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殺招_大明國師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89章 殺招(2 / 2)

卓敬的反擊,是在說利和欲都是正常該談論的,光說利和欲,而不以禮規範,那麼其實是違反人之常情的,所以孟子說“何必曰利”是過激的。

而下半段則是拿親身經曆舉例,老朱跟卓敬說過,“老百姓沒吃的,就算有禮義也白扯,教化不了”。

嗯,看得出來,這句話確實是老朱能說得出口的,畢竟他是有切身經曆的,一家人基本都被餓死了,自己也差點餓死,餓死的時候,禮義確實沒法當飯吃,所以老朱樸素的治國理念裡,對於這一點看的很清楚,反複地給身邊的近臣提及,屬實是好心。

然後卓敬又問,如今百姓經常受凍挨餓,歎息聲從未停息,難道是老朱沒有給天下施仁義嗎?話裡話外拿老朱來當擋箭牌,可謂是跟鐵鉉在濟南拿老朱的牌位來阻止朱棣攻城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這也確實是老朱一貫的治國理念。

此言一出,汪與立頓時臉上一黑,心頭暗道好一個無恥小人,我枉當你是君子。

這怎麼反駁?難道要說老朱是錯的?命不要了?

朱棣自己說老朱錯了不要緊,可你一個外人要敢當著朱棣的麵這麼說,我看你是嫌自己家裡的族譜太厚了。

汪與立陷入了長考。

樓上,朱棣聽了層層轉述的話語,和善的笑了笑。

隻見朱棣向身後的朱高熾問道:“你覺得卓尚書能贏嗎?”

“不好說。”

朱高熾誠實地說道:

“義利之辨儒家從董仲舒開始,便是強調‘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從西漢到北宋,主流的定義都是說要‘重義輕利’,而非絕對忽視‘利’,或者‘義’與‘利’相對立如果汪與立拿之前的說法,避開糾纏,尋本溯源,是有機會扳回來的,如此一來兩個回合的試探算是結束了,汪與立很有可能出殺招,接下來萬一卓尚書接不住,就有可能會輸。”

在儒家傳統的義利觀,也就是漢儒的主要觀點,從《鹽鐵論》在西漢昭帝始元六年召開“鹽鐵會議”,以賢良文學為一方,以禦史大夫桑弘羊為另一方,就鹽鐵專營、酒類專賣和平準均輸等問題展開的大辯論)以後,就是“義利兩有”,但是“重義輕利”。

也就是說,漢儒既承認人們追求利益的合理性,但同時主張對於人們追逐利益的行為通過道德的準繩來評價,同時要求儒士“恥於言利”.漢儒還是相對務實的,不攔著人們搞錢,但是對搞錢不給予高評價。

朱棣微微蹙眉,反問道:“那你的意思是,北宋以後,‘義’與‘利’相對立?”

“是。”

“為何?”

“啊這.”

還能因為啥?當然是因為完顏構建炎南渡以後,拋棄父兄,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殺嶽飛,簽訂了《紹興和議》,宋金兩國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為界,從此“南自南,北自北”。

如此一來鐵血大宋的三冗問題就被神奇地解決掉了,而偏安一隅的南宋財政情況極大富裕,而南宋的理學家們不需要麵對搞錢的壓力,自然就可以重新站在道德高地上對著“利”指指點點,甚至將“義”與“利”、“天理”與“人欲”徹底對立起來。

至於燕雲、兩河、關陝、中原、山東、淮北等地的漢人百姓,都說了“南自南,北自北”,跟我們有什麼關係?你陳亮想倡導事功之學,收複中原,那我一定要把你駁倒、駁臭。

哦,忘了說了,辛棄疾那首著名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裡麵的“陳同甫”,就是事功之學也就是實學的代表人物,陳亮。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夢裡想去吧。

所以,漢唐北宋南宋,關於“義利觀”的思想脈絡轉變,便已經是一目了然了。

漢唐的主流是“義利兩有,重義輕利”;北宋有張載主張“利之言利,猶言美之為美,不可一概而論”,也有二程主張“和於義乃能利物”;到了南宋朱熹則是極為偏激地主張“君子隻見得義,小人隻見得利”。

而這一切哲學思想的轉變,都是因為時代背景不同而產生的,與時代的經濟條件密不可分。

事實上,當“義利觀”的轉變與時代的經濟條件緊密結合的時候.難道不已經是一種答案了嗎?等朱高熾給朱棣解釋清楚的時候,汪與立也終於結束了思考。

一滴汗水從他的額頭滑落,墜落在團墊上暈染開來,汪與立的臉色已經有些微微發紅了,老年斑顯得異常刺眼,顯然剛才的思考耗費了他大量的腦力。

事實上,辯經跟圍棋是極為相似的,國手對弈,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絕非妄語,而像汪與立和卓敬這種上了年紀的老人相對跪坐辯經,還是在萬人矚目的環境下,對生理和心理更是雙重考驗。

不過卓敬的優勢是,他比汪與立更年輕,身體素質更好。

汪與立八十多了,他“才”六十多。

汪與立緩緩開口,聲音已經有些嘶啞:“二程有言,大凡出義則入利,出利則入義,天下之事,惟義利而已太祖高皇帝固然德被四海,天下赤子莫不感其恩德,然和於義乃能利物,豈有不得其宜,而能利物者乎?人皆知趨利避害,聖人則更不論利害,義當為與不當為,便是命在其中也。”

前麵的意思很簡單,不用翻譯,唯有汪與立的最後一句話,引用自《朱子近思錄·卷七》第二十六條,原文是:“孟子辯舜、蹠之分,隻在義利之間。言間者,謂相去不甚遠,所爭毫末爾。義與利,隻是個公與私也。才出義,便以利言也。隻那計較,便是為有利害,若無利害,何用計較?利害者,天下之常情也。人皆知趨利而避害後續同上).”

這裡要注意的是,大儒辯經,引用的先賢話語絕不是隨便引用的,不是說覺得哪個應景,就用隨便拽一個,而是在回答得體的同時,都有著更深層次的涵義作為給對手挖坑的陷阱,如果對手水平不夠品不出來,無法在回答時及時避開,那麼下一個回合,這個陷阱就會馬上變成殺招。

汪與立之所以引用朱熹的話,是因為朱熹引用了孟子關於“舜、蹠之分”的話,而為什麼孟子的話很重要,稍後再解釋,先說朱熹這句話的主旨涵義,也就是朱熹把重點放在了“間”上,朱熹認為這個“間”,說明舜、蹠二人相距不遠。

意思是說,孟子對於義與利的關係區分的並不是很遠,一般情況下對於義、利二者的判斷,隻能表明了二者是同時存在於人心,因而說天下之常情是俗人的通用標準,而聖人則從不計較利害,也就是在義與利之間不做計較。

換言之,就是巧妙地用朱熹的解釋,繞開了卓敬拿老朱當的這麵擋箭牌。

所以翻譯結束,汪與立是想說,像大明太祖高皇帝這樣的聖人,凡事隻以“當為或不當為”而定,從不想“利”,因而雖然太祖高皇帝說了“利”,但這個“利”其實不能狹隘的理解為利害,隻是他作為皇帝要當為,所以才說。

另一側的觀眾席。

“原來是這個意思。”

經過了曹端的解釋之前慘敗於他手裡的江南士子,方才恍然大悟,而後愈發慚愧了。

“若非您的講解,我恐怕根本聽不明白師道先生話語裡的深刻含義。”

另一名士子感歎道:“那是自然,也就是師道先生處驚不亂,卓尚書的提問太過凶險,有些小人之心了,畢竟陛下就在旁邊看著,若是稍有不慎無法完美地繞開太祖高皇帝,給出合理的解釋,恐怕陛下一怒,金華學派都會化為齏粉。”

“師道先生的機鋒非止如此。”

同樣在下麵觀眾席休息的高遜誌冷不丁說道。

“還有彆的含義?”這回連徐老都有些驚訝,因為他也僅僅想到了曹端剛才那個維度,沒意識到這裡麵還有更深的涵義,而徐老看著曹端毫不驚訝的樣子,心裡更是升起了幾分異樣的情緒。

曹端是在不懂裝懂,還是他早就看透了,隻願意恰到好處地解釋一層涵義以免顯得自己太過優秀,引來更多地妒忌?

“當然。”

高遜誌資曆夠深、地位夠高,他不在乎這些,裝逼就完了。

他淡淡地解釋道:“孟子所說的舜、蹠之分,有個典故想來你們都聽過,也就是孟子說,聞雞而起,孜孜不倦行善的,是舜一類的人;聞雞而起,一刻不停地求利的,是盜蹠一類的人。因而孟子說,二者隻在義利之間。”

這不是什麼生僻的典故,在場學理學的,當然都聽過,所以他們顯得有些費解。

“您的意思是?”

“這是孟子說的。”高遜誌看似說了一句廢話。

“那又怎樣?”

見眾人實在愚鈍,曹端悶聲解釋道:“道統。”

當曹端開口後,方才有聰明人陸續明白了過來。

道統!

這裡便是說,孟子地位提高並非宋儒搞的,而是中唐的韓愈搞“古文運動”為了恢複道統,重視《孟子》一書,主張提高孟子的地位。

韓愈首次提出了儒家的道統思想,原文太長,簡單來排序就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而孟子死後,道統失傳。

到了北宋,慶曆新政與熙寧變法不同,雖然慶曆新政的時間更短,但範仲淹和歐陽修是有水平的,他們開始急劇地抬高孟子的地位,來統一當時理學誕生前的混亂思潮。

而理學繼承了韓愈的“孟子道統論”,王安石更是將孟子政治地位提高,親手把孟子抬進了配享孔廟的行列。

所以,汪與立給卓敬挖的坑,就是等著卓敬順著他的話反駁孟子的說法,從而把道統論拋出來壓人的同時,再以王安石變法來隱喻今日薑星火主持的永樂新政,後續的殺招,一定是藏在這裡麵的。

當然了,汪與立的殺招到底是什麼,高遜誌和曹端也很難猜出來。

但毫無疑問的是,第一場辯經擂台賽,經過漫長的互相試探、較量,馬上就到了殺招見勝負的時候了。

就在這時,隨著天邊的海東青落地,幾名錦衣衛從詔獄裡疾馳而出,隨後慌張地棄了馬,通報之後,直接登樓覲見朱棣。

“陛下不好了!”

前來彙報的錦衣衛百戶舉著手裡的紙條,汗水已經快要把自己浸潤的模糊了,等他登樓見到朱棣的時候,嘴唇都在劇烈的哆嗦著。

“怎麼了?慌慌張張成何體統?!”

朱高燧訓斥道。

錦衣衛百戶臉上的笑比哭都難看,他剛要開口,就被朱高燧示意噤聲,來不及解釋什麼,手裡的紙條直接被朱高燧奪了過去。

朱高燧匆匆瀏覽一眼,登時麵色大變。

“父皇。”

朱高燧貼在朱棣的耳邊說了幾個字,朱高煦隱約聽到了“火藥”,但朱棣的麵色卻極為沉穩。

出乎朱高燧的意料,朱棣隻是叉著腰輕蔑的笑了笑。

“暴昭的這點伎倆,你就被輕易唬住了?他在真定大營四年,與我們作對了四年,用的同樣的伎倆還少嗎?”

“派人去搜,這棟樓宇和周圍的樓宇,錦衣衛早就提前多少天檢查封鎖好了?地下也扣了數口大甕日夜竊聽,就算有火藥,又怎麼可能在我們腳底下?”

朱棣最後下了結論:“這定是調虎離.”

話音未落,忽然遠處的一間平房民居傳來了“嘭!”地一聲巨響。

緊接著,無數磚石迸濺而出,一股黑煙升起,沒造成什麼殺傷,但是造成了規模巨大的混亂。

卓敬的沉思被打斷,他知道汪與立拱手把主動權讓給他一定是彆有算計,要以守代攻,而且有絕對的信心守下他讓給自己的回合後,一擊製勝.所以卓敬分外小心,一直在思考,已經隱約猜度出了汪與立有可能的幾種選擇。

但眼下周圍的觀眾被遠處的爆炸聲所震撼,現場出現了嚴重的混亂卓敬不得不中斷了自己的思考,他倒也沒跑,這種情況卓敬依舊保持了清醒,或者說,這麼擁擠的人群,既沒必要跑,跑也沒用,自己這老胳膊老腿,跑了反而容易被踩踏致死,高台上才是安全的。

而對麵的汪與立頗有些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的意思,竟然一點都不慌,反而微笑著向他點頭示意。

“父皇,沒事吧?”

樓上,朱高煦以一種旁人看來極為誇張的姿勢,一手抓著梁柱,一手牢牢地護住了朱棣,房屋的梁柱在他手裡就跟公交車的扶梁一樣。

“沒事。”

朱棣拍了拍臉上的灰,也很冷靜。

槍林箭雨裡打滾一輩子了,這點小動靜算什麼。

朱高燧拉起被爆炸聲嚇得坐了個屁股墩的大哥,焦急地請示道:“父皇,這裡不見得安全,要不要先回宮?”

身後的近臣和勳貴們也都投來了含義相近的眼神。

“蠢貨!”

朱棣一腳踹了過去,朱高燧靈巧的跟個猴子一樣躲開,朱棣的腳在好大兒的肚皮前停了下來。

朱棣氣呼呼地說道:“這就是暴昭故意製造的混亂!”

“這棟樓宇和周圍的樓宇全是錦衣衛的產業,他暴昭有這個能耐潛入進來,埋上幾千、上萬斤火藥嗎?你當錦衣衛是瞎的嗎?”

“那”

朱高燧很快反應了過來,不確定地問道:“暴昭真正的殺招,是埋在了我們回宮的路上?他是為了逼我們回宮?”

“當然。”

朱棣冷哼了一聲,迅速下達了旨意。

“一、派原封不動的車隊,現在馬上回宮。”

“二,讓辯經繼續,安撫百姓情緒。”

“三,老三你穿朕的衣服,坐在朕的位置上,讓窗外的人看到。”

“四,老二帶隊在車隊周圍拉網,準備抓捕逆賊。”

——————

茶樓內。

手下稟報道:“暴公,偽帝的鑾駕動了,而且窗戶裡的人雖然穿著龍袍,但一定不是偽帝,有眼睛尖見過偽帝的兄弟確認過了。”

暴昭笑了笑,隻是搖頭。

“你們不了解朱棣,他一定還在茶樓裡。”

“那設伏的兄弟豈不是?!”

手下們麵麵相覷。

暴昭放下了茶杯,麵色冷了下來。

“成大事者必有取舍。”

說罷,踢開了腳邊的箱子。

裡麵赫然堆著數十套錦衣衛的飛魚服和繡春刀,乃至藤牌、鋼弩。

這才是暴昭的殺招。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我高育良的學生,必須進步 盜命記 穿成早死女配後,我卷瘋全宗門 燼神錄 親姐重生後,炮灰弟弟們強勢爭寵 閃婚甜炸了,為絕嗣大佬生了四寶 造化仙鼎 苟在玄幻世界隻手遮天 大啟審死官 遭逐後我穿梭位麵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