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黃河_大明國師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明國師 > 第四百九十五章 黃河

第四百九十五章 黃河(2 / 2)

所以,禮部尚書親自出手指導,也就不足為奇了。

彆看禮部下麵的直屬機構隻有鑄印局、教坊司、天使館,是六部裡麵直屬機構數量最少的,但實際上這種禮部對沒有直接隸屬關係,但在默認規則上有指導關係的部門對接,還真不少,或者說禮部是六部裡麵有指導關係最多的部門。

光祿寺是從三品級彆的寺,主要負責置辦祭品,準備宮廷、外交宴會,歸禮部指導,與禮部多個司有業務直接往來;同樣受禮部指導的,還有管國家祭祀禮樂的正三品級彆的太常寺,以及掌朝會、賓客、吉凶禮儀引見讚儀的鴻臚寺。

….

這就相當於六個寺裡麵,有一半,是歸屬禮部指導的。

當然了,這也是正常的業務往來,部屬於對寺高一級的指導部門,但對於光祿寺、太常寺、鴻臚寺,都沒有對應的財政、人事權,這些寺的所有財權人權等權力,都是直接捏在皇帝手裡的。

也就是說,可以施加影響,但隻要業務乾的沒問題,人家也完全可以表麵“是是是”,實際上不把你禮部當回事。

同樣有指導關係的,還有兵部和刑部。

比如太仆寺作為正三品的寺,負責管理全國馬政,因為大頭是戰馬和軍用運輸的駑馬,所以直接受兵部指導。

刑部,則是指導掌管刑獄案件審理,作為複審機構的大理寺,以及負責修訂、發布法律的審法寺,也就是以前俗稱的“三法司係統”,現在變成“四法司係統”了,人員和業務內容高度重合,流動性極強,自成一體。

可是在明麵上,大理寺和審法寺,都是獨立的,刑部隻有指導的能力,甚至不能說是權力,因為這些都不是寫在紙麵上的,隻是這麼多年以來,六部和諸寺、司相互協作之下,磨合出來的潛規則。

“國師怎麼這麼晚了還過來?”

薑星火思忖之際,宋禮起身給他倒了杯茶,捧著熱茶的杯子,薑星火也回過神來。

“跟你說三件事。”

聽了這話,宋禮也收起了輕鬆的神色,鄭重地看向薑星火。

“第一個是轉過了年,北京那邊交接完,墨麟和盧祥就會過來了,墨鱗為人方正,你和卓敬都要注意一些,平日裡也要相處好,不要存有敵視.這種人未必就因為出身過往這些,就綁死在一條船上,我們自己做得好,同樣也能爭取過來。”

薑星火的話說的比較直白,宋禮也明白他的意思,點了點頭。

“第二個是天使館的事情怎麼樣了?”

宋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日本國、朝鮮國、安南國、占城國、琉球國,這五個國家目前外派的天使,都已經確定了,每個國家首都的天使館,有禮部的天使,不同國家根據重要程度不同,從禮部的員外郎和主事裡派,也有五軍都督府和錦衣衛派遣的隨員.至於呂宋國,現在倒還真沒定下來。”

“五軍都督府和錦衣衛配合嗎?”

“都挺配合的,但之前有一些選好的人,哪怕是升官都不願意出海外派,朝鮮國倒是都搶著去,除了朝鮮國,一個個畏之如虎的樣子。”

薑星火微微頷首,說道:“這不奇怪,朝鮮國跟安南國一樣,自詡‘小中華’嘛,隻不過安南國那邊現在剛剛結束戰亂,很多地方還不穩定,而朝鮮承平幾十年了,跟大明接壤,離得近,自然都想去。”

這種情況並不難理解,對於很多中樞的官員來說,被派到外國做天使,尤其是日本、琉球、呂宋這種島國,那就約等於跟野蠻人敲椰子,前途是一片黑暗。

….

反倒是軍隊和錦衣衛沒那麼多顧慮,因為他們本來就有不少外派的工作。

但在朝廷對外政策轉向的當口,這些人不想去,也得去,反正總是得有人乾著活的。

所以,就有一些小官,以及想要快速求個出身的國子監監生,麵對能直接成為藍袍官員的誘惑就忍不住了,經過禮部的培訓,被送往了海外諸國。

商品保險、期貨、天使館製度、市舶司製度、開海政策,這些都是密不可分的,既然曆史線已經走向了不同的方向,那麼在時代的洪流麵前,並沒有人能夠抵抗這些事情。

“第三件事呢?”

麵對宋禮的詢問,薑星火定定地看著他。

顯然,這件事是關於宋禮自己的。

“有個機會,但是要不要把握,看你自己。”

薑星火開口說道:“上次在江南治水,你出力甚多,現在江南水患平息,河工井井有條,這都是滿朝文武有目共睹的功勞,誰都抹不去.以你的能力,其實更適合去工部。”

宋禮稍稍驚愕,但麵上神色不變,想了想後問道。

“黃福要動,還是陳壽要動?”

陳壽是朱高熾嫡係中的嫡係,被朱高熾譽為“侍郎中第一人”,如果是陳壽要升遷或平調,那麼他過去,還是左侍郎,從禮部左侍郎變成工部左侍郎,實權不見得會增加多少。

而如果是黃福要動,那麼就是對於文官來說的“最後一步”了。

也就是從侍郎,到尚書。

這是職位層麵上來講,在廢除宰相製度而首輔製度尚未登上曆史舞台的空白區間裡,文官真正意義上的位極人臣。

“黃福,可能會平調到其他部。”

宋禮深深地蹙起了眉頭,這一步不是那麼容易的。

侍郎是正三品,尚書是正二品,而從二品這個級彆,並沒有官職也就是說要麼正三品要麼正二品,中間空落落的一截,能不能跨過去,全看自己。

而一般左侍郎升尚書,都是資曆深厚,實際執掌或主力佐理部務多年的資深左侍郎,才會被名正言順地提拔為尚書。

如果沒有這個條件,就隻剩下一條路了。

帶著左侍郎銜外調,乾彆人乾不成的大事,拿著這份功勞順理成章地升任尚書,堵住所有非議的嘴巴。

“所以國師說的機會是什麼?”

宋禮隱約猜到了,但他還是不敢確信,因為這個任務實在太過艱巨,千百年來有無數人進行過嘗試,可成功者寥寥無幾,甚至還把偌大給元朝都給拖垮了。

“治理黃河,把黃河從奪淮入海的現狀中修正過來,現在山東和河北的水嚴重不足,可黃淮卻常年泛濫,已經影響了基本的農業生產河北平原和河南平原,以及山東靠近黃河的平原地帶,都是重要的產糧區,想要恢複經濟、人口,就不能不治理黃河,陛下很欣賞以工代賑的模式,打算將其應用到規模更大的治理黃河工程之中。”

….

“這倆不是一個規模。”

宋禮有些本能的畏懼了,滔滔黃河,是多少治水者的噩夢?

“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治理黃河需要數以十萬計乃至百萬計的人工,一旦弄不好,被人蓄意挑起衝突乃至起義,那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

就算能把人管理的井井有條,那河水呢?又真的能乖乖聽話嗎?

真的決堤或是出了什麼問題,大水無情,淹死多少人都不奇怪,到時候彆說升官了,不被殺頭就不錯了。

事實上,在薑星火前世的曆史上,宋禮能當上工部尚書,就是因為治理黃河。

在大明建立以後,因為蒙古人的擺爛而奪淮入海的黃河,一直都是朱元璋的心病,但是由於明初的人口、生產一直沒有恢複到比較好的狀態,到了洪武朝末期,從國力上講倒是有治理黃河的能力了,但那個時候的朱元璋已經把讓朱允炆接班放到了第一位,擔心治理黃河工期過長,而且大規模的勞動力聚集,會導致意外事件的發生影響帝國的正常交接,所以也擱置了下來。

而朱棣登基以後,則是本著“早就打爛了,再爛能爛到哪去”的心態,讓宋禮去治理黃河。

宋禮第一件做的事情是開浚會通河,這條河在元朝至元年間自東平安民山鑿河至臨清,引汶水絕濟水,屬之衛河,為轉漕通道,名曰“會通”,但岸狹水淺不能擔負重載.而洪武二十四年的時候,黃河在原武決口,直接把安山湖給弄沒了,會通河於是淤塞。

宋禮經過實地考察,權衡了多種方案,最後采用了當地參與過元末治水的老者的建議,築堽城戴村的大壩,橫亙五裡,遏製汶水的水流,把汶水一分為二,四成到南麵的徐州沛縣,六成到北麵的臨清。

會通河開浚好以後,現在的黃河相當於多了一條泄洪大河,有了這個前提條件,才能讓黃河從奪淮入海的現狀產生了部分改變。

當然,主要問題還是解決不了,因為元、明兩代均建都北京,為了維護大運河南糧北運的漕運任務,在治河策略上都是儘力防止黃河向北決口以免危及運河.按照這種辦法,其實還是跟元朝一樣,治標不治本,元朝的時候就出現了黃河以南流入渦、潁為主,以東流入泗為次的南、東分流局麵,當時南流的稱大黃河,東流的稱小黃河。

而薑星火的目光則更加長遠一些,下定的決心也更加大一些。

治理黃河雖然很難,但絕不是完全做不到。

這件事情,在詔獄裡模擬元朝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做出了抉擇。

所謂“一啄一飲,莫非前定”,大約就是如此了。

“既然要治理黃河,那就要治理好,現在黃河奪淮入海,而淮河是奪江入海,淮河連自己的出海口都沒有,要從三江營彙入長江繼而入海,長期以往,怎麼能行呢?”

….

淮河本來屬於外流河,即淮河水最終將由陸地流入海洋,淮河原本也有自己的入海水道,是一條獨流入海的河流,但由於淮河流域水係地貌的原因,曆史上黃河中下遊河道多次出現改道,特彆是黃河的奪淮入海,淤塞了下遊入海通道,使得原本成形的淮河水係出現紊亂,從而導致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或澇或旱,跟之前江南的情況一樣,都是治水不利導致的。

“我自然是知道的。”

宋禮苦笑道:“每淮水盛時,西風激浪,白波如山,淮揚數百裡中,公私惶惶,莫敢安枕者.可是,唉。”

“大本。”

薑星火懇切道:“所以才要用你,隻有你有可能辦到這件事情,錢你不用操心,我和夏原吉會想辦法。”

“另外,若是你肯去挑這個大梁,我這裡有個兩法子,也一並交予你。”

“那兩個法子?”

宋禮微微詫異,若是說治水,他確實是專家級彆的,他知道薑星火博學多才,可治水方麵有什麼建樹.除了利用火藥爆破以外,還真不曉得。

“你先告訴我,如果是讓你去治理黃河,你會怎麼做?”

宋禮想了想,方才說道:“如果真讓我去治理黃河,那怕是也隻能疏浚淮河水係的河道,然後在黃河北岸建立大堤了。”

事實上,這確實是宋禮在薑星火前世的曆史上所選擇的辦法。

不能說錯,隻能說是在預算和人工有限下的最優解了,因為黃河北岸大堤建築完成後,就能黃河河水向北泛濫,進而確保會通河不出問題,但這隻解決了一方麵的問題,還會帶來新的問題,那就是黃河會往南方分流,而且越來越多,黃河分流越多,流量和流速就越低,就會導致自身的挾沙和衝沙的能力越低,黃河故道的淤積情況也就越嚴重,到了那時候,就會形成“河床上漲要加高河堤,河床繼續上漲,得繼續加高河堤”的惡性循環。

這種飲鴆止渴的策略,最終會導致在明仙宗晚年的時候,黃河在淮河流域裡的支流達到了十幾支。

後來黃河的治理,又經過了兩個階段,分彆是弘治階段和萬曆階段,弘治時期是名臣劉大夏負責治理黃河,劉大夏采取的控製黃河向北泛濫,以及將其一部分分入淮河而非奪淮的辦法,劉大夏帶人在黃河的北岸築起長達一千餘裡的防河堤,然後再於黃陵崗位置疏浚賈魯舊河,讓一部分的黃河彙入泗河,一部分的黃河彙入渦河、潁河,由此形成了黃河乾流在徐州進入泗河,支流由渦河、潁河再進入淮河的局麵,其實從本質上來講,跟以前元朝時候的大小黃河沒區彆。

至於真正治理好黃河,那就得等明擺宗萬曆時期的治水能手潘季馴了,潘季馴用的是“蓄清、刷黃、濟運”三個步驟的治理計劃,不僅在黃河北岸築造堤壩,而且南岸也築造,然後用著名的“束水攻沙”法進行衝刷,看黃河水量不足,又以洪澤湖大堤迫使淮水彙入黃河幫助攻沙,如此以來,才算把沉積了不知道多少年的黃河泥沙給衝開,而這一衝開,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頓時就順暢了,直到明末,黃河都沒有太多的決口和災害。

薑星火搖了搖頭道:“不妥,我這裡有兩個法子,一曰鋼筋水泥,二曰束水攻沙,你且記住。”

.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遮天之楚天帝 淩晨三點,車站前的地雷係 女俠們的香裙 雪霧王座 知青腰軟撩人,三天被糙漢寵成寶 反派修仙:惡毒女配已加入群聊 穿書七零,下鄉知青拿捏冷麵男神 恨姐症 抗戰:無敵編製係統 陰陽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