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隗老臉一抽,心中暗暗叫苦,“即便陛下要罰,也不該親自動手斬殺司空,所謂刑不上大……”
“住口!刑不上大夫就是為你等蟲豸犯了錯擦屁股的借口!爾兄無詔擅闖太廟,朕可視其為刺客!”
“袁逢仗著四世三公,不顧常侍攔阻,入太廟後用金龍拐毀壞太廟。”
“朕欲好言相勸,其卻以死相逼,如此惡賊,欺朕年少,怎能不斬?”
劉辯借著氣勢,將袁逢所行之事當堂講出,一眾跪在袁隗身後的文臣,隻覺得心中一苦,站錯了隊。
“臣……”
“朕還未說完!其子袁紹夜逃冀州,還有這些袁逢與西涼董卓按照聯絡的密信,張常侍,分與眾臣一觀!”
劉辯說完,小太監們抱起一堆信件,開始分發起來。
“惡賊!當誅!”
“陛下如此神武,居然還想勾結外官發動宮變!你袁家是逆賊不成?”
一聲聲如洪鐘般的質問聲敲打在袁隗的臉上,他蒼老的手掌想要去撿地上的信件,瞧個仔細,但終究還是知道自己哥哥與兩個侄兒的為人,竟一激動倒在了堂上。
一眾文武無人敢上前攙扶,劉辯見狀,不顧身份,親自走下龍椅,將袁隗扶了起來。
“太傅,朕感念你的啟蒙之恩,也知道你與袁逢並非同黨,朕不願錯殺忠良!”
劉辯說罷,一拱手,對著袁隗就是一擺。
袁隗隻覺得腦袋嗡,恍惚間便要再次跌倒,卻又被劉辯一把扶住,霎時間老淚縱橫,“臣,願以此戴罪之身,告老還鄉,啟蒙幼童,為陛下歌功頌德!”
“不必如此,朕的鴻文學宮仍需主教,太傅仍是太傅,此事朕也有錯,雖掌公器,卻悍下殺手,乃是朕少年心性,望太傅不計前嫌,繼續教朕。”
劉辯說罷,再次躬身拜下,心中暗想,“我要是讓你走了,袁家的門生故交全去了袁紹那裡不說,還讓他們有了攻訐朕的口舌,留你在身邊,他們膽敢起兵,便是不忠不孝!不如老老實實給朕打工。”
袁隗此刻白發飄散,似是瞬間老了十歲,但看向劉辯的眼神多了敬佩和感恩,“老臣但憑陛下差遣!”
劉辯聞言,後退幾步,抽出腰間天子劍,以迅雷之勢削去發尖,他手中握著自己的頭發大聲說道,“朕乃天子,但仍需為自己的錯誤負責,如今斬發代首,以儆效尤!望諸位臣公齊心協力,共保大漢萬年不朽!”
“陛下萬年!大漢萬年!”張讓見狀立刻帶頭高呼。
一時間山呼聲不絕於耳,一場政治陰謀,到此也算是化解了一般大半。
“啟稟陛下!臣手下都尉來報,昨夜董太後帶著渤海王離宮奔著西涼而去!”
王越跪倒在殿前,說出了這個驚人的消息。
“董太後亦是朕母,渤海王乃是朕弟,隨他們去吧。”劉辯表麵痛心疾首,暗自卻歡喜得緊,以董卓的心性,手裡有了劉協做籌碼,不出半年便會高舉大旗。
“陛下,臣等有奏!”
王允、楊彪以及司馬防立刻出列,手中捧著蔡邕所寫表奏上前朗聲喊道。
一部屯田法案,以及劉辯問事田畝的聖君形象,躍然紙上,便三位大臣說得無比生動,一時間滿朝文武儘數歸心,無一人敢提反對意見。
“此功不在朕一人,如今袁司空已逝,便由楊愛卿接任司空一職,司馬愛卿原職不動,再兼任禦史中丞。”
劉辯微微點頭,立刻封賞了兩人,至於王允已經是司徒,自然不必再封。
“陛下,荀彧已在殿外,是否?”張讓在劉辯耳邊低聲問道。
“退朝!請文若入太廟一敘!”劉辯聞言,立刻滿眼放光。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