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如何。”朱英問了句。
茹瑺回道:“曹國公揚我國威,大敗帖木兒遠征軍,本身損失可以忽略不計,主要先鋒是當地土著為主。”
聽明白了。
李景隆心疼自己的人手,拿當地土著當炮灰。
“很好,看來曹國公功勞不小。”
朱英讚許說道。
現在也大概是明白了情況。
因為是遠洋艦隊,所以帖木兒很難說派兵報仇。
畢竟等帖木兒組織軍隊趕過去的時候,李景隆都已經再次揚帆起航了。
帖木兒是中東地區的霸主沒錯,可實際上帖木兒所統治的區域,基本都是在陸地上,靠海的地方並不算多,所以帖木兒不是海軍力量不足,而是根本沒有海軍。
對於大海,不管是蒙古人還是突厥人,都有天生的恐懼。
這恐懼來源於忽必烈數十萬大軍在倭國的覆滅。
所以蒙古人對於發展海軍根本就沒想法。
大明的遠洋艦隊都已經跑到了自己的地盤,帖木兒自然不想就這麼受氣。
正好是打下了德裡蘇丹,乾脆就直接進軍吐蕃。
“要不是大孫提醒咱,咱還真的差點讓帖木兒這老小子給騙了。”
“從前給咱的書信裡好像是個忠臣,原來是個奸賊。”
“這回敢派兵來吐蕃,咱必須要讓他付出代價。”
朱元璋很是不爽的說道,語氣中帶著很明顯的脾氣。
之前大孫跟他說過很多次帖木兒暗懷鬼胎,從大明使臣被扣押在撒馬爾罕,到現在帖木兒進軍吐蕃,朱元璋是真的看清楚了其嘴臉。
即便是這次會付出不少,也要讓帖木兒知曉大明的強盛。
朱元璋發話後,一錘定音,六部大臣正襟危坐。
老朱心裡可不得勁,他本來就最煩那些陰奉陽違的,那帖木兒算是西邊國家裡,第一個向大明臣服,當初老朱覺得挺給麵子。
結果了,去年抓了自己的使臣不放,今年又蹦躂到吐蕃來了。
這麼下去還得了。
真以為現在的大明還是以前。
在咱大孫的幫助下,如今的大明早就已經是脫胎換骨了。
從前打個倭國,還有胡惟庸,劉伯溫一堆臣子出來勸說,說什麼大明初立,百待廢興,不宜國戰。
現在大明要人有人,要錢有錢。
哪裡還需要憋這口氣。
誰敢惹來,就給你狠狠的反擊回去,讓你知曉個好歹。
朱英也明白,既然是老爺子發了話,那這次就非打不可了,哪怕是為了老爺子出口惡氣。
現在的大明也完全打得起。
打仗嘛,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打的就是人跟錢,現在大明也不缺這些。
兵部尚書茹瑺餘光瞧了瞧太孫。
作為兵部尚書,在調兵遣將這塊當然是他的職責。
從前五軍都督府強勢壓製兵部,現在雖說五軍都督府已經算被架空,可實際上兵權並沒有轉移到兵部這裡來,而是被太孫殿下給截胡了。
簡單點說,在大明現在的軍隊裡,太孫殿下的令旨可要比兵部的文書管用多了。
吐蕃很大。
帖木兒的二十多萬兵力不少,可就吐蕃疆域來說,還真不算多。
最麻煩的是那七萬騎兵。
十幾萬的奴隸軍可不算啥,吐蕃那邊自己都能輕鬆搞定。
“從北元借兵吧,咱們自家的騎兵這才剛剛有些起色,不能折損在這上麵。”
朱英想了想,給出了自己的決定。
先前大明總共不過五萬左右的騎兵,現在發展了不少,大致也就八九萬而已。
哪怕是這樣,在平原或者草原地區,若要跟蒙古騎兵對決,還是敗多勝少的局麵。
總不能因為帖木兒這邊,一下子就把大明的騎兵都打沒了吧。
還好是把北元給搞定了,不然還真是個麻煩事。
禮部尚書任亨泰不由是開口問道:“殿下,這次咱們從北元那邊借兵多少。”
借兵就算是外交上麵的事情了,這塊歸屬於禮部負責
朱英猶豫了下:“十萬騎兵吧,否則也無法壓製帖木兒的軍隊。”
他很清楚,北元肯定不會拿出自己的精銳騎兵來,大概就是各大部族湊。
自然,帖木兒那邊估計也不是本部的精銳騎兵。
步兵倒是不用擔心,帖木兒的是奴隸兵,吐蕃那邊自己能應付。
都已經給你上騎兵了,不湊個點步兵出來配合好意思?至少搖旗呐喊也不錯。
禮部尚書任亨泰倒吸一口涼氣。
借兵十萬,還都是騎兵。
這可是個大買賣了。
雖說現在有北元雇傭協會,要說搞個幾千人不算啥問題,可要是上了萬,那必須就得跟北元先說聲了。
北元那邊也不是傻子,自然會限製你動輒安排他數萬人。
這人要是多了,除開雇傭協會的錢,還得給一筆借兵錢到北元手裡頭。
怕是這波北元要獅子大張口了。
誰不知道如今大明富得流油。
此時朱元璋冷哼一聲說道:“十萬騎兵,也就僅僅給個威懾,若是帖木兒的騎兵不正麵對戰,拿他們也沒辦法,這可不夠讓帖木兒知道疼,還是得要讓其知曉些好歹。”
“咱聽著奧斯曼帝國的皇帝不是被帖木兒給俘虜了去麼,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咱看咱們大明完全可以跟他們聯合起來,共同對帖木兒施加壓力。”
“咱大明的水師,這幾年也是造了不少船,加了不少人,總該拿出來遛一遛了。”
“就從曹國公先前的那塊地界過去,把周邊的土著都給聯合起來。”
“還有東察合台汗國,現在帖木兒都打下德裡蘇丹了,他們比咱們更急,派遣使臣過去,給些錢糧,一起打這帖木兒。”
老朱不開口則矣,一開口,就是要對帖木兒實行四麵夾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