼州之亂解決了,結果沒多久又爆發混亂了,以至於沒有人認為涼州之亂能夠徹底解決。
所以才會有人想要以徹底放棄涼州來解決涼州之亂。
我放棄了,我不要了,總不會有戰亂了吧?
持這種思想的人就算是在眼下的雒陽朝廷也是大有人在,更彆說漢羌戰爭時期。
可是現在,僅僅是換了一個軍政長官,一年多的時間,涼州就從混亂無序走向了繁榮有序,一切都有條不紊。
似乎這場混亂已經走到了終點?
就荀攸自己這些日子親眼所見的,涼州州府的效率之高、官吏之勤政、同僚關係之和諧、官員操守之清廉,都是他在其他地方不曾看到的。
他是高門大戶子弟,對社會陰暗麵有很深的洞見,對政治運行潛規則也有很深的理解,絕不是政治小白。
然而無論是在家鄉還是在雒陽,他都沒見過一個如此高效廉潔的官府。
倒不是說沒什麼私下裡的八卦小傳說,沒什麼彼此之間的小心思,可是這都是被控製在一定程度之內的。
而在彆的地方,官府的日常是牟利,然後才是辦事,而在涼州,這個次序是反過來的。
其他地方,官府辦事首先看利益,看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
有好處的事情才會一擁而上,甚至互相拉踩、爭搶,模樣非常難看。
沒好處的事情就懶洋洋踢皮球,踢到誰算誰,誰也不願意儘心儘力。
有壞處的事情直接當沒看到,避之不及,或者使出甩鍋大法,一口黑鍋甩的漫天亂飛,互相指責,推卸責任,語言的藝術被發揮到了極致,叫人看了歎為觀止。
效率也是低下的令人發指。
但是在涼州,情況則不是如此。
這個官府存在的目的仿佛就是要辦事,一定要先辦事,然後再談其他,首要的就是辦事,就是老老實實辦事,其他的甭管是什麼事情,一概把重要性往後排。
有條件要辦事,沒條件就上報州府,創造條件也要給我辦事。
就是四個字——給我辦事!
一件事情送過來,立刻有人根據類型送到不同的部門,部門長官閱覽之後著急相關負責人員布置下去,或者自己親自埋頭處理,亦或上報州府等待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