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永樂皇帝,自然覺得“斬首行動”實在不靠譜,根本不予考慮。
高希無視眾人的笑聲,衝著永樂皇帝一拱手,正色說道:“父皇儘管再想其他讓阿魯台退兵的辦法,斬道行動交給兒臣便是。隻是此事機密,出了養心殿,誰也一不許提一句!”
永樂皇帝也不當回事,笑著滿口答應:“嗬嗬,那就如此吧!要錢、要人、要兵器,你隻管問方大人兵部尚書方賓)要。碰到其他難題,老規矩,還是去找你的太子大哥幫你解決。”
“兒臣遵旨。”
“臣方賓領旨。”
朱高熾和方賓也希望高希能抓住阿魯台,但“斬首”怎麼斬,他高希也不說,兩人對視了一眼,眼神中都是無奈。
“父皇,我看這第三步,不如調一支大軍到大同府,以備不測吧!”朱高熾說道。
“那就各自準備去吧!”永樂皇帝拍板定案。
眾人行禮退漸次退出殿去,永樂皇帝卻叫住了楊士奇:“楊閣老留一下,朕想叫你陪朕說說話。”
“是,老臣在。”楊士奇留了下來。
這個“三步走”的方案,總體上堅持了“隻派使臣不出兵”的策略,並試圖動用極小兵力的情況下,讓韃靼大軍知難而退。
隻有在阿魯台決意與大明耗到底的情況下,萬不得已,大明才會祭出備用大軍教訓阿魯台。
對於大明來說,這算得上是一個“進退自如、可保萬全”的方案。
朱高熾很有自信,隻要大明派出使臣,嚴厲申斥再加上一些好處,也就是“胡蘿卜加大棒”,管叫阿魯台乖乖地退兵。
脫歡內心也挺滿意,他那些潛伏在韃靼軍中的瓦剌兵“積極鬨事”,終於將大明拉下了水。
雖然大明還是不傾向動武,但大明君臣解決此次阿魯台問題的決心是堅定的。
脫歡當然希望阿魯台能扛下去,和大明對耗,能逼到走大明走“第三步”,那他脫歡和瓦剌部就是最大的贏家。
幾個人出了殿,朱高熾、方賓本想叫住高希問幾句,看看他有什麼需要幫忙的。
高希卻像趕著去投胎,一出殿就是一路小跑,一溜煙地去了。
殿內,永樂皇帝給楊士奇賜了座,連同劉公公在內,屏退了所有人。
養心殿安靜異常,剛剛才點上的東莞進貢的上用沉香,正散發出清幽的甘甜香,讓人心緒漸平、神誌安寧。
永樂皇帝閉眼凝神,楊士奇也放鬆了下來,享受著片刻的身心寧靜。
“楊閣老,高熾和高爔,哪一個更適合坐這把龍椅?”
永樂皇帝沒有睜開眼睛,問話聲也很輕,卻如同在楊士奇耳邊炸了一個驚雷。
他驚得站了起來,又跪下磕頭:“臣,臣不敢妄議!”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