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成命。”
有大臣站出反對朱燁的命令。
可朱燁根本就不理會,即便這大臣站到了自己的麵前,朱燁也旁若無人一般,置之不理。
“皇上,臣附議。”
見朱燁不作理會,又相繼有人站出來繼續出言。
“哦?所以,愛卿既然知道不能朝令夕改,那朕的旨意都已經頒布,這個時候收回來,就算不上朝令夕改了?”
朱燁臉上冷漠至極。
這些出言反駁的大臣,自然都是當初朱棣親自留下來的舊臣。
這些人跟在朱允熥身邊任事,對於朱允熥的治國之道,自然也是認同的。
不然依照朱允熥的性子,與自己意見相悖之人,又怎麼可能留朝任官呢。
所以這些人跳出來反對他,朱燁早已經有所預料。
這也是他為什麼,根本就沒有召集大臣商討,而是直接下令的原因。
他如今的身份是說一不二的朱棣,不是當初那個謙遜和善的朱燁。
所以,他沒有必要和這些大臣一一解釋,說服他們接受。
更沒有必要告訴這些人,他恢複朱元璋在世時所用的律法,究竟是為了什麼。
隻要他頂著朱棣的這張臉,他想做什麼,不用和任何人商量。
“這……”那幾個站出來的大臣沒想到‘朱棣’會這麼懟他們。
臉上雖然掛不住,但是到底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是他們拿著朝令夕改先說事的,也怪不得‘朱棣’。
“可是皇上,當初這些皇令理律,確實是經過眾臣商
議,對大明百姓都是有著極大好處的。”
“如今貿然更改,難免民間會哀聲載道,得不償失呀。”
又有人開口勸說道:“還請皇上三思而行。”
這聖旨雖然已經寫了,可到底還是沒有施行。
如今收回成命,倒也算不得朝令夕改。
倒是一旦頒布這等皇令,到時候在民間會掀起什麼風浪,誰又能說的準呢。
“怎麼,朱允熥當初頒布的皇令於國於民大有利處。”
“那麼先帝使用的律法,就一無是處了嗎?”
“難道你們是在質疑先帝的治國之道不成?”
龍椅上的‘朱棣’語氣冰冷,灼灼的視線,盯著那開口說話的大臣,咄咄逼人。
“臣,臣不敢……”
這麼大一頂高帽子扣下來,這大臣自然站不住腳,立馬人就跪了下去。
“起來吧。”
看著殿內烏壓壓跪倒了一片,‘朱棣’緩了緩,才開口喝道。
待眾人又膽戰心驚的起身之後,‘朱棣’才繼續開口。
“你們隻看到了眼前的益處,卻絲毫沒有遠瞻那些法律條例給國家帶來的弊端。”
“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管理辦法,這叫因地適宜。”
“此舉措,確實有益於天下百姓。”
“可是地方條例不同。優待政策也不同,所以導致了人口大規模的變遷,這些弊端你們也不能忽視。”
“先前戰爭不斷,這些缺點暴露的不明顯。”
“可如今太平盛世,日後總不能繼續富饒的地方百姓撐死。”
“資源
匱乏的地方百姓餓死。”
“共同發展才是我們主要的目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