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義微微頷首道:“參考了,除了交織布政使司布政使由前禮部尚書李至剛出任、按察使司按察使由前右副都禦使黃信出任以外,暫擬是由截止到十月份考成法成績最好的福建布政使司來出一個左參政,考成法成績第二的河南布政使司來出一個右參政,然後第三的江西布政使司出一個左參議,最後一個右參議,由安南歸附的人員,原《明報》編輯裴文麗出任按察司的副使,則是由河南按察司的按察副使轉任,按察司僉事留給籌備後勤有功的太平府知府。”
“有。”
“國師寫了什麼?”茹瑺在皇帝這裡比較有麵子,先問道。
“《明報》報社的工作做個收尾,把安南的事情好好寫一寫,鼓舞一下民心士氣,畢竟仗也打了這麼久了,如今胡氏父子投降,安南滅國,該怎麼宣傳就怎麼宣傳,要鼓動起來。”
“哎,那誰能想到還有繞後的啊。”
大明已經太久沒有發動對外戰爭了,這種遠離本土打擊不臣之國的軍事行動,無疑是能極大地展示軍威的,而且百姓也與有榮焉。
茹瑺瞬間秒懂,都跟國師學會了跨海登陸的戰術,隻要手裡有港口,以大明軍隊的戰鬥力想要防禦,安南人哪怕真敢造反,也是奈何不了明軍的,到時候守住港口,援軍從海上還不是想調來多少就調來多少,所以在安南國內維持太大規模的駐軍,反而沒必要。
“你先拿回去慢慢研究,這兩天記得把它檢查完,這個以後是要在民間便宜賣的,能提高百姓的識字率。”
蹇義也認同道:“考成法立限考事,以事責人,信賞必罰,如今一年不到,便一掃綱紀不肅,法度不行的風氣,官員們有了考成法的壓力,就不敢不自己重視起來。”
半晌後,薑星火忽然有些恍然。
生擒逆賊胡氏父子,置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及軍民衙門,設官分理,廓清海微之妖氛,變革遐邦之舊俗。”
董倫躺在搖椅上,看著外麵熱鬨的場景,也是由衷地感到了一絲慰藉。
說完這些,薑星火終於說出了他叫解縉過來的原因:“如今快要到了年底了,考成法第一年的核查,以及審法寺那邊關於《大明律》等整個法律體係框架的重新構建,我都得盯著,所以去兩淮鹽場進一步整頓鹽務的事情,就要交給你了,有信心嗎?”
“國師求見?”
業業凶徒勢如拉朽,七百萬之眾須臾而儘,二千裡之國次第皆平。
“給咱念念這報紙上寫的什麼。”
致仕在家的前禮部左侍郎董倫,自從上次辯經擂台賽上當了一回裁判,就再也沒有公開露麵過,如今老眼昏花,也隻能兒孫輩來念給他聽了.董倫還是很喜歡聽彆人給他念《明報》的,因為《明報》的總編,就是他最欣賞的門生解縉。
顯然,大明是根本不可能出這個駐軍費用的,得陳天平供著。
而城裡雖然有些人還不清楚具體經過,但從各種途徑,以及鄰裡口耳相傳的話語中,絕大多數南京城中的百姓還是知曉了這場戰役中發生了什麼,尤其是當安南大敗,俘虜胡氏父子後,更是讓百姓感受到了勝利的光輝。
而在靠近太平街的宮牆上,朱棣和吏部尚書蹇義、兵部尚書茹瑺,也默默看著這一幕。
“廣西都司二千五百人,廣東都司四千七百五十人,湖廣都司六千七百五十人,浙江都司二千五百人,江西都司一千五百人,福建都司三千人,雲南都司四千人,陛下覺得如何?”
“如此倒也公平。”
“嘖嘖,兵者詭道也,正麵那都是牽製,這你就不懂了吧?”
整頓兩淮鹽務,還用不著他專門跑一趟,讓解縉去就夠了,這種事情有都察院的陳瑛和當地的揚州知府王世傑協助,辦的再差也差不到哪去,也算是給解縉一個鍛煉的機會。
薑星火問道:“永樂大典的事情現在進度如何?”
按理來說,薑星火這時候是應該消停一陣子,不該找他的。
“三四萬人吧,也得考慮安南國內的供養能力不是?”
“國師為何事而來?”
他像是被一個無形的牢籠所束縛住了,而且始終不得舒展。
朱棣點點頭,沒說什麼,吏部目前來看,在選官用人上,考慮的還是很周全的,而且有了考成法,目前也有一個提拔的參考標準,也給降人和有功文官留了位置,官員們都沒什麼話好說。
一開始,還是傳統的經史子集部分,倒也沒什麼,而隨著時間推移,後麵是要加入一些諸子百家,以及科學的內容的,如此一來,一旦前麵培養成閱讀習慣,那麼後麵的內容,自然就會在社會上引發巨大的討論熱度和深遠的影響。
興言至此,儘然傷懷,實不得已,是用興師。
期伐罪以吊民,將興滅而繼絕,命總兵官征夷將軍曹國公李景隆等,率師八十萬討之。
薑星火看著桌子上寫的東西,開始了思索。
“至於下麵的倉庫、醫學館、僧綱司、儒學館、稅課司、河泊所、巡檢司、驛站這些,吏部就自行銓選吧,朕就不乾預了。”
薑星火揮筆寫下一篇文章,隨後派人交予解縉,最後給內閣和皇帝審閱,就可以正式刊行了。
這一刻,所有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哪怕是一些頑固派,都忍不住跟著一起慶祝了起來。
除了目前手上的稅收和貨幣等方麵的經濟工作,薑星火最關注的還是考成法的推進情況,以及整個法律體係的改革名不正則言不順嘛。
——————
“國師還真是不想消停啊.”
歡呼聲震徹雲霄,街市上,人山人海,到處都是歡慶聲。
對啊,一直被動反擊,從景清、梅殷到黃信、暴昭,再到王景、馬京,如今也該是自己掌握主動權的時候了,憑什麼一直被動挨打?
“可是該怎麼發起挑戰,怎麼敲山震虎,又該怎麼借機擴大自己在廟堂上的影響力呢?”
他找到了辦法。
“很穩定,沒個幾年乃至十幾年,應該是修不完的,不過目前第一卷已經快要完成了。”
街上的商鋪裡,茶樓酒肆裡,無數百姓聚在一起,興奮不已的議論著此次大戰的勝利,甚至一些人,直接就吵了起來。
安南國的國王被俘虜,即將押解到南京來舉行獻俘儀式,已是板上釘釘,不會有任何變化了。
太監遞上了一封奏折,朱棣閱覽過後,麵色微微肅然。
軍事上的事情與兵部商議完了,朱棣轉頭又問吏部尚書蹇義道:“交織三司,吏部是怎麼安排的?參考了今年的考成法成績了嗎?”
“蠢茲凶豎,積惡如山,四海之所不容,神人之所情怒。
解縉聞言大喜,他當然知道卓敬升任禮部尚書後,自己這個副總裁官其實來的取巧,坐的也不踏實,平時主要負責的就是《明報》的舞文弄墨,如今算是經曆了幾個月的考察期,薑星火已經對他放心了,打算委以重任。
京察。
送走解縉後,薑星火站在窗口處,望著窗外,陷入沉思。
京察不是考成法的配套措施,而是老朱弄出來的,一開始規定三年一考,後來建文的時候改為十年一考.嗯,所以建文朝時文官盛世,“眾正盈朝”的那種,真不是吹得。
薑星火這種不同尋常的舉動,讓朱棣也跟著警覺了起來。
朱棣收回奏折,對太監說道:“罷了,你去跟國師說,讓國師入宮來說吧,朕倒是要看看,國師到底是怎麼打算的。”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