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有點不自信了,仔細在腦海裡搜尋了一番,沒錯啊。
“這樣,大家擴大搜索範圍,仔細找找,彆錯過任何細節。”
就在這時,一陣風沙襲來,眼睛都睜不開了,急忙用胳膊擋住眼睛,紛紛轉身躲避。
風沙過後,張玲睜開眼睛,突然喊出了聲:“看,那是什麼?”
頭燈一起照了過去,隻見地麵之上,沙海之中,隱約有一個圓形的東西,一會兒被流沙覆蓋,一會兒又顯露出來,若隱若現,被光線一照,散發出黑墨如玉的光芒。
鼻大炮眼疾手快,當下過去將那東西給撿了起來。
“是個銅鏡。”
這麵銅鏡鏡麵較小,鏡壁單薄,橋形小鈕,雖有殘損,但光澤鮮亮,還能顯出人的影子來。
之前蒙古金刀就讓我很困惑,林滄海斷代到了元代,可如果真是這樣,怎麼會保存的如此完好。
後來,我給穀滿倉打了個電話,他還在為我沒能去參加他的婚禮生氣,關鍵我是真忘了。
白事不能後補禮錢,不過喜事好說,雙倍奉上,穀滿倉這才消氣。
他不缺錢,倒不是貪圖我這2萬塊錢,關鍵要的是麵子。
穀滿倉跟我說蒙古金刀之所以能保存的如此完好,很可能與當地的氣候環境有著極大的關係。
眾所周知,沙子是流動的,且不存水,具有很好的乾燥性,蒙古金刀埋藏在淺層沙裡麵被沙粒研磨,才會千年不變,曆久彌新。
我想,這個銅鏡應該也是這樣吧。
張玲翻來覆去的看了看,突然就皺起了眉頭。
“這個銅鏡好像是漢代的。”
鼻大炮看著張玲,疑惑道:“玲姐,漢朝墓那可都是大肥肉,你怎麼愁眉不展的?”
“大炮,你有所不知。”
頓了頓,張玲接著說道:“西漢十一墓,九個在鹹陽,武陵源上走一圈,皇帝龍床被踩爛。”
石靜霞接過話茬說:“東漢十一帝,洛陽邙山嶺,獻帝劉協埋修武,國破家亡惹人怒。”
不知道鼻大炮聽沒聽懂,不過他衝石靜霞豎起了大拇指。
“嫂子,玲姐那是老太太吃柿子,手拿把掐,你是怎麼知道的?”
“活到老,學到老。”
石靜霞沒說謊,自從加入夥爺會以後,她就經常會關注一些這方麵的知識,也沒有特意去學,但是滴水成河,聚沙成塔,就怕有心人呐。
蒙古金刀,漢代銅鏡,這兩件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出現在同一個地方,肯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我問道:“玲姐,你看清楚了嗎?”
張玲點了點頭:“沒錯,這是漢代早期的銅鏡。”
接下來她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漢朝早期的銅鏡紋飾沿襲了戰國晚期的純地紋,多為人字形席紋,風格簡單粗獷,疏朗明快,是對先秦銅鏡藝術的繼承。
漢代中期以後,銅鏡的鏡麵逐漸加大,鏡壁亦趨厚重,鏡緣較寬,側麵略微突出。
這個時期,鏡鈕多作半球體,橋型旋鈕已被淘汰,紋飾布局突破了“心對稱”古樣設計出現了“軸對稱”式的新風格。
至於為什麼這兩個跨越了數百年的東西會同時出現,張玲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