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萬歲!”
胡惟庸剛剛進入上書房,就頭也不抬的先朝禦案後的朱元璋,行了一個大禮。
“起來吧。”
朱元璋語氣十分隨意,說道:
“惟庸啊,怎麼剛下朝,又要來見咱?”
“難道咱交給你的事情,你已經有頭目了?”
胡惟庸站起身後,趕忙從袖筒裡拿出寫好的奏折,朝朱元璋說道:
“皇上,這是臣和李相商量的一些具體措施,希望皇上過目。”
小太監趕忙從胡惟庸手中接過奏折,遞給朱元璋。
“你們中書省的效率,如果一直能有這麼高就好了。”
朱元璋突然有些感慨,不知道是誇胡惟庸還是在內涵中書省。
“咱前幾天讓善長,給咱拿出一個未來大明百姓的發展方向,到現在都還沒有給到咱,你說你們這個李相,是不是忘記了?”
胡惟庸一驚,趕忙拱手道:
“臣以為,李相肯定在日思夜想,為百姓謀福祉。”
“隻是現在還沒有想到一個特彆好的答案,絕不是忘記了。”
朱元璋好像沒有聽到胡惟庸的回答,反而自問自答說道:
“忘記了也正常,畢竟善長跟著咱已經十幾年了,現在也快有六十歲了。”
“咱不怪他,但是既然人已經老了,那就應該給年輕人退位讓賢了。”
“惟庸,你說咱說的對不對?”
朱元璋的臉上似笑非笑,目光若有若無的打量著胡惟庸。
胡惟庸此刻低著頭,微微躬身,趕忙拱手道:
“臣實在不知。”
朱元璋看著胡惟庸惶恐的樣子,沒有多說,緩緩打開手中的奏折。
待將奏折看完之後,朱元璋忽的大聲叫道:
“好啊,胡惟庸,沒想到你還挺有想法。”
“如果真的按照你這樣說,那這建造高速公路的銀子就算是湊齊了。”
朱元璋笑容滿麵,口中也是不斷的誇讚著胡惟庸,看樣子對胡惟庸的奏折十分滿意。
“臣不敢居功,這都是李相的功勞。”
胡惟庸心中自然是欣喜若狂,但是表麵上卻是裝作謙遜的樣子,說道:
“這些都是李相的想法,臣隻是在李相的建議下,稍微改變了一點。”
朱元璋聞言,笑容緩緩收斂,翻到奏折的最後一頁,果然看到了李善長的簽名。
胡惟庸本以為這樣會讓朱元璋,對李善長也能一陣誇獎。
但是朱元璋一開始還陽光明媚的神色,竟然開始變得陰雲密布。
胡惟庸自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趕忙低下頭,詢問道:
“敢問皇上,可是有些不妥?”
“咱再問你,這到底是你想出來的主意,還是善長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