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令君,朕給你調撥的陳宮可還堪用?”
劉辯握住了袁滂的手問道。
“陛下不提老臣也是要說的,陳公台此人,才思敏捷,且有任職縣令的經驗,與人口田畝一道卻有不錯的天賦。”
“老臣交於其的任務也能完成得十分出色,陛下所選之人當真是上上之選。”
袁滂十分認真地回答了這一問題。
“那邊好,但公台始終初入戶部,還需要老令君時時提攜才是。”
“陛下放心,老臣雖然年歲已大,卻也知道儘心培育繼任者的道理。”
“老臣建議,陛下或可從個縣、鄉的實際人口以及當地世家的數量來綜合考量推舉的名額。”
“例如弘農一地,雖然人口不多,但卻是楊家的祖地,若是此地的名額定得少了,必然全是楊家的子弟前來應試了。”
“老令君所言有理啊,那這名額便不用定死,可根據當地人口與世家數量的變動,每年製定不同的人數。”
“老臣所言便是此理。”
袁滂見劉辯十分輕易地便接受了自己的提議,顯得非常高興。
一旁的滿寵聞言,立刻拱手道,“老令君,如多次重要的修改,你可要與我好好說道說道,今年司隸、西涼、並州、冀州各地的人口世家啊。”
袁滂擺了擺手說道,“如果朝中能掌握的,隻有司隸與西涼的南部,並州的南部,以及冀州的南部而已。”
“並且這冀州南部的人口田畝也是來自袁紹先前所統計的,老夫覺得並不可靠。”
“此事還需陛下下令,調集各地人口田冊,再做定奪。”
滿寵聞言,點了點頭,立刻拱手說道,“老令君,青兗兩州暫且不提,隻需陛下一紙文書便能調來田冊,那荊、徐兩州如何打算?”
袁滂沉吟片刻,看向了劉辯,“此事還需陛下定奪。”
劉辯點了點頭,“此事無需將荊州、徐州考量進去。”
“此刻若去問陶謙和劉表要田冊,豈不是要讓他們嚇一大跳?”
對於此刻的州郡製的大漢來說,向一方州牧要當地的田冊,相當於是想要了解州牧對於當地得到治理基礎。
這還要提到劉辯那便宜爺爺和便宜老爹留下的爛攤子,若不是他們兩位將州牧和刺史的權利提高到一州之主的程度。
此刻劉辯也無需顧慮那麼多。
“暫且先以司隸、青兗、西涼之地為模板,製定察舉新規。”
“如此一來,若是行之有效,各州百姓與寒門若是知道了有此晉升之路,定會向著青兗等州遷徙。”
劉辯說罷,滿寵和袁滂便理解了他的意思。
一旦新的察舉規則開始執行,那麼彆說是百姓了,隻怕此刻不在大漢掌控的各州大族,都會趨之若鶩的。
而且此計妙就妙在,旁的州牧刺史學不來。
若是要學,第一步要做的便是推廣縣學、鄉學,耗資費力不說,最大概率便是培養出來的人才,最後還是會湧向大漢朝堂。
而第二步便是要推廣紙張書籍,但作為紙張與書籍的源頭,得利最多的將還是大漢朝堂。
並且各地的州牧情況各有不同,若是當地的世家不配合這項工作,隻怕最後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