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朱元璋這個老大哥,現在當了皇帝後,就如同是走洗白的道路。
製定休養生息的安民政策,減少賦稅徭役,懲戒貪官汙吏,興辦教育,想把大明帝國真正的建設起來,變得繁榮強盛。
但他心中更清楚,曾經跟隨自己麾下的武將們,到底是個什麼脾性。
蔣瓛說得沒錯,若是出現大量的謠言,這對大孫的即位十分不利。
謠言的恐怖,朱元璋最為清楚,一旦天下的武將們,有了先入住的印象,那麼未來的大明帝國,在自己去世之後,將會風雨飄搖,動蕩不安。
唯一的辦法,就是如他之前所安排的那樣。
讓大孫先得到頂尖武將們的擁護,大明皇帝的傳承,才能是秩序平穩。
就算是有些許的謠言,以大孫的手段,也是無傷大雅。
想明白這些事情後,朱元璋唏噓惆悵,微微一歎:
“難道咱連自己的親大孫,都不能相認了嗎。”
聽到這話,蔣瓛頓時驚慌,單膝跪地道:“臣死罪。”
朱元璋轉頭看去,像是對蔣瓛說,又像是對自己說:“咱盼了這麼久,冒著孝陵風水被損壞的風險,也要把大孫的身份查個水落石出。”
“然而今天,這一切終究是塵埃落定,可是你卻告訴咱,現在還不能讓大孫入宮,不能讓大孫時刻陪著咱安享晚年。”
“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大孫流落在野,卻連大孫的身份都不能公布。”
“為什麼!憑什麼!那可是咱親手帶大的大孫呐,咱日夜思念大孫呐。”
“十年,整整十年,大孫走了,大妹子走了。你可知道這十年,咱是怎麼過來的嘛!啊!”
說到後麵,朱元璋回憶到往事,情緒越發激動起來,幾乎是咆哮著對著蔣瓛吼道。
原本單膝下跪的蔣瓛,頓時雙膝跪地,俯身稽首。
就連一旁的劉和,也被朱元璋有些癲狂的模樣嚇到了,哪還敢站著,和蔣瓛一同跪下。
良久,朱元璋的情緒漸漸緩和。
他沒有要處罰蔣瓛的意思,隻是在宣泄心中不滿的情緒。
“起來吧,這事你們沒錯,咱心裡也清楚。但是咱就是忍不住,咱的大孫如今好不容易回來,咱卻不能馬上相認。”
“咱這心裡呀,不是個滋味。”
朱元璋緩緩說到,述說著心裡麵鬱結。
“陛下,臣鬥膽,皇宮距離長孫殿下也不遠,陛下可時常過去。涼國公,宋國公,潁國公等人,都是見過小時候長孫殿下。”
“陛下把來龍去脈講清楚了,必定會擁護長孫殿下。以臣看來,最遲不過今年年底,長孫殿下就能和陛下一同過正旦節了。”
劉和起身後,見陛下的情緒漸漸的穩定下來,便開口安慰著說道。
聽到這話,朱元璋的心情顯然好受了些。
沉吟片刻,朱元璋說道:“趁著咱的壽誕,讓大孫跟這些武將們碰碰麵,想來有藍玉他們的支持,大孫應當是能把握住。”
說完後,朱元璋的眼中閃過一絲狠厲,補充道:“若是有哪些不開眼的,就休怪咱不客氣了。”
“陛下英明。”
劉和還有蔣瓛,連忙奉承著說道。
武將們長期鎮守大明各地,有些事情,哪怕是朱元璋,也隻能先召集到京師來,才好處理。
就像是原來的藍玉案。
藍玉原本在罕東平叛,平叛差不多的時候,次年二月才被召入京師。
回京的時候,藍玉根本沒想到朱元璋對自己動了殺心,畢竟他才立下平叛的功勞。
朱元璋殺藍玉的時候,也是暗中安排,如若被藍玉提前得到了風聲,那可就不好辦了。
並非每個武將是嶽飛,像藍玉這樣的知道陛下要殺自己,第一想法肯定是跑路。可不會到京師來送死。
在藍玉回京的第一時間,朱元璋並沒有動手,同時還把以藍玉為首的淮西勳貴武將,一同召集回來。
然後蔣瓛在早朝發難,早就準備好的錦衣衛,直接擒拿格殺,半點機會都沒給。
在殺了第一批後,朱元璋給他們直接按上謀反的罪名。
然後還停了一段時間,給諸多武將一種錯覺,好像是隻誅首惡。
實則沒過多久,又繼續殺。
自洪武二十六二月開始,一直到洪武二十八年,馮勝被賜死,藍玉案這才算結束。
足足殺了兩年。
有名有姓的將領,基本都上牽連賜死了。
無名無姓的更加不用多說,加上誅連的,整個藍玉案前後共計有一萬五千多人。
對於武將,朱元璋在殺戮前,都是作了精準的安排。
下手先是又快又狠,然後便是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緩緩圖之,直到連根拔起,徹底鏟除。
當然,現在不能殺了。
這些武將,將是留給朱英用的,以朱英的手段,加上朱元璋的協助,如同再次打造一個太子朱標般的,超一流武將班子:長孫黨。
至於不能加入長孫黨,或者對大孫身份有質疑的武將,那就沒必要留了。
掌握了兵權,就是掌握了天下,至於文臣若是不服,儘管殺了就是。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就憑現在的文臣們,根本不可能對抗武將。
前麵有名一點的劉伯溫,胡惟庸,都已經不在了,廢除宰相製度後,文臣的權力更是被拆分。
而每年朱元璋的壽誕,基本上大部分的武將都會回來祝壽,到那個時候,就是長孫黨成立之時。
“陛下,允炆殿下那邊,原本定於九月的冊封,這...”蔣瓛眼光微動,似乎是無意間提醒說道。
畢竟早前定下,九月便是冊封朱允炆為皇太孫的儀式,朱元璋的壽誕,則是在十月底。
朱元璋聞言,隨口說到:“咱都差點忘記這茬,隻能委屈允炆這個孩子了。”
而後補充道:“到時候讓欽天監想個法子,冊封的事情,往後推脫數月吧。”
說完後,朱元璋突然眉頭緊鎖,突然想到了什麼事情。
片刻後走到書案上,吩咐道:“劉和,擬詔。”
劉和聞言,連忙為陛下送來空白聖旨,並為陛下研磨。
朱元璋的聖旨詔書,都是由他自己親手所寫。
之所以突然想到立下詔書,是因為朱元璋怕有什麼意外,畢竟他都已經六十多的年紀了,不久前也生過大病。
萬一哪天突然病逝,大孫還未回宮,這樣子可就不好了。
現在的朱元璋,就是準備先行把遺詔寫好,如果真有這樣的意外發生,遺詔就是大孫最大的依仗。
哪怕到時候,大孫的依仗少些,至少也能名正言順的先即位。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