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萬裡新入連時,是餘從戎帶領著他漸漸融入了整個團體。餘從戎在戰場上也一直特彆保護與照顧伍萬裡。
在水門橋一戰上,伍萬裡扔手雷時被對方狙擊手瞄上了,餘從戎衝上去推了伍萬裡一把,而自己卻挨了槍子,倒地不起。
本來大家都以為他已經犧牲了,但誰知他卻福大命大,槍彈打中了他的鋼盔,子彈被反彈回去,餘從戎隻是被打昏了。
可是殘酷的戰場沒再給他第二次這樣幸運的機會,餘從戎最終為了救戰友的命,以自己的命來換,引開了敵機,犧牲在了敵軍的燃燒彈之下。
大家還記得在上一部《長津湖》裡的雷爹嗎?雷爹之死,令多少人破防落淚?當時雷爹為了轉移標識彈救大家的命,開車將標識彈扔得離大部隊遠遠的,自己卻成了靶子。
犧牲自己而保全大家,《長津湖》裡的雷爹如此,《水門橋》裡的餘從戎又是如此。
這樣崇高的死亡瞬間又怎能不讓人感動落淚呢?
梅生,本來已經退役了,他已經娶妻生子,有個漂亮的女兒,這場戰場他本可以不來的。
誰知戰事一起,他還是再次上了戰場。或許是軍人的使命感使然,或許是他想念自己的戰友。
然而這一次,他卻有去無回。
他一直隨手攜帶著女兒的照片,時不時拿出來看看,那是在這嚴酷戰場皚皚雪山上支撐著他的溫暖。
梅生是個文縐縐的文人,而在戰場上,他又是勇猛堅強的戰士,他與伍千裡這一對搭檔,構成了七連的靈魂、七連的主心骨。
火光衝天中,梅生嘴裡銜著女兒的照片,突突地衝向了水門橋的方向,履帶車重重地撞上了敵軍的坦克。
最後的時刻,梅生看到的是女兒微笑的樣子,是妻子女兒等待自己回家的樣子。梅生之死雖慘烈,但他臨死前心中的畫麵是溫馨暖人的。
生而為人,最難舍的不就是摯愛親人,而身為戰士,他拚命守護的,也是像他妻女一樣的成千上萬的家人、國人。
伍千裡是第七穿插連的連長,也是七連裡最頑強最善戰的戰士。
他的身姿總是那麼靈活,在雪山裡騰挪跳躍,躲避子彈,發動攻擊,伍千裡是個精明強悍的戰士,是七連裡發號施令的長官。
作為兄長,他對弟弟伍萬裡的態度,是充滿矛盾的。他既想護著作為新兵剛上戰場的弟弟,又想讓弟弟能夠在戰場上得到鍛煉與成長。
理所當然地,在最後的炸橋行動之中,伍千裡負責最重要也是最危險的任務,深入虎穴,引爆炸彈炸毀水門橋。他成功了,可是他卻再也無法實現對父母的承諾,立春就回家,為家裡蓋新房!
七連157人上戰場,唯有一個伍萬裡活了下來。
他是七連最年輕的戰士,這是他第一次上戰場。第一次上戰場,就遭遇如此慘烈的戰爭。
這是他第一次見識到死亡,也是他第一次殺人。
在一次休息時,餘從戎問他,多少個了?
伍萬裡目光那麼平靜,卻又那麼堅定地說:不重要了,我要帶你們安全回家。
很難想象這會是從一個新兵口中說出的話,那一刻的伍萬裡,把餘從戎都給震懾住了。
這一次戰爭,讓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年,迅速成長為一個戰士,經曆了那麼多死亡,這個20歲的少年,神情裡竟透出一種種飽經滄桑的感覺。
第七穿插連的戰士們,一個比一個死得慘烈,他們都是為了心中的信仰,為了軍人的職責,慷慨赴死,死得光榮。
逝者已矣,而生者,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伍萬裡,作為七連唯一的幸存者,義無反顧,挑起了這份擔子。
感謝《長津湖之水門橋》這部影片,帶我們走近這段曆史,從硝煙四起的戰爭中,見證我們最可愛的人,最勇敢最壯烈的時刻。”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