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梅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
簡簡單單的一首五言絕句,字數不多,趙小甲最是喜歡。
太多字了,趙小甲難得寫。
詩抄好了,趙小甲一鼓作氣,又在試卷上,開始背毛爺爺那首關於梅花的詞。
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隻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這首詞,字數也不多,也是趙小甲唯一會背的一首關於梅花的詞。
隻要是受過義務教育的人,基本上都會背這首詞。
趙小甲覺得自己作為一個理科生,還記得這些詩詞,已經很不容易了。
至此,第三輪的題目,趙小甲也全部做完了,所花的時間,也不過小半個時辰。
趙小甲覺得,還是得靠抄,最是節省時間。
第三輪題目做完,第二張試卷,也算完成了。
看時間還早,趙小甲拿起最後一張試卷。
最後一張試卷,考的是作文章。
趙小甲最擔心,也就是作文章,文章都有特定的要求,而且趙小甲看江煙雨給的資料,以前那些狀元們,那文章寫的,都是文言文,趙小甲根本看不懂。
所以對於做文章,趙小甲那是根本就沒抱任何希望。
這也是為什麼,趙小甲一直覺得,自己考不上狀元的原因。
因為文章在科考題目中,占的比重很大,幾乎占了四成。
如果你文章做的不好,估計錄取都很難,就不要說考狀元了。
趙小甲看看題目,如果不難的話,趙小甲就打算隨便寫一點,也管不了格式,或者是不是文言文了。
如果太難了,趙小甲準備直接就放棄,乾脆直接睡覺算了。
拿起試卷,首先題目看起來也沒有多少字。
趙小甲開始默默讀了起來:“南元二十三年,南國四海升平,邊關穩定,國富民強,朕欲興土木,於帝都南山,建一避暑行宮,爾等何議?”
看這題目開頭的稱呼,就知道,這最後一題,是南皇親自出的。
而且題目也很好理解,就是現在南國富強了,邊關現在也穩定了下來。
南皇打算在帝都城外的南山上,建造一個避暑的行宮,用來自己享受。
問大家,這件事,你們怎麼看?
看到題目,趙小甲就有些懵了,南皇要建造宮殿,這件事拿來問這些學子,是不是有些不合適啊?
再說,你要建造宮殿,這些考生,怕是沒有一個人,敢表示反對吧?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