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從來就沒有想過大明的經濟要發展房產行業。
這是來自於後世的深惡痛絕。
所以對於房價的打擊,是從房貸出台時候就已經預留好的政策。
這次錢莊聯合起來炒房,不過是讓限售令先行一步罷了。
就現在的大明來說,朱英根本沒有擔心過自己會輸,畢竟他手裡的牌太好了,清一色的王炸。
管你怎麼囂張,真要是惹惱了,可彆忘記這大明是皇權天下。
朱英隻能說,不要讓我嘗試失敗的滋味,不然我就讓你們感受一下死亡的味道。
錢莊的收購是慢工出細活,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整合進來。
當然,現在也不快些公告禁止民營。
還是要預留一下時間,先把這些民營錢莊慢慢的收到手裡後,再進行公告。
這些具體的事情,就不需要朱英來操心了,隻需要把握個方向就行。
什麼事都親力親為,你當我是老爺子那勞模嗎。
從西域走到現在,又是東家又是太孫,打完倭國又打安南,還要操心搞工業,搞軍事,搞錢,我容易嗎,就不能享受享受了?
“是故意跟我作對嗎,還真就不讓我好生歇息一下了。”
朱英很是無語。
就像是老天爺都看不怪這備懶的小子,立馬就給他整活了。
華蓋殿中,朱元璋已經跟六部尚書到位了。
“大孫,你來得正好,看看從西邊過來的消息。”朱元璋打著招呼說道。
六部尚書見到朱英進來,自然是連忙起身座作揖:“拜見太孫殿下。”
“免禮。”
朱英點點頭,隨手從朱元璋這裡接過信封看了起來。
這是從烏斯藏指揮司傳過來的消息,用的還是八百裡加急的方式,顯然是緊急軍情。
內容朱元璋和六部尚書已經看過了,就剩下朱英了。
這裡頭涉及到了個關鍵人物,帖木兒。
帖木兒打下德裡蘇丹後,就立即以德裡蘇丹為跳板,開始對吐蕃,烏斯藏地區進行騷擾。
不得不承認,帖木兒的軍隊就當今這個世道,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尤其是大量的騎兵,在野戰上幾乎是無敵的存在。
吐蕃地區沒有什麼堅城利壁,對於帖木兒軍隊的騷擾,很難組織起像樣的抵抗力。
這可是正規的蒙古軍隊,他們其中的精銳騎兵,同樣還有著曾經蒙古人馬背上睡覺的本事。
帖木兒在吐蕃地區投入了二十多萬的兵力。
拋開奴隸軍外,精銳本部騎兵部隊都有將近七萬左右。
這都快趕上帖木兒去年跟奧斯曼帝國的對決了。
自然在跟奧斯曼帝國對決的時候,並非是兩國大作戰,那奧斯曼帝國的君主巴耶塞特一世也是個蠢貨,太過於驕傲,自負‘雷霆’的名頭。
結果被帖木兒給活捉了,現在還關在撒馬爾罕的牢房裡,帖木兒顯然沒打算在有生之年給他放出來了。
“這帖木兒當真是腦子進了水,明明已經都把奧斯曼國的皇帝都抓起來了,現在那奧斯曼地區到處混亂一片,他不去西邊接收勝利的果實,怎麼還跑到了咱們的地盤上來。”
“狼子野心的家夥,真以為咱們大明就是這般好惹的嗎。”
朱英的罵聲得到了朱元璋及六部尚書的同意。
帖木兒這麼一搞,讓大明很是被動啊。
大明的兵力現在已經在快速發展騎兵,但這需要時間來醞釀。
草原那邊的軍事基地,已經是在不斷的培養了,即便是不斷吸收草原部族,但是想要短時間冒出一批數目可觀的騎兵隊伍來,還是非常困難的。
其中的難點主要是體現在忠誠方麵,倒不是人數方麵。
一個騎兵的培養,首先需要訓練他的個人素質,然後就是思想教育,像是其中的百戶及百戶以上的外族軍官,還需要讓他們從草原來到京師的軍事學院進行學習。
大明在培養騎兵的同時,也需要顧忌到培養出來的騎兵對大明的忠誠。
否則到時候聽調不聽宣又怎麼辦,遠在草原地區的騎兵隊伍,很容易就變節,彆人往草原上一鑽,大明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現在可不是跟北元對戰的時候了,不能再像是之前那樣,耗費大量的錢糧去放肆擴軍。
培養方式也從吸收外族人員變成了訓練大明漢人騎兵。
至少在現在來說軍官級彆的,基本上要保障漢人的高比例壓製,這才能不會生出大亂子。
目前已經有了些小摩擦,但總體來說問題不大,也沒辦法避免。
至於說把騎兵開往吐蕃去,這很不現實。
所以朱英才會吐槽帖木兒的惡心。
吐蕃聽著好像是小地方的感覺,實際上疆域非常遼闊,這可是相當於後世國土麵積的八分之一。
然而現在的吐蕃,隻是名義上歸屬於大明統治。
洪武三年,朱元璋就開始對吐蕃進行招撫,冊封了一大堆的上層人士指揮同知、元帥、萬戶等不同等級的官職,初步建立起了在吐蕃地區的行政建製。
實際上吐蕃其實跟藩屬國沒啥區彆,個中體現就在於大明無法收取賦稅。
直接疆土跟名義疆土的區分,就在於賦稅這塊。
“殿下,這次帖木兒進軍吐蕃,恐怕是在向我們示威。”兵部尚書茹瑺有些無奈的說道。
朱英疑問道:“示威,什麼個意思。”
茹瑺回道:“根據海上傳來的消息,我們大明遠洋艦隊已經是抵達了中亞的海邊。”
“因為季風的關係,所以咱們大明的寶船要在那邊一直停留到年底才能啟航。”
“那邊的土著或許眼饞我們大明寶船,曹國公為了維護我們大明的威嚴,跟當地土著發生了衝突。”
“曹國公帶著的是咱們大明的精銳,土著當然不是對手,目前連戰連捷,攻無不克。”
朱英不由問道:“這跟帖木兒有什麼關係?”
他要是沒記錯的話,沿海北印度地區,目前帖木兒還沒有打下來吧。
茹瑺有些尷尬的回道:“曹國公在那邊滅了一支兩萬人的軍隊,俘虜了很多奴隸,而那支軍隊,正是帖木兒去往北印度的遠征軍。”
朱英愣了下。
李景隆這小子,還挺能打的嗎。
竟然把帖木兒的遠征軍都給滅掉了。
不過說起來也正常。
北印度那邊的一向是戰五渣,帖木兒打北印度幾乎就沒怎麼遭遇過對手,相當於一路橫推的局麵。
兩萬人顯然都不見得是帖木兒的直屬部隊。
李景隆帶著去的,雖說隻有三萬官兵,可為了弘揚大明威嚴,其中大部分可都算是百戰老兵,其中配備了足量的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