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餘波_大明國師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明國師 > 第五百二十一章 餘波

第五百二十一章 餘波(2 / 2)

薑星火笑眯眯的,絲毫不謙虛。

他不是聖人,不可能沒有任何感情波動,如今直麵挑戰,取得了這麼大的勝利,合該樂嗬樂嗬。就像是劉皇叔的那句台詞一樣,“我打了這麼多年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嗎?”

“今日之勝,酣暢淋漓。”

姚廣孝點點頭,眼中帶著欣慰:“能將新的思想提早讓世人知曉,對於變革的幫助,絕對是巨大的。”

這是一句大實話。

在華夏漫長的曆史長河裡,各個朝代變法都有先例,幾乎每一個有雄心壯誌的皇帝登基之初,都會意圖改變,想要振作,而變法就是這麼產生的,可不是所有的變法不,準確地說,應該是大部分的變法,都是半路夭折的。….

一開始,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保守勢力是都不曾想過要進行改變,他們也沒有動力進行改變,所以直到發生某些劇烈的利益衝突的時候,保守勢力就會阻止變法。

正是因為這種曆史傳統,這種根深蒂固的覺得“變法難以成功”的觀念,很多人都不看好變法,即便看好變法的人,覺得在變法的過程中,應該是順勢而行的,而不應該去對抗“勢”。

但被重重迷霧遮蔽著雙眼的人們,並不能看清楚“勢”的本質。

時勢造英雄的同時,英雄也能創造時勢。

薑星火,就是真正能造“勢”的人。

但是,即便這個世界有薑星火,變法的過程同樣注定是不順利。

隻不過薑星火的能力太過強大,對於變法的種種桎梏,以一己之力,實現了逆轉舊“勢”。

在姚廣孝眼裡。

薑星火,就是打破桎梏的人。

在這個曆史的時空裡,他將嘉隆萬大改革提前了上百年讓世人見證,他一次又一次地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衝鋒陷陣,使得世間再無正麵阻攔變法的人存在,即便是大皇子朱高熾,也不能正麵反對變法。

變法,必將在大明的這片土壤上茁壯成長,直到達到曆史的頂峰,甚至走向未知之處。

“今日之後,大勢成矣。”

“我的目標,是要讓天下人都明白,這世界上真正的道理是什麼。”

薑星火微微頷首,眸中閃過璀璨精芒:“不僅僅是世俗,包括儒釋道的這些精神上的‘天外之天’,這些天理仙佛鬼魅之境,統統要為變法讓步。”

“終有一日,新學便是這天地間的精神主宰。”

“而我們的學說,亦將發揚光大,學術界將重歸爭鳴。”

“我不敢說天地間唯新學獨尊,卻也有信心帶領天下人超脫三綱五常的束縛。”

“你們可願隨我一起?”

薑星火看向了馬車裡的姚廣孝和解縉。

——————

太學之會的結束,也預示著變法新階段正式宣告開始,在這個變法新階段進行的過程中,不少人注定都會受益匪淺。

時代的浪潮,會拍死一些人,但同樣也會有一些能夠敏銳地捕捉浪潮走向的人,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外地的大儒們在永樂二年的春天,開始紛紛離開京城。

這場太學之會的餘波,也會由這些大儒的離開,以及馬上進行的科舉舉子的流動,徹底從南京這顆大明帝國的心臟,蔓延到整個帝國。

孔希路暫時返回了衢州,出門一趟的楊敬誠則要返回陝西,曹端要回河南一趟隨後再回來,高遜誌則是要回徐州老家,在揚州和徐州之間講學一陣子,掛冠而去的胡儼,選擇了回到自己的家鄉,如今朝中官員籍貫比例最高的江西。

號稱“天下第一書院”的江西九江廬山上的白鹿洞書院,給他發出了接任山長的邀請,胡儼如今已經名滿天下,他並不眷戀權勢,索性選擇了辭官回鄉,著書立說。….

國子監的祭酒,由王允繩接任。

王允繩也是名聲在外的大儒,但他的性格,並不如胡儼這般剛直,更為庸弱一些,雖然有自己的立場,但很容易受到強勢權力的左右。

而且,胡儼在離彆前,也對王允繩說了些掏心掏肺的話語。

胡儼覺得,眼下廟堂裡鬥得正厲害,很多人既有可能短時間內驟升高位,也有可能隨後就跌落深淵,被摔個粉身碎骨。

所以,與其在這種暴風眼裡堅持,還不如抽身而去。

範仲淹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廟堂風浪太大,有時候去江湖裡釣釣魚,等風浪平息了,有這份心氣了,再回來也不遲。

畢竟,在江湖中養望,同樣也是一種策略。

沒有人能準確地預測未來的發展,或許以後沒有這種更好的位置,或許一朝天子一朝臣,所有事情都說不定,但對於胡儼來說,此時抽身離去,是他自己最好的選擇了。

一場太學之會,胡儼竭儘所能,可以說是雖敗猶榮。

不是他太弱,而是他的對手,實在是太過強大。

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位大儒,現在都可以說:輸給彆人丟人,但輸給薑星火,真的不丟人。

太學之會以後,薑星火在思想界的曆史地位終將與北宋五子持平的說法,已經被廣泛認可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薑星火一定會成為無可爭議的當世第一人,哪怕是最不願意承認這一點的反對者,也必須要捏著鼻子認了。

這就是硬實力。

不久後,前禮部侍郎、總管翰林院的翰林學士董倫,在永樂二年的二月,於家中安詳地離世了。

這位被士林尊稱為“貝州先生”的老人,在遺言中,靈柩沒有選擇歸葬祖籍山東,也沒有選擇世代居住的宛平,而是選擇了歸葬於河北貝州大名府)。

董倫作為翰林院長官的時候,帶出了很多學生,而他的門生裡,以解縉最為出名。

解縉聽聞董倫去世,悲痛不已,是真的悲痛不已,不是裝的,這世界上對解縉好的人不多,能欣賞他的才華的人也不多,董倫算一個,薑星火算半個,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董倫是他的老師,而薑星火比他強,都不嫉妒他,其他人則大多跟他難以相處。

想起恩師在太學之會前對自己最後的幫助,本就虛弱的解縉急火攻心又病了一場,上書以恩師如父的理由,請求為董倫守孝。

朱棣沒批三年,給解縉批了三個月假期,並且給了他去北京的任務,解縉隨即堅持跟董倫的家人一起,踏上了護送靈柩返回北方的道路。

而金華學派的掌門人汪與立,在參加了董倫的悼念活動以後,也是準備返回浙江金華。

他在離京返回家鄉之前,特意叮囑了一批族人和門人留下,有的去國子監進學,有的則去大明行政學校,務必將他囑咐之事落實妥當,不可留下遺憾。….

汪與立囑咐的事情,自然就是金華學派的改變。

船小好調頭這個道理,不適用於家大業大的金華學派,而且金華學派轉投理學上百年,這一下子改換門牆,也實在是太過難看。

更何況,眼下的局勢雖然明朗,可變法最終的成敗,在汪與立眼中,還是未知之數。

但不管怎麼說吧,金華學派為了傳承下去,都必須做出改變。

在汪與立看來,目前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薑星火的新學代替程朱理學,成為大明的官學。

而在這一天到來之前,金華學派也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去迎接。

派後輩子弟研究新學,就是他下的一手棋。

與此同時,浙江金華靠近寧波,把部分財富投入到海洋貿易,也是一種策略。

為此,汪與立甚至把自己的親孫子都留了下來。

在他看來,汪守信是他最傑出的後輩,他的才華毋庸置疑,隻要按部就班的培養,將來的成就必然遠遠高過他那沒什麼資質的父親。

因此也可以看出,雖然不確定結果,但汪與立對變法的期待也是極大的。

這也是為何汪與立會親自趕赴南京,並且與薑星火又私下商談,為以後的事情做準備的原因,若是他能夠表現出必要的態度,那麼後麵的事情其實很順利。

薑星火自然清楚這一點,但也格外謹慎。

思想界中,很多學派的很多人,譬如金華學派汪氏、關學楊氏,這些家族,都給他推薦了不少子侄進學,學新學,而薑星火並沒有照單全收,而是有所篩選和取舍。

實際上,太學之會剛剛落幕,薑星火他就開始忙碌了起來。

首先,自然是派遣和提拔一些思想上親近新學的國子監官員,讓國子監這個擁有近萬讀書人的大明思想主陣地,能夠受到自己的掌控。

其次,就是嚴肅國子監的紀律,讀書人憂心國事可以,但有些東西,尤其是最根本的進學,是不能被耽誤的。

最後就是招募學官的同時,也會招收一批新的國子監學生。

科舉馬上就要開始了,在未來官員的培養上,科舉、國子監、行政學校,是要三頭齊頭並進的,哪一方麵都不能落下。

除了這些,薑星火還親力親為撰寫文章登報,並且參加了不少士林中的集會,借著太學之會的餘威,宣傳自己的新學學說。

這種親自宣傳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順便,還幫顯微鏡賣脫銷了。

眼見為實的最佳效果,就是這種學說的真實性,真的能被肉眼看見,這種無與倫比的親身參與感,是過去理學的氣本論不能提供的。

畢竟打坐運氣,實在是太過於看個人資質了,或者說,太過玄學了。

同時,在思想上的論戰落幕後不久,薑星火便開始布置下一階段變法的事宜,不過他所考慮的並不僅僅是如何變法,而是變法之後的一些措施。

“變法的核心是錢,而任何事情都是需要錢財支撐的。”

“因此,決定先從太倉庫中調撥出對應的預算,進行浙江的商道建設,從寧波開始。”

“另外,還準備在全國範圍內重點城池建立一些學校,並且邀請一些德高望重的先生入駐,負責教授學生,傳播新的思想。”

“國債的發售,以及貨幣的回收,都要加大力度。”

“這一步一步走下去,變法才能逐漸形成規模,而我們,才能真正站穩腳跟。”

薑星火一條條命令下達,很快就有總裁變法事務衙門各部門的官員去對應執行。

而他則是繼續思索接下來的變法事宜。

“變法,不單是為了解決眼下的問題,更是在未來的世界中占據主導地位,因此,我們不僅僅要做,而且要做好。”

“不管是官員,還是民眾,必須要做到思想統一,隻有這樣才不會引來禍端。”

“當然,在變法的背後,還有一個艱巨的目標。”

“這個目標就是,將變法深入到基層。”

“也就是,皇權下鄉。”

(本章完)

39314868.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重生後太子妃每天都在虐太子 重生八零:山河獵戶,從家徒四壁開始 修煉擺爛,祖師讓我成劍仙! 越軌 極寒末世,黑絲禦姐求住我家 綁定廚神係統後,我成了全宗金大腿 雙大明對比:朱元璋求我當女帝 火影:誰讓他進砂隱的? 信醬的現代戰爭第三季 白月光的101種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