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用錢買通了丁皇後其中的一個家人,再讓他去教唆引誘丁頃扒田堤呢?
既然能用錢買通丁皇後的家人,那麼買一個拱火惹事的農夫佃戶那就更容易了!
杜家的田地是去年被淹的,但到現在都沒有處置好,而田地被淹所能產生的後果程管煒算起來至少會有兩個。
一是那些田地從去年開始到今年都不會再有產出。
也就是說大皇子與五皇子不用分臟了。
二人的關係一定不會像以前那樣好。
如果再挑撥一下,他們二人甚至會反目成仇。
而五皇子所觀政協管的就是工部與內務府!
如果劉永銘從一開始就把目標放在了五爺黨,要搞定五爺黨,他就必須要做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將五皇子趕出內務府。
隻要五皇子離開了內務府,那麼五皇子自然就會把工作重心放在工部裡。
剩下的就是等著工部出事,然後再牽扯到五皇子的身上。
事實上,劉永銘現在已經控製了內務府了!
再如果,劉永銘從一開始就預料到了工部可能會有大事發生,他想借用這個機會整垮五爺黨的話,那麼他還要剝奪掉五皇子的外部支持,比如大爺黨!
事實上,事情也是這麼發生的。
大皇子因為不用再與五爺黨分臟而去與三皇子交好了!
綜合這些結論,劉永銘是有足夠的動機買通丁皇後的家人而去與丁頃建議扒堤淹田,並唆使與激怒丁頃做出一係列錯誤的事情。
而杜家田地被淹了以後,又產生了另一個後果。
因為長期以來杜家一直用金銀支持著東宮。
所以杜春珂若是遇到事情就一定會去請太子黨幫忙!
很顯然,太子黨並沒有在這件事情上幫上忙。
因為在年前與年後,太子黨都忙著另一件事情,那就是隴西李家的事情。
由於曹嶽看出了這是有彆人在從中挑撥二派爭鬥,所以他並不太想接大爺黨招。
他不是畏懼大爺黨,隻是沒把這個挑撥的人揪出來,曹嶽是十分不放心去與大爺黨正麵相爭。
萬一那個神秘人物又跳出來給自己來這麼一下,那曹嶽的處境是很難甚的。
而此時又發生了杜家田畝被淹之事。
曹嶽一來不想在找出那個人之前與大爺黨爭的太過,而使自己兩麵受敵。
二來他不想讓皇帝覺得太子黨勢大不可製,能完美壓製大爺黨。
那樣皇帝隻會對曹嶽產生忌憚感,從而削弱太子黨以保持朝廷上的平衡。
所以,曹嶽根本就沒有幫杜家的忙。
也因此,杜家與東宮那邊產生了一些嫌隙。
杜家在與東宮溝通無果以後,一氣之下將田地低價賣給了李裕。
李裕能挖太子黨牆角的情況下,他當然很願意做和杜家苟合,而且杜家出的價錢對李裕來說簡直就是白送一般。
杜春琦這麼做其實是在向曹嶽示威。
意思是,自己與大爺黨的人也是有聯係的,不是非你太子黨不可。
如果太子黨都不能保住自己,那麼自己就隻能去投大爺黨了。
現在在朝堂上,大爺黨對杜家明顯的逼捐行為太子黨卻無動於衷,再一次失信於杜家,沒有伸出援手。
杜春琦若是知道了以後又會在想些什麼呢?
杜家如果與太子黨決裂,東宮便會少一份收入。
東宮的資金不足一定會影響到太子黨的一些機能的。
綜合以上因素,程管煒心中想的已經不是什麼劉永銘有足夠的動機來做這件事情。
而是料定了這件事情就是劉永銘搗鼓出來的。
劉永銘有足夠的城府、財力、手下來做這一件即能離間大皇子與五皇子,也能離間太子黨與杜家的事情來。
最主要的是劉永銘最大的本事不是賺錢,而就是口舌之利!
程管煒再回想起剛剛餘諷的話。
於是他想到,丁頃一定是不知自己已成為彆人的一枚棋子,不知道這是劉永銘的詭計。
但是被劉永銘所收買的那個人一定是知道一些事情的。
如果餘諷已經懷疑到了這裡,並且去調查這件事情,那麼劉永銘就有必要殺了那個被收買者。
如果事情真就是自己想的那樣的話,羅信雄當時一定就不是在救人,而是在殺人!
但羅信雄這事做得十分完美,連那個目擊這到一切的農人也以為那是在救人而不是在殺人。
在劉永銘的口中甚至應該對羅信雄的救人行為進行表彰。
程管煒雖然認定了這事是劉永銘做下的,但他現在卻不會站出來像林從南那般向餘諷去追問。
因為這件事情最終倒黴的是太子黨。
大爺黨有沒有五爺黨無所謂,程管煒現在站著看熱鬨也就行了,用不著去查去管。
其至他巴不得劉永銘參一腳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