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沒有殺劉伯溫,隻是緩緩吐出一口氣,深深的看了劉伯溫一眼,開口道:
“伯溫的意思,咱都明白。”
“現階段大明的國策是不會變的,如今大明百廢待興,咱不會輕舉妄動。”
“現在隻是叫你來,商量日後的國策。”
“為了大明的繁榮昌盛,也為了咱大明能夠傳至千秋萬世,這些東西是勢必要解決的。”
“你明白嗎?”
劉伯溫心中也是長舒一口氣,趕忙拱手說道:
“臣明白。”
旁邊的朱標也不禁佩服起這個看上去弱不禁風的劉伯溫。
敢在自己父皇麵前冒死進諫的人,在朝中已經越來越少了。
哪怕是自己,對於威勢日重的父皇,也不敢多言。
可是劉伯溫就好似那個總能在關鍵時刻,讓自己父皇冷靜下來的人。
雖然竟然惹得父皇不快,但是朱標知道,劉伯溫才是父皇能奪取天下的關鍵先生。
就在之前,甚至就連自己都有些膨脹,認為天下已經儘在大明的掌握之中,任取任求。
可是劉伯溫的這一盆涼水,卻是讓自己還有父皇,逐漸冷靜了下來。
武力強大,並不代表著國力強大。
如今的大明剛剛安定,需要的是休養生息,小規模的動武,大明還能承受。
若是大動乾戈,大規模的征伐,則必然會引得人心動蕩,動搖國本。
隨後,朱元璋和劉伯溫又交談了一些南洋的風土習俗,就讓劉伯溫下去了。
等到劉伯溫走後,朱元璋生氣地一拍桌子,怒聲道:
“咱遲早要宰了這個老儒生!”
很明顯,朱元璋心中還是有氣,他生氣的原因不是劉伯溫勸諫自己,而是說話的方式,讓他很不舒服。
朱標則是在一旁勸解道:
“父皇,伯溫先生乃是大明的魏征,你又何必與他置氣?”
“再說,伯溫先生剛才說的也是極有道理。”
“我大明現在的確需要恢複元氣,待咱們國力強盛之後,再去思索征伐之事,乃是謀國之言,父皇又為何生氣?”
朱元璋自然知道劉伯溫說的是對的,但是他不喜歡的是劉伯溫的態度。
朱元璋對於劉伯溫的感情,可謂是十分複雜。
他欣賞劉伯溫的孤高,但是又希望劉伯溫能和胡惟庸一樣,臣服自己。
可朱元璋又怕劉伯溫成為胡惟庸,那樣的話,劉伯溫還是自己欣賞的劉伯溫嗎?
朱元璋沒有開口解釋,隻是冷哼一聲,開口道:
“去把毛驤給咱叫進來。”
朱標有些疑惑,不明白叫毛驤做什麼,難道要監視劉伯溫?
很快,毛驤就一臉緊張的跑了進來,拱手單膝拜倒:
“見過皇上。”
“起來吧。”
朱元璋麵無表情,朝毛驤下令道:
“自今日開始,派遣錦衣衛前往天竺,咱要知道天竺的國情,以及軍事實力。”
“派出得力之人,冒充商隊,秘密從事,半年之內,咱要知道一個大概情況。”
毛驤愕然,不明白朱元璋為何要探查天竺的情況。
據他所知,天竺遠在大明萬裡之遙,隻見山脈阻隔,與大明之間的路途,十分崎嶇難行。
不過看到朱元璋麵無表情的神色,毛驤也不敢多問,隻得拱手應命,而後又急匆匆的離開了上書房。
朱元璋則是繼續低頭查看海誌,天竺之事,可以先安插一些暗子,不著急一事。
但是開海之事不能耽擱,待李進征倭結束之後,就是他朱元璋開海之時。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