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人心_大明國師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43章 人心(2 / 2)

可即便如此,百姓能承擔的鹽價,總是有個限度的。

在統治階層眼裡,你是刁民還是良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好不好管理。

朱瞻基很聰明,他想了想問道:“所以楊先生覺得,百姓如果自己能獲得利益,來自君上的賞罰,就失去了一半的效果?”

“所以淮粵之爭,其實是勢力範圍的爭奪?”

吳傳甲說的詳細,他有不懂的地方,弟弟吳傳宗會幫忙補充,因此在長達兩個時辰的彙報中,可謂是事無巨細,把淮商的家底抖落了個乾乾淨淨。

你拿著價值一貫一千文)的寶鈔,去街上跟人換一千文銅錢,傻子才跟你換。

“掌櫃,有客人。”夥計走進屋子,向掌櫃恭敬地稟報道。

“粵商主要是做什麼的?”薑星火突然問了這麼一句。

店鋪上麵掛著“劉氏錢莊”的牌匾,旁邊的小旗上,則繡著“劉氏錢業公司”。

而且,即使手頭的寶鈔數額不夠多,也可以整批出售,去跟彆的商人做交換,也算是一條不錯的賺錢途徑。

與之相比,銅錢由於加起來沉重,必須用錢袋裝著掛在腰上,這才更容易被人一把撈走。

明朝的市井,始終沒有宋朝那樣繁盛,這跟官府的不提倡商業發展是有極大關係的,而在此情況下,在這種貧困落魄的環境下,很多商業嗅覺敏銳的人其實缺的隻是一個機會,而一旦發覺有改善機會,往往會抓住不鬆手,哪怕付出再大的代價,也會努力去爭取和把握。

薑星火收回思緒,看向吳家兄弟二人。

而朱高熾則相反,他沒有父皇的條件,同時也是典型的儒家思維,要的是最低成本地有效治理,而且是長期治理。

在旁邊,朱恒也意味深長地說道:“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這是你的機會,也是吳家崛起的機會,錯過了這次,可沒有下次機會了!”

見到是一個中年人帶著一個小孩,看起來是父子的模樣,掌櫃微微詫異大人看起來倒是氣度不凡,而小孩一看就是養尊處優慣了。

屬於是披著儒家的皮,揭開一看,裡麵全是法家的內核。

拒絕了李增枝留宿湯山彆業泡溫泉的邀請,薑星火徑自離去。

“大本堂不教《商君書》,但是父親大人教我讀過。”朱瞻基答道。

楊士奇微微一怔,又問道:“不知是多少比例收?”

而隨著工業革命和海洋貿易、海外殖民的展開,商人階層的規模是一定會以普通人難以想象的速度膨脹的。

“怎麼能是一比一呢?”即便是朱瞻基這樣的孩子,也察覺出了不對勁。

見楊先生直接被自己乾沉默了,朱瞻基縮了縮脖子,半晌才說道:“薑先生很厲害。”

“大明的商法要改,鹽法也要改,對於大明國內的產業,單行業壟斷是不允許的,跨行業壟斷更是絕不可能,所以我希望你們吳家能把精力放在主業上。”

“不錯。”

至於後來堡宗的事情,堡宗當然可恨,但要是沒有朱瞻基放棄開平衛,導致北京在事實上直接成為北部國防線的一環,那麼其實這場仗是不用在土木堡這種距離首都根本沒多遠的地方打的,對此朱棣就說的很透徹“惟守開平、興和、寧夏、甘肅、大寧、遼東,則邊境可永無事矣”,而放棄開平衛等一係列前哨防線,縮地三百裡,儘失龍岡灤河之險,使得苦果早已埋下,甚至不誇張的說,女真能跨過長城入寇京師,跟這個也是有關係的。

其實包括楊士奇在內的內閣眾人,都很清楚,為什麼皇帝看中國師,而不是他們這些飽學之士,因為國師的施政方針,完美符合皇帝的利益取向。

楊士奇又帶著朱瞻基走了幾家店鋪,最後拐進了一個小巷子,進了另一家店鋪。

王斌和朱恒,一個保鏢頭子,一個經商大管家,都是朱高煦留給薑星火的重要幫手,雖然能力隻有中遊水準,但忠誠度是拉滿的。

馬車停了下來,他們身邊有不少保護安全的人,所以倒也不用擔心。

“在大本堂沒讀過《商君書》嗎?”

坐在龍椅上的朱棣,不在乎楊士奇們所擔心的人心啊、統治難度啊這些問題,因為朱棣是徹頭徹尾的武夫思維,他手裡刀把子夠硬,全天下都得聽他的以實用為主,說那些亂七八糟的都沒用。

而手裡沒什麼寶鈔又想買的普通百姓,朝廷也沒禁止他們私下拚團團購。

事實上,不僅是禁絕金銀交易,為了穩定幣值,大明銀行也不允許所有受監管的錢莊,進行超比例的寶鈔銅錢兌換,這種舉動不是自欺欺人。

但也正是這一點,讓大明的頂層人物們,普遍不重視商人在日後能爆發出的能量。

劉掌櫃哈哈大笑:“貴客這話說得,當然是一比一啊,不過要看寶鈔的新舊,若是有折損,還得每貫多收一文的折損費。”

聽到對方開口後,劉掌櫃微笑道:“哦?不知貴客打算做什麼交易?”

“窮則思變啊。”

這是一處路邊的商鋪,有不少人在排隊。

封建時代,朝廷的管理能力是相對低下的,這就要求百姓的水平也必須相對低下,但凡人心活泛,都有自己的心思,追求自己的利益,朝廷的管理難度,就會超級加倍。

“賣些寶鈔。”

“人心日漸浮躁,真是令人擔憂。”

聽了李增枝的話,吳傳甲眉頭都不皺一下道:“理當如此。”

楊士奇深吸了一口氣,告訴自己,童言無忌。

如果這個實際售價,減去鹽商的成本和運費,最後得出的利潤不讓商人滿意,那肯定就沒有兩淮的商人去那裡賣鹽。

說穿了,這就是淮鹽行銷區與廣鹽行銷區的兩個既得利益集團,包括了商人、地方官府、豪強,他們圍繞贛南、湘南的售鹽權而展開的利益紛爭,這也是僵化死板的鹽法製度,麵臨明朝經濟恢複的大環境,逐漸開始無能為力的表現。

“須知道,小人畏威而不畏德,可即便是朝廷法度刑罰,也不是萬能的若是萬能的,暴秦、暴隋怎麼就亡了呢?”

寶鈔現在實際幣值雖然有所抬升,但一貫麵值的寶鈔,最多也就能換到一百多文銅錢,誰跟你換,直接原地虧八成。

薑星火不喜歡做這些算計,但是他很清楚,自己現在是一顆棋子,充其量,是一顆有分量一點的棋子,自己的全部權力,都來自於皇權的支持。

楊士奇接過劉掌櫃遞過來的文書一看,果然如此。

李增枝接過了吳傳甲的簽字畫押,含笑點了點頭,道:“你放心,我曹國公府是絕不會虧待你們吳家的,安陸侯給不了的,我能給你。”

“手裡拿著這麼多寶鈔,不怕被偷嗎?”朱瞻基小聲問道。

而且最關鍵的是,即使沒有辦法去鹽場取鹽,也找不到可以拚團的鄰裡親朋,隻要手裡有大明寶鈔,也可以去拿著找相熟的商人或是小販,因為現在寶鈔是可以買一些平常價買不到的貨物的。

由於運貨和銷售都不方便且無利可圖,淮鹽很少能到達湖廣和江西,粵鹽卻出現大量積壓,這就使得在官府規定的鹽銷區範圍內,出現了新的私鹽市場需求。

與此同時,曹國公府能夠把手伸到兩淮,拿到吳家的糧食產業,對曹國公府來說自然是利益巨大,但同樣也會跟吳家走的更近.如果沒有搭上二皇子和國師這條線,走的更近,往往意味著被吃乾抹淨,但若能讓吳家成為國師的心腹,對吳家的幫助卻是顯而易見的,甚至能改變吳家的命運。

“另外,現在商業要往外看,國外日本、朝鮮、安南、占城.這麼多市場,又不是不讓伱們去,何必擠在國內爭來鬥去呢?”

這一切,都必須先解決210萬兩,解決鹽政,解決淮粵之爭。

薑星火要把華夏引導到另一條曆史的快車道上,他不想走王安石的覆轍,更不想像張居正那樣人亡政息。

楊士奇搖了搖頭,由於寶鈔泛濫,現在南京城裡各個地方的百姓,基本上隨身都會帶著幾張或幾十張甚至上百張的寶鈔,這玩意可以說是極其方便隨身攜帶,而且攥著反而不容易被偷。

漢代以後的儒家嘛,懂的都懂,與其說是更像先秦的儒家,不如說更像先秦的法家。

可是,薑星火同樣還有另一重考慮。

排隊觀察了半晌,楊士奇歎道。

漂亮話說的再多,道理在實在,剖析的後果再精確,在皇帝那裡都沒用。

“楊先生是怕風俗不存嗎?”朱瞻基也好奇地透過馬車簾子,看著外麵的世界。

“風俗不存倒還在次要,隻是此風著實不可久,一旦日子長了,恐怕百姓就不好管了。”

嗯.跟西方在130年後才會問世的《君主論》基本如出一轍。

他要把自己摘出來,成為真正獨立存在的棋手。

“納鈔中鹽”在京城引起了很大的震動,畢竟南京城裡,有錢人還是不少的,而且此前朝廷從未出台過類似的政策,而寶鈔換鹽雖然看起來很虧,但那隻是從麵值上衡量罷了,如果論實際價值,顯然是不虧的。

百姓日常用,私下裡在黑市換,這都沒問題,但是一旦能夠公開兌換,那麼必然會遭到擠兌,銅錢的存量馬上就會減少。

朱瞻基天生聰慧不是沒有辨識力的兒童,他對是非對錯,有著自己的判斷,所以略一思考後,說出了直擊楊士奇靈魂的話語。

來自官鹽的淮鹽出現滯銷,既有商人路途遙遠無利可圖的因素,也有淮鹽的官鹽乾不過粵鹽的私鹽的因素,不管如何,湖廣、江西等對應區域攤派的鹽稅難以收取,造成越來越多淮鹽壅滯於鹽場。

而劉掌櫃見了外麵的勁裝漢子,更是害怕他們是大明銀行派來調查的,無論楊士奇如何說,都咬死了這就是官方的規矩,自己絕對不敢做違法亂紀的事情。

楊士奇無奈,顯然直勾是釣不上來魚的,於是乾脆帶著朱瞻基走出了這家錢莊。

但好巧不巧地是,剛走出門,就見到了拉著於謙在實際調查的薑星火。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帶著倉庫回七零,全家吃肉奔小康! 臨羨令 柯南:我真覺得米花町是天堂 死亡就回歸,區區仙帝慫個錘子 橫濱星露穀物語 麵壁者,但元嬰期 退親後,假千金靠玄學一統江山 終有報:神探歸來 我在撣邦那些年 重生,把繼兄死對頭撩吻到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