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還要步步蠶食?要知道我大明戰兵百萬,想要拿下一個小小的倭島,豈不是手到擒來?”
劉伯溫卻是搖頭,說道:
“征倭一事,可緩而不可急。”
“當年元世祖從朝鮮半島出兵,如此近距離的攻伐,都是铩羽而歸。”
“如今咱們從上滬縣出發,若是被倭島上下一心提防我大軍,隻怕結果不會比前朝更好。”
“咱們必須先拿下一處地方,作為大明軍隊的落腳點,而後三年生聚,三年積累,三年忍耐,十年則倭島必然被我軍拿下。”
“所以請皇上千萬不要操之過急,要不然隻怕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朱元璋點了點頭,要論行軍打仗,這種事情終究還是劉伯溫更加專業一些。
畢竟劉伯溫之前的戰績,已經證明了劉伯溫的能力,絕對是天底下最頂尖的一批,與自己也是不遑多讓。
李善長則是更加適合居於後方,進行糧草調度。
而胡惟庸則是朱元璋手中的一把利刃,用來給朱元璋清理朝堂的。
三者各有各的特色,相輔相成,這也是朱元璋對未來的一種規劃。
之前的大明朝是統一了天下,所以劉伯溫能派上用場的時間並不多,因此劉伯溫的勢力越加微弱。
如今大明再起征伐,則劉伯溫注定要漸漸崛起,就如當初朱元璋開始創業之時,不可或缺。
朱元璋能夠明顯感受到劉伯溫的變化,但是他的心中卻隻會高興,因為隻有劉伯溫與李善長相互爭鬥,他才能成為那個徹底掌控朝局的洪武大帝。
而後,朱元璋和殿下三人又商量了一些,接下來應該如何對倭島進行滲透,而後散發檄文,讓大明能夠名正言順的出兵倭島
直至深夜,朱元璋才將三人放回府中,在離開之前,朱元璋再次給幾人強調,決不允許泄露開海之事,要不然朱元璋就會大開殺戒。
三人點頭應是,而後逐漸退出了上書房。
剛剛走出宮外,李善長就緩緩來到了劉伯溫的身邊,輕聲道:
“劉中丞好手段,沒想到竟然連開海之事,都能提前知曉,老夫佩服。”
劉伯溫腳步不停,嘴裡隨意答道:
“我還以為李相作為皇上的宰相,早就知道了此事。”
“看樣子李相有些失職了,竟然連這種事情都不知道,以後千萬要上心了。”
李善長聽出劉伯溫的反諷之意,但是卻並不生氣,反而笑嗬嗬的說道:
“是啊,老夫老了,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能告老還鄉了。”
“到時候老夫這宰相之位,就隻有劉中丞才有資格接替了。”
“隻是不知,到時候劉中丞能否像老夫一樣,安然的回到老家,頤養天年呢?”
李善長意有所指,劉伯溫終於是停住了腳步,眼神複雜的看向李善長,而後不發一言,轉身離開。
胡惟庸一直站在一旁,聽到李善長的話,心中一突,想要張口詢問,但是看到劉伯溫的反應之後,胡惟庸若有所思,最終閉口不言。
...
宋濂離開宮中之後,就直接乘坐轎子前往了鴻臚寺。
等到宋濂再次來到鴻臚寺時,裡麵的場景卻是嚇了宋濂一跳。
隻見倭島使館的門口,到處擺放著一排排的木頭架子。
而在架子上麵則是放滿了各式各樣黑乎乎的金屬器具。
有的是揉了金屬絲的鞭子,上麵猙獰的倒刺,讓人不寒而栗。
也有銅爐一樣的大罐子,有滿是刀孔的高背椅子,還有大號的如同扳手一樣的東西。
這些刑具上麵,有的還在往下滴落著鮮血,看上去滲人至極。
宋濂見到這些刑具之後,就有些抽搐,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往前再進一步。
正在這時,倭島使館的大門打開,一些鴻臚寺的官員,緩緩從門內走出,見到宋濂之後,這些人如同見到了再生父母,全都撲到宋濂麵前,大聲哭嚎道:
“宋大人,為我們做主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