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解釋道:“而是砲車主要用於攻城,可偏偏現在北方咳咳,除了北平、德州、真定這樣主要的大城,其餘的城池,城牆早都被蒙古人給扒了,甚至早在木華黎率蒙古偏師第一次攻入兩河的時候,為了防止金國人的固守,就都拆毀了。”
薑星火點點頭,同意了這個觀點,複又問道。
“那你覺得,如果大明想要發展軍事技術水平,能在那些武器上取得突破呢?”
朱高煦與鄭和給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
“甲胄!”
“火器!”
朱高煦先說道:“俺覺得應該發展棉甲,北方打仗,這東西太好用了,又能禦寒又能擋箭矢和銃丸。”
“我倒是覺得,火器應該還有很大發展餘地。”鄭和說道。
薑星火若有所思地看了這個奇怪的紅臉長髯漢子一眼,不過倒也沒說什麼。
隻是對其身份,進一步產生了懷疑和猜測。
至於科技點之類的東西,薑星火不打算再透露了,【鐵馬】和【千裡傳文】隻是為了試探皇帝的態度,而且是提議成立的前置條件,若非如此,他連這兩個都不想透露。
於是,這個話題就被略過。
“《大國博弈學》的第一部分,我們講了‘進攻現實主義’;第二部分,我們講了‘國家的權力’,接下來的第三部分,我將用之前博弈論中的一個經典案例,來解釋大國博弈‘安全困境’。”
“這個案例叫做倭寇的囚徒博弈。”
朱高煦眉頭一皺,這玩意還有續集?薑星火的手中,又出現了那枚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的銀幣。
“書接上回,上次在對馬島參與瓜分100枚八思巴文銀幣的倭寇,有兩個人在‘倭寇分銀’的博弈中幸存了下來,分彆是拿走了99枚銀幣的丙倭寇,和拿走了1枚銀幣的戊倭寇,至於甲、乙、丁,則早已被武士刀所砍殺。”
“這兩人倒挺幸運。”
看著感歎的朱高煦,薑星火搖了搖頭,緊跟時事地說道。
“不幸運,因為丙倭寇和戊倭寇,在接下來的聯手打劫中,不幸碰到了正在掃蕩倭寇的大明水師,所以他們戰敗被俘了。”
鄭和也跟著眼皮一跳,薑星火為什麼會說掃蕩倭寇的事情?難道薑星火識破了我的身份?
不應該啊,我都化妝成這樣了.容不得鄭和繼續深思,薑星火接著闡述起了背景故事。
“緊接著,丙倭寇和戊倭寇被關在了不同的牢房裡。”
“丙倭寇和戊倭寇非常恐懼地度過了幾日,他們新加入的海盜團夥中的其他明國和朝鮮、琉球的成員,已經陸續被提審,到了最後,隻剩下了他們兩個日本人。”
“有傳聞說,明國的將軍,在跟這些被提審的人玩一個遊戲,一個需要兩個人參與的遊戲。”
“終於有一天,丙倭寇和戊倭寇也被提審了,他倆反而如釋重負地鬆了一口氣。”
“來吧,哪怕殺死他們,也比這樣心驚膽戰地煎熬要強得多。”
“在屋子裡,他們看到了大明的將軍,一個長著大胡子的威嚴男人。”
“嗯,就像你倆一樣。”薑星火指了指自己身旁的兩個人。
朱高煦與鄭和被他逗得又疑神疑鬼了起來,總覺得薑星火在暗示些什麼。
“這個大明的將軍告訴丙倭寇和戊倭寇,想要跟他們玩一個遊戲時,兩名倭寇的心頭都很緊張。”
“什麼遊戲?”朱高煦忍不住問道。
“一個互相背叛的遊戲。”
薑星火慢悠悠地介紹起了遊戲規則:“大明的將軍告訴丙倭寇和戊倭寇,他們會被分開審訊,而審訊的內容,就是關於對馬島上倭寇巢穴的情報。”
“這些情報,隻有他們從對馬島上來的兩個倭寇知道,其他的海盜都是朝鮮人和大明人、琉球人,並不知道這些情報。”
“而大明的將軍則告訴丙倭寇和戊倭寇,如果關於對馬島倭寇巢穴的情報,兩個人都拒不開口,那麼兩人都隻會被判1年囚禁;如果其中一人拒不開口,一人坦白,坦白的人馬上會將功折罪被釋放,而拒不開口的人則要服刑20年;如果兩個人都坦白,那麼他們會因坦白減少十分之一的刑期,都服刑18年。”
“你們猜猜,最後丙倭寇和戊倭寇會如何抉擇?”
聽完了遊戲規則,朱高煦很有進步地在地麵上用他粗壯的手指比比劃劃了起來,鄭和則是在腦海中開始了推演。
薑星火看著他倆的思考,安靜地閉上了嘴。
——————
密室中此時也開始了討論。
朱棣保持了皇帝的威嚴,始終沉默,板著臉注視著他的臣子們。
朱高熾則掰著肉乎乎的手指頭在算數。
道衍的光頭靠在了椅背上,如果不是他手裡的紫檀念珠還在轉動,朱棣險些以為道衍睡著了。
戶部尚書夏原吉則一直在出神,禮部尚書李至剛也是如此。
隻是朱棣不知道李至剛是真的在思考,還是裝的。
至於兩個小吏,郭璡和柴車,因為手頭有紙筆的緣故,此時也在進行著紙上推演。
密室內的氣氛沉悶的可怕。
朱高熾算來算去,率先開口問道。
“有沒有可能,丙倭寇和戊倭寇都拒不開口,兩人都被判處1年囚禁?”
夏原吉接話道:“有可能,但是可能性不大。”
“為什麼?”朱棣也插話問道。
夏原吉理所當然地答道:“丙倭寇和戊倭寇有仇啊!上次在對馬島上分100枚八思巴文銀幣的時候,丙倭寇拿走了99枚,而戊倭寇隻拿走了1枚,戊倭寇定然是懷恨在心的。”
朱棣怔了怔,說道:“有仇是有仇,換誰都心裡不得勁兒。”
朱高熾也是喃喃:“可是好像有點不對.”
夏原吉明白朱高熾的意思,他解釋道:“這次沒說丙倭寇和戊倭寇都是【絕對理性】,既然沒有這個前提,那就不能把他們當做【絕對理性】的人來看待了。”
“而且薑師明確地告訴了,丙倭寇和戊倭寇就是上次在‘倭寇分銀博弈’中幸存下來的兩人,又描述了兩人的心理,譬如恐懼、如釋重負、心驚膽戰等等.這些都說明丙倭寇和戊倭寇不再是【絕對理性】的人了,所以說他們麵對新一輪的博弈,也不會做出【絕對理性】的判斷。”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