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書房,禦岸之旁,朱元璋和朱標兩眼放光看著地圖上的天竺地區。
而劉伯溫心中卻是掀起了驚濤駭浪。
天竺?那不是在唐朝就已經存在的古老國度嗎?
為什麼朱元璋和朱標,會對那個遠在十萬裡之外的地方感興趣?
而且聽朱標的語氣,好似還要將天竺給納入大明的版圖?
“太子殿下,你說要把天竺給拿下?”
劉伯溫有些不確定的詢問道:
“可是天竺與我大明無冤無仇,怎麼能無端挑起戰火?”
“難道隻是覬覦彆國的土地,就要發動戰爭嗎?”
劉伯溫的眼睛瞪得老大,還是不相信這是從朱標口中說出來的話。
要知道,朱標可是自小就受多位名士大儒的熏陶。
而朱標也不負所望,成為了一名仁慈孝順和藹的儲君。
無論是宋濂還是劉伯溫,都對這個性情溫和的太子,抱有很大的期望。
可是現在朱標,竟然不知不覺間,好似變了一個人。
朱標還沒回答,朱元璋就粗暴的打斷了劉伯溫的問話,反而詢問起劉伯溫,說道:
“伯溫,咱問你,你可聽說過天竺這個地方?”
劉伯溫一愣,條件反射的說道:
“自然是聽說過。”
“當年唐朝時期,就有玄奘法師,西遊萬裡,抵達天竺,以求取真經。”
“到了宋朝,由於海貿的發達,關於天竺的記載,也已經越來越多。”
“好,既然如此,你給咱講講,天竺國的實力到底如何?”
朱元璋眼神一亮,劉伯溫知道天竺之地,那自然是最好不過,省的自己再跑一趟,去問李進。
劉伯溫若有所思的看著朱元璋,為了讓朱元璋打消攻打天竺的念頭,劉伯溫說道:
“天竺國傳承悠久,國內承平已久,披甲之士,與我大明相差無幾,有百萬之眾。”
“那裡的百姓,也是極為繁多,乃是西南方的一大強國。”
劉伯溫想要誇大天竺的實力,從而讓朱元璋能放棄不切實際的念想。
但是朱元璋聽完之後,卻是眼中光芒大盛,神采奕奕,大喝道:
“好,太好了。”
“這天竺能養得起這麼多軍隊,再加上本土有這麼多的百姓,國內必然有著極為適合耕種的土地。”
“咱大明缺少的就是這種,能夠讓咱們大明百姓繁衍生息的地方。”
“此地,咱勢在必得!”
劉伯溫懵了,張大著嘴巴看向朱元璋,沒想到事情竟然變成了這樣。
“皇上,到底是為何,讓您變得如此貪戀彆國的土地?”
“咱們大明遼闊,疆土何止萬裡?”
“如今更是遍地荒地,無人耕作,就算咱們占據了那天竺的土地,咱們也沒有百姓過去耕作?”
“又何必為此勞師遠征,徒耗國力呢?”
朱元璋瞥了一眼劉伯溫,緩緩坐到了龍椅之上,向他問出了一個沉重的話題。
“伯溫,咱問你,為什麼咱們華夏王朝,自周天子以後,再也逃不過三百年國運的宿命?”
劉伯溫眉頭皺成了一個川字,這種送命題,劉伯溫實在是不想回答。
涉及到大明國運的問題,劉伯溫在朱元璋建國之後,就已經很少再提。
因為劉伯溫知道,朱元璋心中自有溝壑,自己說太多,隻會招朱元璋不喜,最後很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
不過此事朱元璋和朱標都是目光直直的盯著自己,眼看是逃不過這一次,劉伯溫隻能如履薄冰的說道:
“皇上乃是天子,國運自然是由上天決定。”
“隻要皇上能夠執行仁政,廣布恩德,必然能夠感化上天,延續國祚。”
“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