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哼了一聲,問道:“那蹇尚書認為該如何?”
“國師來了,說說你的想法。”
蹇義被這麼反駁,自然也不會再說什麼,於是焦點又回到了薑星火這裡。
蹇義行禮說道:“考成法一事,臣以為是良策,但未必能堅持下來。”
但是隻要讀過明史的人,應該都知道,京察在明朝中後期,將會成為整個廟堂鬥爭的主線節點,每一次京察,隻要有黨爭,那必然是血雨腥風。
茹瑺說道:“蹇尚書所言甚是,官吏考核乃是朝廷權柄,怎能輕易分割?”
而蹇義則是難以察覺地微微蹙眉,他剛才既是想表達對變法的某些不滿,也是想通過這種訴苦的方式,來給吏部爭取到更大的權力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嘛。
考成法,更加加重了這種威權。
至於薑星火剛才說的禦史巡視,都察院是負責整頓天下官場風氣,維持朝綱穩定,但並不能像吏部那樣,直接乾預吏治,所以他們雖然擁有著“風聞奏事”這種一般官員難以企及的特權,但在廟堂上並不算頂尖級彆,即便是有陳瑛這樣的酷吏掌管,這種時候,隻要不搞得太過天怒人怨,皇帝還信任,就足夠讓人忌憚但又不敢如何了。
聽聞此言,朱棣的心頭隱約閃過了一絲猜度,在吏治整飭上,朱棣與薑星火的立場當然是一致的,但不一致的是,這個權力到底要握在誰的手裡。
薑星火也不清楚,他把“京察”這個潘多拉的魔盒打開以後,究竟會出現什麼樣的怪物。
朱棣大笑起來,眼神中充滿了讚賞之色。
筆試就是這些官員的京察資料遞交給吏部以後,吏部考功司會關門查驗核對所有資料,然後舉行內部會議,會議結束評定後才開門。
麵試就是吏部尚書跟相關部寺的主官,對京察官員進行當麵考察,所有受考察的人員在吏部大堂集中,按照順序,一個一個過堂唱名,過堂完畢,就算考察結束,然後按照不同的麵試評定等級登記造冊交給皇帝,皇帝閱覽無誤,由吏部奉旨張榜公示。
“好了,今日國師還要去大明行政學校吧?莫耽誤了時辰。”
三法司會審這種模式的穩定性和有效性,已經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裡,得到了驗證。
薑星火鬆了口氣,趕緊應下來,雖然他在來的時候就知道,最終的結果,肯定是朱棣同意他的建議,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就是符合朱棣的利益,但如今真的得償所願真的通過這次的試探,來獲得了更多的權力,他方才心裡石頭落了地。
“不過,這倒也省去了朕的麻煩……”
而任何變法政策,落實到了實地,都是由人來執行的,那麼不管是出於目標的需要,還是得為三階段未雨綢繆,提前布局人事鬥爭,都是很有必要的。
京察,在朱元璋死後被改成了十年一次,而考成法的殺傷力,可比京察大得多,反彈也一定是更大的。
薑星火恭敬地說道:“至於堅持律法,這個京察規定的律法是否還合乎時宜,是要由審法寺來看的,若是不合時宜,自然是要修改的,而且京察就在天子腳下發生,五品以上官員的京察也需要陛下親自來操勞,本來就不是由吏部一手掌控的,既然有三法司會審的模式,那便可以把這個工作分攤出去,吏部、內閣、總裁變法事務衙門共同處理,如此一來,陛下就可以更好地居中權衡。”
事實上,吏部主持京察也好,內閣、總裁變法事務衙門參加也罷,這兩者都有著各自的優勢。
金忠站在旁邊,根本不敢說話。
這是他主動出擊的回合,但既然是要分走吏部的權力,自然是不能說的太露,可如今被皇帝直接點出來,那麼他乾脆承認肯定是不行的。
“講。”
而薑星火提出的京察三分的辦法,顯然是符合朱棣的製衡之術的,隻要薑星火能給他找到理論依據,其他人又能有什麼辦法呢?誰敢質疑?
“好,朕意已決,今年年底就重啟京察。”
蹇義作為事實上的六部尚書之首,此時自然是要維護自己部門利益的,而不是唯唯諾諾不敢說話。
新官上任三把火,朱棣這個新皇帝,自然也得燒上這麼幾次火,再正常不過了。
“空印案。”
金忠的態度堅定,反觀蹇義,他是真的不甘心啊。
“從空印案到現在的情況就可以看出,官員的懈怠以及對審查製度的消極對抗,是不避免的,這從秦漢時期的‘上計’製度就開始了,這不是靠殺人能解決的問題。”
目前在很多官員的認知裡,考成法還是皇帝剛登基腦子一熱,想整頓一下吏治,隻要消極對抗,沒幾年就自動偃旗息鼓了。
在薑星火前世,張居正改革正是通過考成法的推行,才保證了大明這台鏽跡斑斑的國家機器重新恢複正常運行,對於萬曆初期長達十年的各項革新,都起到強有力的推動和保證作用。
“哈哈哈哈.”
因為在朱棣看來,有一萬個理由,都不如好好整治這群士紳文官來的舒服
朱棣沒說話,但皇帝的嘴替金忠說話了。
蹇義接下來說的話,就比較難聽了,甚至可以說是當著皇帝的麵,在攻擊薑星火。
如果讓京察也走這種模式,顯然對於皇權這個“裁判”來說,是最有利的權力結構。
畢竟蹇義作為保守派的代表人物,是沒道理跟薑星火達成一致的,而且錦衣衛始終保持著對朝中重臣的關注,也沒有發現兩人私下裡有什麼交集。
你跟皇帝說弊端,說傳統,這些都沒意義,皇帝真正關心的是自己的皇權。
朱棣看向蹇義和薑星火:“那麼,伱們就回去好好準備吧,記住,時間可不多了,半月為期,先把前期的準備工作做好,屆時,朕會親自來看的!”
“考成法的目的就在於,讓任何官員的公務活動,亦必一一有記錄可憑,政績可考,優劣可核,並據此接受稽查。人有專任、案有專責,事有時效,起訖清楚,處理過程和結果清晰,就會使得一切都在規章製度的範圍內運作,如此才不會出現各衙門互相踢皮球,敷衍塞責以至於拖遝擱置的情況,而一旦沒有人核查,最終的結果一定是不了了之。”
朱棣聞言,不禁來了興致:“這麼說來,國師是為了打破這種局麵了?”
顯然朱棣並沒有減少對薑星火日常行動的關注,而幾位大臣也都跟著聽著,這都是堂皇王道,倒也沒什麼好質疑的。
皇帝的心思,有的時候跟女人是差不多的,都是海底針。
這裡麵的道理就在於,變法的第一階段,是爭“名”,名不正則言不順,而“該不該變法”的名,已經爭論完了;第二階段,是爭得“實”,在朝廷那裡也就是變法到底能不能富國強兵,能不能給國庫搞來錢;第三階段,就是變法的全麵深入推進。
在明朝前期,京察還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甚至出現了建文朝把京察改為十年的事情,這就充分說明了,中樞的大小官員都不樂意京察。
但薑星火今天的舉動,卻再次出乎朱棣的意料。
隻不過與此前不同的是,這裡多了一座固定的大倍數望遠鏡.
是的,皇帝待著沒事又不想出宮的時候,就會在這裡觀察一下太平街對麵百姓們的日常生活。
“回稟陛下,臣還是堅持之前的看法。”
而這時候蹇義的老朋友茹瑺,也出來幫襯了一把,雖然茹瑺不會違背皇帝的意誌,但皇帝既然沒說話,那麼倒也不妨表達一下自己的意見。
薑星火搖頭:“臣不敢妄言。”
“遵旨。”
如果說剛才薑星火的覲見,讓朱棣隻是有些意外,那麼此時蹇義的補充,就讓朱棣徹底重視起來了。
“所謂上之督之者雖諄諄,而下之聽之者恒藐藐,大約如此.故而考成法之成效幾何,還請陛下不要報以太大期望。”
哪怕他江山穩固,哪怕他龍椅坐的穩穩當當,他還是會害怕。
空印案是洪武四大案之一,原因就是官員因為時間成本等實際情況,為了偷懶,直接在空白的公文上預先蓋上印章,然後後麵再填寫上具體內容,有現實需要,但無疑是弄虛作假,被老朱發現以後,老朱相當重視,並且勃然大怒,然後就是人頭滾滾環節。
“嗯?”朱棣目光深邃起來,“國師莫不是在給自己要權?”
“有誌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誌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儘吾誌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是的,雖然之前大家都不重視十年一次的京察,吏部自己也覺得是走個過場,可一旦京察被縮短並且重啟,那馬上就會成為權力鬥爭的核心,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
朱棣擺擺手,示意他們可以走了。
他說著,拿起了旁邊桌案上的信紙,唰唰寫了一封密旨,交給了太監:“去,把這份密旨交給錦衣衛指揮使紀綱。”
“喏。”
太監領命而去,朱棣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這幾日,總算可以輕鬆點兒了.嗬嗬,京裡的官員們,你們的苦難才剛剛開始!”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