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光明_大明國師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91章 光明(2 / 2)

他的目光移向遠方的姚廣孝身上,似有深意。

朱能微愣,接著反應了過來,想來是有什麼他不知道的底牌捏在手裡。

朱能跟姚廣孝相交多年,他知道老和尚肯定不打無準備之仗。

擂台上。

依舊是守擂者享有第一回合的主動權。

如果說汪與立和卓敬都是那種先試探兩招再綿裡藏針以決勝負的選手,那麼到了高遜誌和張宇初這裡,風格顯然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兩人都是講究抓著對手的弱點不放,以雷霆之勢速戰速決的。

張宇初不是儒家的人,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君子風範,他非常珍稀這個先手機會,毫不猶豫地順著剛才高遜誌露出的“破綻”猛攻。

是的,高遜誌剛才擊敗卓敬的時候隻說了幾句話,但已經被張宇初找到了破綻。

這也就是辯經這個遊戲,為什麼高手也很難一挑多的原因,不僅是說得多底牌露的多,破綻也會跟著露出來。

張宇初開口道:

“貞觀七年,李世民召臣下聚於顯德殿,議治國之道。

魏徵曰:若聖哲施化,上下同心,人應如響,不疾而速,期月而可,信不為難,三年成功,猶謂其晚。

封德彝對曰:三代以後,人漸澆訛,故秦任法律,漢雜霸道,皆欲化而不能,豈能化而不欲?若信魏徵所說,恐敗亂國家。”

人群之中驚疑之聲不斷,這是《貞觀政要》裡關於王霸之辯的很有名的一個典故,一般是堅持己見的魏徵以及最後的結果來說明行王道的正確,然而.這話好像不應該是從守擂的張宇初嘴裡說出來的吧?

這算是怎麼回事,我說你的話,讓你無話可說?但坐在台下的曹端,麵色卻稍微凝重了起來,他挺直了脊背,目不轉睛地盯著台上高遜誌的反應。

如果不出所料的話,張宇初一開始就要露一手了。

張宇初的話語還在繼續。

“魏徵答曰:五帝、三王,不易人而化。行帝道則帝,行王道則王,在於當時所理,化之而已。考之載籍,可得而知若言人漸澆訛,不及純樸,至今應悉為鬼魅,寧可複得而教化耶?太宗每力行不倦,數年間,海內康寧,突厥破滅,因謂群臣曰:貞觀初,人皆異論,雲當今必不可行帝道、王道,惟魏徵勸我。既從其言,不過數載,遂得華夏安寧,遠戎賓服,突厥自古以來常為中國勁敵,今酋長並帶刀宿衛,部落皆襲衣冠,使我遂至於此,皆魏徵之力也。

《資治通鑒》亦載:由是二十年間,風俗素樸,衣無錦繡,公私富給。”

張宇初黑胖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戲謔的笑意。

“高太常方才講自李世民以來,不複論尊卑之序、是非之理,以至於晚唐五代莫知禮義為何物矣,然李世民行王道,重功利,得有此語。依高太常看來,若是李世民行霸道,重禮義,是否反之?”

這就是典型的自己挖坑自己跳了。

既然剛才高遜誌為了擊敗卓敬,以李世民暗喻朱棣,並且給李世民定性,那麼此時自然不好再反身說李世民做得對了.等等,是不是有哪裡不對?高遜誌難道不可以在否認李世民的禮義有缺的前提下,讚揚李世民行王道導致大唐興盛的結果嗎?雖然王霸義利通常是混雜在一起糾纏不開的命題,但硬要從中間切一刀,似乎也是可以辦到的。

平常可以眼下不可以,因為如果高遜誌進行二分法,那麼朱棣支持薑星火進行的變法就有了依據。

這就是說,辯經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辯個輸贏,而是為了現實的廟堂而服務。

王道還是霸道,亦或是王霸道雜之,都在朱棣的一句話裡。

你如果自己把王霸義利切割開來,那麼就相當於拱手給變法派遞上了一把刀。

所以,不能切割。

而且即便是強行切割,既然李世民可以做到,那麼朱棣為什麼做不到?朱棣一樣可以有違禮義的情況下做到行王道或王霸道雜之)來治天下。

如果從後世人的視角來看,朱棣在未來的二十年裡也確實是這麼做的,然而就如同貞觀七年的人不知道李世民將要把大唐變成什麼樣子一樣,永樂元年的人,也不知道朱棣會取得什麼樣的成就。

所以眼下的爭論,表麵上爭論的是過去,實際上爭論的是未來。

而張宇初這個黑胖子相當狡猾,第一回合給高遜誌提出的問題,無論高遜誌選擇哪個答案,結局都是輸。

繼曹端以後,很快就有人想明白了過來,他們紛紛緊張地看著台上的高遜誌,等待他采用何種方式來破題。

而修改規則之後的沙漏,正在快速地流逝著。

留給高遜誌的時間不多了。

——————

留給李景隆的時間同樣也不多了。

李景隆意識到,如果能阻止暴昭的陰謀,配合上在日本立下的功勞,那麼他足以重新贏得朱棣的信任,回到大明廟堂的核心,所以這件事他要做得漂亮些。

李景隆飛速思考了刹那,然後問道:“薑郎,你覺得什麼情況下,暴昭手裡這點人,能遮擋麵部混進去刺駕?”

兩人幾乎是心有靈犀地說道:“起火!而且是起大火!”

是的,隻有起了大火,他們才有充足的理由遮擋麵部以躲避濃煙;同樣,也隻有在大火造成混亂的情況下,這幾十號人才能不惹眼、不被盤查地混進去。

“那怎麼混進去?”

薑星火挨個舉例道:“他們要扮作錦衣衛,亦或是五城兵馬司的火兵或者鋪子裡的火丁?”

這裡得簡單介紹一下明初南京的消防工作。

南京城的消防分為三個部分,宮城內的消防由內廷專門的宦官負責;皇城內的消防由金吾衛等禁衛軍負責;皇城以外的南京城內消防由五城兵馬指揮司負責。

五城兵馬指揮司下麵設有專業的消防部隊——火兵。

火兵主要是為了防禦敵軍火攻引起的火災和防範其他日常火患,有數百人,一般在城中心的鼓樓附近的值房待命,配備完整的水桶、藤鬥、麻搭、竹梯、斧、鋸等救火器具。

當然了,五城兵馬指揮司下屬的火兵不可能顧得過來上百萬人口的南京城,然後南京城裡按照不同的街坊,一共設有上百處“紅鋪”,每鋪有鋪頭及火丁八到十人,屬於半官方的消防組織,鋪內除了有床榻以供火丁們休息和躲避雨雪外,還有火鉤、水桶等救火器具,火丁還兼具一部分更夫的作用,他們輪流值夜,擊柝振鈴,提醒人們注意火盜。

李景隆先排除了一個答案,隨後得出了自己的結論:“他們扮不來火兵火丁,火兵火丁都是要滅火的,沒那兩下子馬上就得露餡,而且火丁拿不了兵器,火兵也隻能拿斧、鋸,不能攜帶正常的兵器他們如果想全副武裝地混進去,一定是扮作錦衣衛,因為其他衛沒有隨意走動的權限。”

薑星火沉吟道:“在濃煙繚繞一片混亂的情況下,河北口音的錦衣衛確實無人敢攔,遮擋麵部也是合情合理,恐怕沒人能識彆出來,可是該如何製造大火呢?靠黑火藥嗎?”

李景隆看著薑星火說道:“詔獄周圍的情況你比我清楚。”

“我知道。”

薑星火也有些費解,正是因為清楚詔獄周圍的樓宇都被控製了,不存在埋藏大量黑火藥或者是木柴、煤炭、猛火油的可能,而遠處點火也不可能達到給現場製造混亂的效果,所以他才費解。

至於混進現場的人在街邊點火,那就更不靠譜了,怕是火苗還沒點起來就被錦衣衛給抓了。

“按正常的方法,都是不可行的,必須要點著現場中心的建築物才能造成混亂,可那麼大的樓宇,雖然是木質的,可想要被點燃,就必須要大量黑火藥、木柴、煤炭、猛火油等易燃物這些東西路麵上運不過去,更沒辦法挖地道.等等!”

薑星火忽然想到了什麼。

“暴昭會怎麼做?”李景隆連忙問道,這個問題他根本沒想明白。

薑星火苦笑了一聲:“我知道答案了。”

“熱氣球。”

李景隆怔了怔,方才恍然。

“不錯,恐怕唯有你發明的熱氣球,才能做到這一點了,而且暴昭也確實不缺敢於赴死的死士我在信中聽說了,你去江南平亂的時候,南京城中研製、放飛熱氣球一時成風,國子監就有不少監生製作出了熱氣球,不過也有摔死的,但無論如何,暴昭確實有可能製作出熱氣球,也有可能在上麵裝滿火油,用以引燃建築物製造混亂.可是假如這個推論成立,我們怎麼才能找到暴昭布置的熱氣球的位置?難道要靠大索全城嗎?”

“有辦法的。”

薑星火解釋道:“其一,城裡現在都是禁飛區,熱氣球哪怕不展開,體積也非常大而且城內很少有寬敞的地方起降,一般都是在城外;其二,熱氣球的飛行需要看風向,夏天南京城刮得是東南風。”

這裡便是說,自從熱氣球蔚然成風後,朝廷很快就下令禁止在南京城周圍方圓五十裡放飛玩耍了,原因也很簡單,這東西飛得高,能窺探皇宮和皇陵。

所以要是在城裡出現熱氣球,早就被人舉報逮到了,百姓舉報向官府是有賞錢的。

“所以我們用數學方法,完全可以推算出一片大致區域。”

“既然假設暴昭使用熱氣球製造大火和混亂,那麼他的熱氣球一定是布置在詔獄東南方向的城外,而且考慮到不能繞彎子否則會給城內足夠的預警時間,那麼這個夾角應該就在1525°之間,也就是這個範圍。”

薑星火在地上大概筆畫出了一條西北東南的熱氣球飛行軌跡圖,跟前世他玩吃雞時候的航班跳傘路線倒是挺類似,隨後又用以詔獄為中心,用兩條線切出了一個扇形圖。

李景隆看著地上畫出來的區域,蹙眉道:“從城外起飛的話,現在怕是來不及搜索了。”

薑星火乾脆道:“兩手準備,一手搜索阻止起飛,一手準備空中攔截。”

“空中攔截?”

這是李景隆從未聽說過的名詞。

“嗯,既然已經測算好了敵方熱氣球的飛行方位和區域,那麼完全可以靠著飽和式起飛,實現空中攔截,讓人在空中把他們的熱氣球打爆。”

“用弓弩?”

“弓弩沒用,隻能把熱氣球穿個洞,人家照飛不誤。得用火銃發射霰彈,既能把熱氣球的球囊打爛,也有可能直接引燃猛火油。”

薑星火招呼了一聲幾名侍從甲士:“你們先去兵仗局取他們新研發的重型火銃,隨後來飛鷹衛找我。”

幾人聽命離去。

看李景隆還呆在原地,薑星火拍了拍他的肩膀。

“走吧,去飛鷹衛,新時代總有新時代的辦法。”

——————

辯經現場的眾人,絲毫沒有意識到一場大明版的九妖妖或許即將降臨,他們依舊緊張地注視著擂台上的高遜誌和張宇初。

在沙漏走完之前,高遜誌終於開口。

他沒有從張宇初給的兩個答案裡選,而是獨辟蹊徑。

“得天理之正,極人倫之至者,堯舜之道也;用其私心,依仁義之偏者,霸者之事也。”

此話一出口,台下的曹端就忍不住擊節讚歎道。

“妙哉!”

高遜誌的回答確實很巧妙。

張宇初給了兩個選項,1王道+功利2霸道+禮義。

高遜誌哪個都沒選而是說隻要得天理,符合人倫,也就是符合三綱五常,那在禮義上就是堯舜那樣先王的王道;而如果為了一己私心,即便是行王道,行仁義,但其實也走遍了,本質上行的還是霸者之事,也就是霸道。

這個說法在後世人看來或許有點不要臉,難道看事情是“論心不論跡”嗎?難道李世民行王道把大唐治理的很好,結果到頭來還要被說是一己私心,算不上王者,隻能算霸者嗎?

但是,在明初這個時代的道德評價體係之下,高遜誌說的還真沒錯。

君子論跡不論心?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前提是修心,正所謂“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如果你內心的出發點,也就是你的“意”是歪的,那麼無論你做了什麼,結果都是歪的,哪怕你做的事情是對的。

所以,在斷定李世民“意不誠”的前提下,那李世民做了再多的事情,創造了多好的治世,都是霸者,永遠不能成為王者。

“漢祖、唐宗,明君也,然究其根本,乃是人欲作祟,而非追尋天理,故而行王道不可至禮義,僅此而已。”

“三代先王之世,以道治天下,而非以法治天下,後世反之,然若以霸者行王道,循祖宗之法,謹遵三綱五常,尚且維係治世,但又任一變更者,治世不存也。”

朱棣的血壓已經在上升了。

聽聽,這是人話嗎?這還想活嗎?

什麼叫“以霸者行王道循祖宗之法,謹遵三綱五常,尚且維係治世”?意思就是朱棣好好地仁義治國,遵守老朱的法規和三綱五常的傳統,還能坐穩皇位,你小子隻要自己亂折騰,那馬上就天下大亂。

這還沒完,高遜誌又補了一刀。

“秦二世而亡,後人哀之而不鑒之,隋帝楊廣行霸道,廢文帝之法,亂綱常舊俗,亦二世而亡矣.李世民正因此緣由,方聽魏徵之言,行王道以致貞觀之治也。”

聽到高遜誌拿隋煬帝來暗喻自己,朱棣的血壓已經徹底拉滿了。

而緊接著,張宇初的血壓也快滿了。

“自李世民以來,不複論尊卑之序、是非之理,此言非虛。”

“李世民行王道,重功利,此言亦非虛。”

“汝號稱‘道門碩儒’,今日之所惑,究其根本,不過是呆讀死書,不通經義而已。”

“三綱五常,實乃天理,以天理解萬事萬物,迎刃而解。”

不得不說,高遜誌跟汪與立的風格真的是截然不同,他這個嘴就沒饒過人,一邊自爆不說,一邊還要嘲諷張宇初。

但偏偏.他把張宇初提出的兩難抉擇給解出來了,而且解得極為漂亮。

張宇初深呼吸了一口氣,他想起了薑星火之前交代給他們的各種臨場預案。

在這種情況下,張宇初知道,自己想要靠自己的實力戰勝高遜誌,恐怕是非常困難了,因為經過短暫的交鋒,張宇初就知道,高遜誌比過去更強了。

在洪武朝二人就曾有過交手,那時候張宇初是一勝二負。

如今勝算渺茫,再不出薑星火教得絕活,怕是等不到朱棣的天降懲罰,就要被高遜誌深厚的理論功力和犀利的攻勢辯駁的啞口無言了。

張宇初看著高遜誌,緩緩開口道。

“汝言三綱五常乃是天地之道,天下至理。

然天地之間,何物非道?

赫日當空,處處光明。

閉眼之人,開眼即是。

豈舉世皆盲,便不可與共此光明乎!”

既然你不要臉,要講求心性,論心不論跡。

那好,我今日如你所願。

讓你見識見識什麼叫真正的“論心”,讓你見識見識什麼叫做“唯心”。

吾心光明,亦複何言。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玄學老祖爆大瓜,霸總全家心發慌 帶著倉庫回七零,全家吃肉奔小康! 臨羨令 柯南:我真覺得米花町是天堂 死亡就回歸,區區仙帝慫個錘子 橫濱星露穀物語 麵壁者,但元嬰期 退親後,假千金靠玄學一統江山 終有報:神探歸來 我在撣邦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