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短小且輕聲,在永樂皇帝聽來卻如耳邊響起一個驚雷。
“啊...找到允炆了?”永樂皇帝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朱允炆,也就是當年的建文帝,是太祖的孫子,是他永樂皇帝的侄子。
當年永樂皇帝的大哥朱標被立為太子,然而英年早逝,未即位就先於朱元璋去世,其子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
朱元璋死後,朱允炆即皇帝位,卻在方孝儒、齊泰、黃子澄三個心腹大臣的指點下,急於削奪幾個藩王叔叔的權柄。結果,永樂皇帝舉兵造反,當然也取了一個堂皇的理由“靖難”。
打了四年仗,便殺到南京紫禁城裡,朱允炆卻在混亂中逃出宮去。
永樂皇帝一麵弄了兩具假屍,謊稱朱允炆夫婦死於宮中大火,一麵便開始廣布羅網,這二十餘年一直在追尋朱允炆的下落。
朱允炆從小在宮中長大,錦衣玉食,是溫室裡的花朵。若無人施以援手,他怎麼可能逃得出去,又怎麼可能活得下來?
而且這麼多年了,永樂皇帝始終無法將了抓獲。
永樂皇帝發動“靖難之役”,強奪帝位,這是事實。
奪取帝位後,又大肆殺戮反對他的力量,朝野上下內外反對永樂、支持建文朱允炆)的力量始終是存在的,而且從朱允炆流亡多年不被抓獲上來看,這股力量還不小。
這正是永樂皇帝日夜憂以之所在。
對於朱允炆,永樂皇帝抱定了生要見人、死要見屍的想法,等了二十多年了,今天終於等來了他的確切消息。
“隻知道他隱居雲南深山,出家為僧多年,四處雲遊,居無定所,因此無法查知具體所在。”
“前幾日,他派人來傳了話。說自己苦行多年,早就無心政事,加之身體日益衰老,恐怕天不假年了。”
“他說讓陛下放心,他心早就死了,也沒想過要卷土重來。”
“陛下治理大明這麼多年,雖然也有不儘人意之處,但大明國勢蒸蒸日上,他看在眼裡。隻要大明江山永固,百姓安居樂業,誰做皇帝並不重要。”
“他說,四叔朱棣排行老四)畢竟沒有辜負太祖的期望,他丟了帝位,如今也心服口服了。”
永樂皇帝聽了,默然不語。
“陛下,”楊士奇收了一聲永樂皇帝,遞上一枚小印。
永樂皇帝接過來一看,上麵刻著“允炆”二字。這還是當年朱允炆入讀文華殿時,永樂皇帝叫人刻了送給他的。
這枚小印已經被磨得鋥亮,邊角處的線條有些缺損,呈現出歲月的斑剝痕跡。
永樂皇帝一塊大石頭落地,想起往昔時光,想到過去與自己的大哥朱標兄弟和睦的往事,鼻尖一酸,兩滴淚水滴落在印章上。
“陛下,”楊士奇輕喚了一聲。
永樂皇帝自知失態,擦去淚水:“閣老還有話說?”
“陛下憂心隱入塵世的侄兒這麼多年,就該體會當今太子的難處了啊!”
“...”永樂皇帝沒想到楊士奇說出這番話來,一時無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